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高區的故事
經區的項目之間對比,主要是看位置看配套,產品力上面很難做出什麼新花樣,因為大家路線都差不多,偶有旁支斜出,也是小芽微露的那種,不是整天埋著頭琢磨都看不出來
高區就不同了,高區的底子往時光深處探的更遠一些,這片板塊上容納的底色也更多些,尤其明顯的是,你看經區有幾個本地開發商,但高區幾乎遍地都是
百花齊放對購房者來說是好事,就像即使大家買了清一色的精裝房,也會努力用軟裝做出屬於自己的獨有的樣子,更有能力的則全部拆了重裝,不同的開發商帶來不同的設計風格,購房者悠悠噠噠挑挑揀揀出自己喜歡的,總比整個商場都是一種商品好嘛
只不過,這個百花齊放也是有前提的,比如有的人喜歡開放式廚房,有的人喜歡餐廳和廚房間設島台,有的人喜歡廚房封閉,但幾乎沒有人會願意廚房是個小黑屋,再比如有的人覺得整面牆都是落地窗很爽,有的人覺得窗台距離地面還是有一段距離才給人安全感,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喜歡小窗北廳了
當然,沒有哪個項目在開始的時候就打算做個只吆喝不賺錢的買賣,只是一個項目在動工之前,規劃是已經先做好了,奈何近幾年樓市變化太快,大開大合的,於是有很多項目就成了故事
比如說高區九龍匯旁邊的一品雅苑,全名東方現代城·垛山一品雅苑
作為家家悅打造的高端購物中心,九龍匯,就不必多說了,高區的商業業態主要以社區底商為多,這種規模比較大的綜合性購物商場是不多的,規模大品類齊全,規格也高,購物車都自帶掃碼平板,拿一件掃一下,排隊結帳都省了
這樣的配套怎麼說都是給項目加分的,只是放在一品雅苑,就是推得艱難
給大家看看它的戶型,戶型很多,就看兩個典型的,說說造成它如此處境的原因
這是它家在售的最小的戶型111平
如果不說平方數,很難想像這是一百一十多平的戶型
一百一十多平的房子,客廳在北面,只有一個小小窗,而且這個小窗西面還被臥室的牆擋著,還有那個侷促的衛生間,真是難為畫圖的了
這是245平的戶型
剛剛說111平是它家在售的最小的戶型,就是它家的戶型以大平方為主,兩百以上的大平層
其實這個戶型本身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它把四個臥室都安排在南面,這樣家裡的每個成員都能享有一間陽光房,確實就有很多客戶喜歡這樣不偏不倚的安排,而且這個戶型所在的樓棟北面是整個小區的中央花園,所以客廳安排在北面還能更好地欣賞小區裡面的園林景色,還有進門左手邊就是衛生間,洗手台外置,這一點對於進門就有洗手習慣的人來說太友好的,尤其是疫情三年的教育,很多人在衛生這一塊也是要求更高了,衛生間就在進門處,脫下衣服鞋子,洗手洗臉然後在往裡走,這個設計確實很好,而且這種設計在整個市場上是很少見的,我個人就很喜歡這一點
那麼這個戶型的主要問題在哪裡呢
面積太大價格太高
兩百多平的房子,單價一萬二三
就是在這個小區買個大平層,一不留神兩三百萬就出去了
你想想,有這個錢,你能買哪裡?
七彩城吧,兩百多平的看海大平層,雲庭壹號吧,這個總價直接去看十層的偽洋房了,就是不管你看好的是大戶型還是好配套,都能找到可取代的,除非你對此地有旁人不知的深沉的愛,否則換一個地兒別墅都有了
這也是現在大戶型普遍的尷尬
市場轉型,大家對戶型的喜好已全然不同往日,看過好東西,口味就養刁了,小戶型尚且能用低總價低門檻來化解尷尬,像是溫泉的萬象一品,它家有的戶型確實一言難盡,但勝在面積小總價低首付低,起碼能讓沒有錢的大多數有一個棲身之所,而大戶型呢,既然能買得起大戶型,那眼光自然不肯將就的了,沒雞蛋裡挑骨頭就是好的了,怎麼還能俯身屈就呢
你聽聽現在市場上兩個有意思的說辭
高區七彩城剛推出一棟現房,159平169平的,價格還是刺激性的九千左右,銷售人員說,這棟房子原本是留給內部員工的,所以之前一直沒有賣
經區山水文園最近出來幾套優惠房源,銷售人員說是原本留給老闆的
此處真想插入捂臉哭笑表情包,我這從高區聽到經區,真的太逗了
外來的大品牌開發商當然有其在規範化流程的優勢,而本地開發商則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兒,因為沒有那麼多標準化沒有那麼多設計,反而一個個都滿溢出自己的特色
高區還有一個項目比較有色彩的是迪尚璞悅灣
璞悅這個詞兒是不是很熟悉,嗯,璞悅灣這個名字出來的跟萬科璞悅山的時間差不多,只不過後來萬科璞悅山一路花式賣房,賣到現在B區洋房都賣完了,小高層也都在賣最後一套了,而迪尚的璞悅灣自從出來一個名字就沒有其他動靜了
所謂的沒有動靜,指的是對外的動靜,工地上倒是從來沒有停過,現在所有樓棟早都已經封頂了,據說哈,據說,它家要在明年五月一號實行現房銷售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威海第一個現房銷售的項目,用這種方式在威海房產史上留下一筆,也確實是蠻有實力
因為沒有其他消息,這項目都是自己埋頭干,所以我也只能用實力來形容
想起迪尚做的悅海名居項目,在清灰、米金中,那一抹紅褐色著實醒目,也是一個有自己故事的本土開發商
現在呢,樓市整體處於一個比較艱難的時期
很多人都知道外地購房者在威海樓市中的半壁重量,疫情這幾年的內卷更是凸顯了這一點,而高區樓市跌宕也說明了這一點
在這一波下調中,高區的下調幅度整體上是比經區大很多的,這也跟高區的購房群體構成有關
來威海買房的客戶,除了度假的,更有相當一部分是「續命」的
我所接觸的外地客戶中有很多就是因為呼吸系統疾病,肺部分切除之後來到威海的,他們跟我說每天到黑松林走走,呼吸著好空氣,確實是感覺每天活得輕鬆些,雖然無法確切地說這對生命的長度是否有益,但自己的感覺是好的
所以高區整體的這種自然環境對外地人的吸引相對本地人來說是更大的,這也導致高區樓市在這一波下調中更加艱難
當然,疫情會過去,有些需求仍會回來
而高區現在所做的動作就是騰籠換鳥,工廠企業都在往初村往臨港搬
感覺,我個人感覺,高區所做的這些是在往更加適合居住方面打造,甚至是把整個高區做成一個適合養生、養老的地方
房子,並不僅僅是容身之所
就像是我們買衣服,看款式看顏色看料子,極少聽說有人只為了蔽體為了保暖,我們更常見的是因為這衣服不舒服所以不穿了,因為這衣服樣子過時了所以不穿了
我想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房子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依附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忙著把父母們從五花八門的保健品中拯救出來,想想,說不定我們到了那時候對保健品的痴迷絲毫不減,畢竟蓋世如秦始皇都是死在求長生的路上,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凡子孫,在好空氣的威海買一套房子,只是一個放大版的保健品
你從這個角度來想,高區的樓市就有了另一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