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鳳林舊貨市場這塊地的規劃建築設計方案行政許可批前公告出來了
這塊地位於經區的核心板塊,從原來舊貨市場大門出發步行五六百米就到經區的大型商圈——齊魯商城和齊魯小商品,市立三院也在這個圈子裡,這個商圈的東西主打一個品種全價格低,齊魯小商品裡面腳墊沙發套垃圾袋保鮮膜日常所需都能找到,喜糖喜餅對聯窗花也也都有,齊魯商城裡品類也是豐富,其內的家家悅規模數一數二(下面地圖起點的位置就是原鳳林舊貨市場北大門)
如果想要一點生活的小滋味,從這裡到九龍城也不過一公里多點,走路二十分鐘足夠了,醬香拿鐵東更道DQ冰淇淋茶百道,這個商場的親子活動做得多質量也在線,經常引得拖家帶口而來,想要玩點別的,娃娃屋遊戲廳電影院也都有,餓了的話,從實惠的美食廣場到講究格調的特色餐廳都有
這個位置交通也便利,往臨港方向、榮成方向都很方便,到威海站車程不用十分鐘
按照現在的學區劃分,這個項目能上新都中小學
一個逐漸成熟的社區,生活配套很完善,交通很便利,整體開發時間又很近,本區域還有一些待開發區域——其中很出彩的一塊就是鳳林舊貨市場北面一路之隔的這一大片區域,按照規劃這裡會有一所中小學、一個研發產業、一個公園,就是一種眼下很好,將來會更好的狀態
這個地塊和威新瑞璟項目那塊地是同一天出讓的,21年的12月,而且兩塊地非常近,相距不過千米,因為位置好,土拍消息一出來就吸引了很多人關注,合理推測,出於去庫存的原因,土拍之後就沒有消息了,威新瑞璟項目是一直拖到今年四月份才上市,自開盤以來銷售成績一直不錯,而鳳林舊貨市場這個地塊終於在上個月動工了,這個月規劃建築設計方案也出來了,它要是速度趕一趕,經區的好項目就要打架了——前段時間長峰市場西金港融園項目的售樓處紅蓋頭都已經蒙上了
兩塊地相距雖然不遠,但樓面地價差價比較明顯,威新瑞璟成交樓麵價是4153元/㎡,鳳林舊貨市場這塊地的樓面地價約3552元/㎡,不過鳳林舊貨市場這塊地是和信泰泰祥國際那兩棟樓所在地捆綁拍的
當然,對項目來說,更重要的還要看產品
威新瑞璟已經用銷售業績證明了自己的產品力,說實話,這個項目在產品戶型小區設計沒有出來之前,我心裡一直持保留態度的,畢竟全封閉陽台這種設計,要跟陽台半贈送的產品相比,一不小心在室內空間上會露怯的,所以在它家的設計出來之前,我是一句好話都不肯說的,生怕是打臉,沒想到,它是真的給力,雖然沒有贈送這一塊,但產品整體設計合理,公攤比同區域一些有贈送的產品還要小,室內每個功能空間也都實用,並沒有逼仄之處,整體看起來非但不比有贈送的項目差,反而有不少出彩之處
它小區裡面有一個12500平的中央花園,這就使得花園北面的樓棟視野非常好,小區的水電物業用房等都安排在住宅一樓的下面一層——小區是整體抬高的,所以從外面看到的一樓其實是小區的負一樓,水電物業用房等就是在這一層,從外面看到的業主食堂、果蔬生鮮便利店也是在這一層,這樣的設計不但給了小區一個非常清凈的生活環境,而且又不失便利,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以前大戶人家的設計,廚房是在主屋一隅的,下人進出廚房有其他通道都不會影響主人,真是把君子遠庖廚演繹的淋漓盡致,現在上海很多豪宅的設計就把住家傭人的臥室單設一隅而且還有單獨的出入門,不和主人用一個入戶門,各得其所
威新瑞璟的面積有103、125、143、159、180平,均價一萬一左右,這個價格絕對是物有所值,現在還有個活動,客戶購房開發商幫還房貸,一直還到交房為止
再說回來鳳林舊貨市場這塊地
公告上面寫的是「威海和美地產深圳路項目」,看到「和美地產」這四個字,我覺得很多人會有種熟悉的感覺吧,張村就有一個項目「和美家園」,是盛德開發的,相信你的感覺,這個項目也是盛德的
在樓市,盛德給我的感覺就像老陶,專業做房產這麼多年,厚墩墩的有底,房子敦敦實實地蓋,綠化敦敦實實地堆,想想你捧著一個大大的厚厚的陶瓷杯子,厚實暖暖的,盛德做的舊改項目比較多,業主的反饋,那質量比起商品房絲毫不差
只是,現在的風格主流傾向於骨瓷那種感覺,簡約的線條的,盛德擅長的外立面、戶型就顯得不那麼主流,不過鳳林舊貨市場這個項目的外立面看上去倒是和當下的主流相一致,從外立面看,戶型設計也是儘可能地做大了窗牆比
整個小區一共16棟樓,7棟18層,1棟17層,6棟11層,2棟10層的,一共874戶,容積率1.8,住宅車位1050個,這組數據跟同區域競品差不多(威新瑞璟是一共975戶,車位1242個)
這個項目位置比較「靜」,只有北面的一排鄰著深圳路,而且深圳路不是主路,走的車有限,也不像它南面的珠海路那樣有大車,所以這個小區將來是不會有什麼外部噪音影響的
但是它東面鄰著恆大悅瀾庭的高層,可能對這一排的採光有影響
再就是北面臨路的住宅有底商,規劃有農貿市場、便利店、餐飲、商鋪等商業服務設施,這一點呢,主要是注意一下餐飲的影響,剛好在自己樓下就難受了
目前的信息就這些了,雖然說規劃出來了機器也進場了售樓處也蓋起來了,但要真說什麼時候開售不好說,主要是受去庫存政策限制,有的項目拿了地不能動工,有的動工了拿不到預售,各種情況都有
相對於時間,還是更期待它能給出一個好產品
最後再說一個又要掏錢包的事情
秋天到了,葉子黃了,很快就要交暖氣費了,今年的暖氣費比去年多一點,不知道溫暖會不會多一點
之前我寫文說過供熱價格調整的事情,當時是政府網站上發了徵求意見公告,現在是落地了,確定供暖標準調整由每平方米使用面積25元調整為每平方米套內建築面積24.5元,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也詳細地算過,調整之後大家要交的費用是要增加的,官方給出的數據戶均供熱費用年增加近330元,當然由於不同房屋使用面積和套內建築面積的比例不一樣,用戶供熱費用實際增加金額是不同的,具體的費用大家可以看一下房產證上面的套內建築面積,自己算一下,通知中說,如果房產證沒有寫明套內面積以及沒有進行不動產登記的,按供熱企業測量並經雙方確認的計費面積收取供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