點擊上方藍字 可關註:威海新樓市
作者:威海新樓市 編輯發布於公號:威海新樓市
威海本地專業的地產裝修公號,分享對生活和創業的思考,在威海買房裝修的大傢伙都在關注!每天一篇原創文章,獻給每一位愛威海的朋友,歡迎關注公號:威海新樓市。
一個城市的樓市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從最初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本土開發商,慢慢的變成國內一線房企的天下,目前三四線城市就在呈現一個這樣的局面,而威海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威海樓市可以總結成3個階段
1、2015年之前的完全本土化,且樓市平靜,那時候的威海的發展也只是一個大的框架,到處可見待開發的空地。雖然也有很多外地人來買房,但說不上火熱,而房價也基本停留在5000元/平左右。
2、2016-2018年的火爆期,房價突然開始上漲,尤其是2017年春節之後。房價越漲購房者熱情越高,房子搶的越凶,在這一段時期真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不光威海,全國上的房子都跟不要錢了一樣,在售的樓盤,包括之前已經爛尾或者瀕臨爛尾的項目,都被消化的乾乾淨淨。
3、2018年下半年開始,房價突然滯漲,也許是真的很高了,也許是跟往年一樣橫盤整理一下。加上各種調控,成交量每個月都在下降,但房價卻依然這麼挺著。房價不漲自然看不到購房者搶房的熱潮,投資就是這樣,追漲殺跌永遠不會改變。
但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身邊的樓盤已經很少見到那些不見聞的小開發商身影,基本都是恆大、萬科、碧桂園、保利等一些一線房企項目,偶有一些本土實力很強的開發商有新項目。
威海樓市就是這樣,比如最近在售的一些項目:
威海市區:萬科翡翠公園、恆大海上帝景、龍湖天璞、中南華夏熙悅、恆大悅瀾庭、華發九龍灣四期、華潤威海灣九里六期等基本都是近兩年開盤的大房企項目。而威高的七彩城/雲山郡、金猴的觀湖閱山(即將開盤)、信泰龍祥國際(信泰開發,在經區九龍灣片區有很多地塊)、盛德山水綠城四期等基本都是本土實例較強或者之前儲存有很多地皮,或在之前項目繼續後期開發。
溫泉:龍湖春江彼岸
臨港:中南漫悅灣、富力城
榮成:自在香濱二期、華發櫻花湖、恆大御海半島、碧桂園梧桐府、城投碧桂園翡翠華府、新城悅雋公館、中梁御景苑
文登:碧桂園珺悅府/棲鳳台/翡翠郡、恆大翡翠華庭、綠城桃李春風
南海新區:雅居樂、融創南海灣,寶能和山西寶利都已經在南海拿地,具體樓盤還沒有公示。
威海一普通新小區實景
那些小樓盤去哪裡了(除了一直在售的,基本看不到新開),為什麼會有如此景象?
眾所周知,大房企資金實力強,尤其是恆大、萬科、碧桂園這些排名前幾名的公司。而對於大房企的拿地審批也是比較快而簡。這些一直雄踞一二線城市的大佬們,在大城市的地皮日趨減少,三四線城市崛起的時機,把戰場轉移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這些城市買房政策上相對比較寬鬆很多。
而三四線城市樓市的「春天」並不長,也就是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這段時間,之後的的樓市雖然相比大漲之前的情況好些,但很多實力較差的開發商基本都見好就收了,何況現在的地價也已上了一個層次。若不是這波房價上漲,庫存大幅降低,很多樓盤都會落得一個爛尾的下場。一些開發商既然死裡逃生了,又何必再來趟這渾水呢。
購房者對住房品質大幅提高也是小房企無法繼續的因素
在被房價瘋漲而激起的買房熱情逐漸冷卻的時候,剩下的就是很多房子無法變現的尷尬。尤其是那些「坐順風車」的項目,這讓人們更加的認清了房子的品質和地段的重要性。這時候的購房者不是剛需就是改善型購房,在房價高位波動,各地頻吹「降價風」的時候,買房顯得更加謹慎,更加加固了地段與品質對於房子保值的重要性。
城市的發展是一個經濟與市容建設同步進行的過程,尤其是在目前以房地產帶動經濟的環境下,所以房地產在段時間內的地位依舊無法撼動。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會隨著城市的壯大而逐漸的提高。我們不能只是說房價高物價高,我們也要看到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越來越講究,餐廳的口味越來越多,大街上跑的高檔轎車不計其數,更多的人願意去旅行、聚會、養生等消費。那麼住房也是越來越講究,老城區的老破小不太可能拆遷,小開發商的小區環境、配套又嫌低,這時候什麼樣的房子更受青睞?當然是大開發商的項目:星級酒店、風情商業街、電影城、兒童遊樂城、會議餐飲中心,囊括美食街、商業廣場、會所、KTV等,基本囊括了老、中、少各年齡段人群的需求,而且是非常人性化的,這就是所謂的專業和大手筆,這就是所謂的人居。也就是說,現在城市所需要的住房不僅僅是生存這個概念,人們更多的是需要生活。
威海一高端小區實景
外地人來威海買房需要看品質嗎?
