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天的文章評論中,有家長說每次去母嬰店,都被推薦一堆東西,導購說的天花亂墜,什麼都是百利無一害。自己就被半蒙半騙的全都買回了家。今天,我們邀請了眾多醫生、專家,列出了15款嬰兒用品「黑榜」,保衛好家長的錢袋子!
第1位- 學步帶與學步車 -
張思萊
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孩子長期坐學步車,他沒有經受爬的訓練,很容易以後引發他的感覺失調。另外,孩子坐學步車以後,全身的重量,壓在了下邊,雖然他坐著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壓在兩個雙腳上。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在坐學步車的時候,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期下來後,一個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
另外,孩子也容易養成足內翻,或者是足外翻的習慣。所以我們不建議孩子坐學步車,更何況坐學步車的孩子,平衡掌握得不好, 只要他離開學步車以後,他是站不穩的,因為學步車的框框, 沒有讓他經受平衡訓練的這種可能,所以孩子最好別坐學步車。
第2位- 把屎把尿 -
崔玉濤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22 -27個月。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把屎把尿,因為孩子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的體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其次,幾個月大的寶寶大腦發育不成熟,吃奶後就拉,也就是所謂"直腸子」, 這時候不需定時把便。
有人說,紙尿布(尿不濕、紙尿褲)影響孩子生殖器發育,這是不科學的說法。很多國家已用幾十年也未發現類似問題。倒是傳統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是造成痔瘡的前提。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
第3位- 開襠褲 -
田明
北京婦產醫院醫生
青春期前尤其嬰幼兒女孩是外陰陰道炎相對高危人群,因為陰道和肛門很近,缺乏保護作用的陰毛、陰唇脂肪墊,且缺乏雌激素保護作用。女童最好減少穿開襠褲,紙尿褲勤更換,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緊身褲,保護好小PP。
第4位- 兒童防側睡枕 -
美國CPSC和FDA
警告
不要使用這種保持嬰兒特定睡姿(防扁頭等)的「防側睡枕"。此類睡姿定位器的賣點本是保持孩子平臥,防止側翻後俯臥而窒息。嬰兒最好還是去枕平臥,越簡單越好,畫蛇添足犯不著。
第5位- 寶寶游泳脖圈 -
章蓉婭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師
脖圈游泳為何不安全?
1.小寶寶脖子很軟,套脖圈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頸椎
2.脖圈是塑料的,臨床有見寶寶對脖圈過敏或脖圈摩擦過度導致皮炎的
3、脖圈容易壓迫氣管
4、最最危險的是,人脖子上有頸動脈竇,若不小心被壓到,可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嚴重者甚至休克!
對寶寶來說,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著。用一側前臂拖著嬰兒的臀部,另一隻手扶住嬰兒的背部,貼緊大人身體下水。在水中,可以試試只拖著寶寶的臀部,或者雙手抱住腋下,儘量讓寶寶感受玩水的快樂。
第6位- 嚼食喂孩子 -
張思萊
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往往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大人傳給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過的碗等食具給孩子用等。不健康的喂養方式遺害無窮,喂孩子要用孩子專用的碗和勺。
第7位- 1歲以內寶寶食用蜂蜜 -
科學松鼠會
提示
嬰兒肉毒中毒極少發生在1歲以上,因其腸道內的天然微生物群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不利於這些孢子發芽。嬰兒肉毒中毒的早期病徵是便秘,繼而出現睏倦,喂哺困難、肌肉普遍無力、哭聲微弱。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住院治療,但致命的情況較罕見。
第8位- 燙傷後塗抹鹽水、 醬油、牙膏 -
孩子燙傷後塗鹽水、醬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燙傷後正確的處理方式應是: "沖、脫、泡、蓋、送」。這五個步驟缺-不可,順序也不能亂。
1、沖:直接用緩和、流動的自來水對準燙傷部位沖,越快越好,並堅持。
2、脫:邊沖邊用輕柔的動作脫燙傷者的外衣。當衣物與局部皮膚粘連在一起時,不要強行剝離,可剪掉粘連周圍沒有粘牢的衣物,而讓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樣。
3、泡:用冷水浸泡創面,大概30分鐘左右。
4、蓋:用無菌敷料包紮,可起到保護作用,同時敷料還可以吸收創面滲出的組織液體。冷卻後,用乾淨的紗布輕輕蓋住燙傷部位。
5、送:儘快送到具有救治燒傷經驗的醫院治療。
燙傷水泡
