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天皇能與幕府共存?

2019-10-23     鐫刻的時光

日本新天皇登基,舉世關注。

中日一衣帶水,既同文同種,亦各有區別。

日本、韓國和越南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均出現過長期執政的幕府,幕府與朝廷共存,權臣與君主共存,而在幕府發源地的中國,卻從無長期幕府,權臣專權一段時間後,要不被皇帝反手剿滅,要不廢掉皇帝自立,奧秘何在?

日本的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舉世皆知。將軍均在首都之外另建府,形成了天皇和將軍兩大政治中心。同時,歷代幕府執政都超過百年,長的超過兩百年,執政將軍超過十代以上。

幕府常換,日本的天皇家族,卻從沒中斷,被稱為「萬世一系」。

其它如越南的幕府,後黎朝的鄭主,也經歷了兩百餘年,歷十三代。

但是,唯獨中國的幕府,出現的早,也衰亡的早。起於漢末,終於大宋。

最奇特的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少數幾個幕府,最長不過30年,最多不過兩代。

羅天昊認為,縱覽中國大一統王朝,以及分裂時期的小王朝,比較著名的幕府,出現過三次。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幕府出現東漢末年,曹操受封魏公之後,在鄴城建幕,成為與國都許昌分庭抗禮的政治中心,遙控朝政,至公元221年,曹操長子曹丕代漢自立,幕府不超過十年,代際傳承不超過2代。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大幕府,是東魏時期權臣高歡所建。高歡在晉陽建幕,遙控東魏政權,至550年次子高洋廢魏帝創立北齊,晉陽幕府歷史不過十幾年,傳2代。

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大幕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吳國權臣徐溫所建。徐溫發動政變,控制吳國朝政之後,出鎮潤州,後移鎮金陵,至937年,徐溫養子徐知誥取代南吳,建立南唐。徐氏幕府經二十餘年,傳兩代。

此外,東晉時期權臣桓溫長期在姑孰等地經營勢力,控制朝政,甚至廢立皇帝,但相比曹操、高歡等一手操持大權,略有遜色,羅天昊暫不視其為獨立的幕府。

為什麼日本、越南等國的幕府,能夠執政過百年,傳承超十餘代,而中國的幕府不超過兩代,時不過30年?

羅天昊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中國集權制度的日益完備,國家走向內向化。

秦始皇草創集權制度,至漢武帝獨尊儒術,打壓諸侯王,加強集權。但是,君主集權的登峰造極,還在宋之後。

幕府的出現,正反映了君權的旁落。

自宋朝起,宋太祖在杯酒釋兵權之後,大力收縮相權,並且實行文武分治,以文制武,自此之後,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再無權臣出現。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君主專制加強之後,權臣幕府與君主朝廷,不可能長期並存。

中國的權臣只有一條路走,或者政變建立新朝,或者被君主反撲,全家死光,絕無二路。所以,中國歷史上的幕府,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篡權自立。而失敗的權臣,則身死家滅。唯一逃過生前敗亡的,只有西漢的霍光。而霍光也在死後兩年,全家族滅,秋後算帳。

中國的幕府不僅時間短,而且出現的機會也少,為什麼?

羅天昊認為,根源仍在於權力的集中。權臣為了控制朝政,更多選擇坐鎮京城,黑虎掏心,直接架空皇帝。輕易不願在異地建幕府,怕君主失控,乃至反撲。那些敢於在京城之外建立幕府的,一般都是經過多年經營,根基已穩,且建立了不世之功,自認可以控制朝政,天下歸心。

古代日本和越南因為君主集權程度沒有中國高,反可以容忍君主與權臣長期存在,尤其是日本,天皇與大將軍,往往共存數百年,十幾代,直到新的勢力崛起,新幕府取代舊幕府。

君主集權在宋朝之後日益完善,君主安穩了,天下卻不一定穩定。

中國的中原王朝自秦漢至宋,一千多年來,雖多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攻擊,但是卻從未整體淪陷。至宋之後,卻分別被蒙古帝國和滿清帝國滅亡。其中一個很大原因,也歸罪於集權體制。此前,游牧民族縱使攻陷中原王朝的首都,也不一定能滅亡一個王朝,殘餘力量往往南渡建立割據政權。但是,中央集權走向極端之後,因為所有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到首都,地方空虛,一旦首都被攻滅,地方就再也無力組織有效力量。王朝就此全部覆滅。

湯因比有明見,舊的文明中心,很難出現新的文明,變革往往出現在邊緣。日本明治維新比中國的戊戌變法更徹底,越南近年的改革後來居上,均應證了湯因比的挑戰應戰理論。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中國千年來的興旺,成於較早建立集權體制,中國百年來的衰敗,也因拘泥於過度集權。

幸運的是,共和之後,就沒有了皇帝。

再也沒有皇帝整天擔心:總有奸臣想害朕?

備註: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羅天昊國與城》,原題目《日本天皇與幕府共存,中國的權臣只能幹掉皇帝?》。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冒犯,請留言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OB7-G0BMH2_cNUgLn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