需要也不需要,為什麼這麼矛盾呢,還是取決於需求。
有人就喜歡銀灘那些磚混多層房子,因為便宜,他們來威海就是度假,一年住個一兩個月,沒必要投入太多,拿些小錢也當投資,最少的預算享受最美好的生活。
有人預算很高,到了威海不只是要求海岸線,還要保持一貫的生活品味,對小區的位置、周邊配套等要求較高,而這樣的購房者無疑會選擇高品質樓盤。
有人追求性價比,高端項目價格自然也高,房價低的房子品質絕對不會太好。在兩者之間衡量。換做以前房子多的時候很好辦,目前也可以有的選,但以後可能就有些難了。
個人建議:如果您不是剛需(移居威海),建議考慮品質高一點的樓盤,一是自己住著舒服,二是日後出手、出租都比較容易。
各區域的高端盤與普通盤是否具備投資價值
威海市區的高端盤均價在13000—18000左右,普通房子均價8000—13000左右;
榮成高端盤房價在8000元左右,普通樓盤房價在5000左右;
文登高端樓盤房價在7500—8500元左右,普通盤在5000左右;
臨港高端盤房價在8000元左右,普通房在5000—6000左右。
南海新區高端盤在10000元上下,普通盤在6000—8000左右。
不難看出,各區域的這些大房企的項目,雖然品質上都具備一定優勢,但房價上卻成了一個不低的門檻。購房者只需要去衡量一下同樣的價格,是買下級區域的高端盤還是上級區域的普通盤。
大開發商的房子就一定好嗎?
這個還真不一定,其實威海今年樓市也算不上太平靜,只不過有的事情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和傳播。總之,大品牌的房子也不全是盡善盡美。我個人覺得還是看城市。越大的城市,大小開發商做事都比較規矩一些。雖然威海雖然算不上什麼大城市,但這些「大佬」們交出的房子也都還說的過去,也可能是大多樓盤依然在建,我們希望後期交房儘可能都是精品吧。
大開發商的房子在配套上絕對算的上一流,但具體還要看物業管理。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己開發樓盤配自己的物業公司,整體能夠保持一貫的風格。但有一個朋友反映,在一些大城市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房子還沒賣完(一個項目分多期開發),物業管理絕對很到位,但是一旦項目整體售罄之後,開發商會把物業精英抽調到下一個項目,而原來的小區則是一些經驗不足或者管理不到位的人員打理。好在威海是一個小城市,小城市的好處就是人員流動性不高,一個小區的物業基本都是本地化就業,很難再轉移到另外一個城市。本地人為本地人服務,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對於購房者來說,住宅品牌化的趨勢已經慢慢凸顯,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會越來越好。拋開房價因素,買房會變的越來越簡單,我們只需要弄清楚各個區域的情況。樓盤都不錯,價格也都比較接近,就連戶型和裝修也都非常接近。購房者可能挑選的之後小區的外觀了。
這對於購房者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