如有水泡,不可壓破,以免引起感染。一般開水燙傷形成的水泡是無菌的,表皮沒有破損,此時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膚是完整的,細菌不易進入,所以不易發生感染,起泡的皮膚還能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
第9位- 紅藥水紫藥水 -
紅藥水裡面含紅汞,如果透皮吸收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紫藥水,如果抹在破損的皮膚上面,可能會留下斑點。
輕微擦傷的話,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劑,用清水沖洗下就好了。 出血的話,可以選擇碘伏,碘伏沒有刺激,相對比較安全。
第10位- 發燒使用酒精擦浴 -
崔玉濤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家庭用酒精擦浴,往往達不到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家長不容易掌握到大血管流動的部位,這樣退熱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孩子的寒戰放射。因為酒精蒸發過程中會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使皮膚收縮出現寒戰反應,更不利於體內熱量散發。建議家庭內還是採用溫濕敷和洗溫水澡,這樣比較安全。
嬰幼兒出現發燒的狀況,我們建議:
1.多喝水
2.溫濕敷
3.溫水浴
4.體溫超過38 5度要服用退熱藥
5.高燒不退,一定要看醫生,不建議家長自行在家使用酒精擦拭等刺激性較大的方式給寶寶降溫。
第11位- 蠟燭包 -
王玉瑋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小兒內科主任
「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容易導致硬腫症等寒冷損傷;如果「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有不少農村冬季睡熱炕),可能會因為散熱不及時而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死亡。
章蓉婭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師
打蠟燭包會限制寶寶的肢體活動,還可能影響下肢的血供。尤其是它限制寶寶髖關節鍛鍊,髖關節脫位發生率會升高。如果寶寶的大腿保持撐開,可以使髖關節窩不斷加深,從而防止髓關節脫位。
調查表明
南方寶寶多背在背上,兩腿分開如青蛙,髖關節脫位的發生率確實比長期打蠟燭包的北方寶寶要低得多。
第12位- 保嬰丹 -
張思萊
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不要給孩子吃保嬰丹,裡面含有苦寒的藥物對於孩子肝腎是有傷害的,這樣用藥是不對的,只能更加重腹瀉。很多的中成藥都含有些對孩子身體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寶錠、保嬰丹,所以無病不要隨便亂吃藥。
劉夙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
保嬰丹古方:天麻、犀角、羚角、牛黃、麝香、蟾酥、沉香(牛啊,從小就吃這麼權貴的藥),現代配方增加硃砂、雄黃、巴豆霜、全蠍、半夏等十多味中藥。(這麼多 劇毒藥,真有家長敢給孩子吃?)
第13位- 猴棗散 -
顧中一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猴棗散確實毒性比較大,我們醫院中藥房專門提醒過。此外,據中國經濟網報道,2011年5月6日、7月12日,香港衛生署接連召回多款兒童中成藥,「華佗」牌優質保嬰丹、萬應保嬰丹、萬應猴棗散等均在召回之列,原因是汞含量、藥粉重量超標。衛生署發言人表示急性水銀中毒,可引發口部發炎,如長期攝入過量的汞,可引致神經系統和腎臟受損,幼兒尤其容易受危害。
第14位- 驚風散 -
吳興川
科普網站科學公園站長、主編
有些嬰幼兒服用小兒驚風散後會顯得安靜、嗜睡,中醫認為這是鎮住了「驚」、熄滅了「風",家長也以為是藥到病除,從孩子哭鬧的煩惱中解脫出來,不由嘆服中醫的神奇和「博大精深」。實際上,服用"小兒驚風散"出現的「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狀。
少個螺絲
乳品專業博士
兒童服用含硃砂的中藥後安靜的表現並非安神作用,而是中毒導致的精神萎靡中國現行的四大藥品標準中,含硃砂的成方製劑多達300餘種,常見如下:小兒百壽丸、小兒至寶丸、小兒金丹片、小兒驚風散、小兒清熱片、天王補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黃清心丸、牛黃鎮驚丸、牛黃清腦丸、補腎益腦片。
第15位- 兒童眼藥水 -
崔玉濤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很多兒都會有一側眼睛內眼淚多、粘性分泌物多的現象,是因鼻淚管通暢不良所致。定時,特別是早起,用溫毛巾敷眼,去除粘性分泌物。最好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只要白眼球不紅,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青。按摩內眼角下的內晚也有一定效果。鼻淚管多會自身通暢,很少需手術。
窗蔽雨
藥學碩士
短期內使用眼藥水,其中的防腐劑不會帶來什麼問題,長期使用的話,卻會有各種不良反應。其中之一就是對結膜和角膜表面的細胞有毒性作用。長期使用含防腐劑的眼藥水,就可能破壞這個薄膜重要成分,反而加重乾眼症。
對於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滴眼劑是藥品,不是保護眼睛的法寶,健康情況下不需要也不應該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