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獨老人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養老院都將他們拒之門外

2022-02-10     生活幸福

原標題:中國失獨老人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養老院都將他們拒之門外

失獨老人,也就是已經成年或者接近成年的子女因為種種意外而不幸去世,而自己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再次擁有一個新的孩子的老年人。

別的老人到了老年可以靠自己的子女來供養,或者是早就做好了丁克族準備的夫妻到了老年自然已經攢下來一筆不小的財產來養活自己。

然而失獨老人卻無法像他們一樣,在年輕的時候把錢都用來養活兒女,在年老的時候得到他們的照顧,因為他們的兒女早就在他們之前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這個群體現在在中國已經不在少數,然而失獨老人之痛其實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他們不僅要忍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甚至連養老院都將他們拒之門外。

失獨老人潘妙良

很多人一提到失獨老人,首先一定會想起當年在電視里哭得泣不成聲的潘妙良老人。

潘妙良老人的兒子生前是一名醫生,從小到大都是品學兼優而且很懂事的孩子。潘妙良和兒子的感情很深厚,小時候潘妙良對兒子精心照料,各方面吃穿用度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他最好的,她的兒子也沒有辜負母親的一片苦心和美好期望,考入了國內的知名學府去學醫,畢業以後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當地的一家醫院工作。

而潘妙良在兒子找到工作不久以後,也就退休了,原本這一家人的生活到這裡就算是幸福美滿了,兒子開始工作賺錢養家,潘妙良退休在家,一邊靠自己的退休金養活自己,一邊兒子也會用自己的工資給她買一些好吃的東西或者是保健品,也會帶潘妙良去旅行。

然而這片平靜和美好在某一天就被徹底打破了,潘妙良收到了一條來自兒子的簡訊,簡訊上說他的心臟很疼。當時潘妙良並沒有意識到有什麼大事發生,由於兒子是醫生,經常要在醫院待很久不睡覺來救治病人,因此潘妙良的兒子經常會在很久沒有睡覺之後感受到身體的不適。

潘妙良以為只要在之後多休息就會恢復,卻沒有想到之前的屢次不適其實就是心臟病的前兆,而這一次不適也並不像之前的那些時候一樣,可以有驚無險。

這一次,在潘妙良的兒子感到心臟不舒服之後,他就犯了很嚴重的心臟病,而因為沒有得到很及時的救治,他就這樣英年早逝,留下了自己的一雙父母,在風燭殘年裡顫顫巍巍地為他流淚。

在潘妙良的兒子去世以後,潘妙良很久很久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她總是覺得兒子還活著,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他只是出了遠門,以後有一天還是會回到自己身邊的。

她不敢相信在自己身邊待了這麼多年的兒子會真的一下子就死去了,這對於她來說,實在是太突然了。她把兒子那條最後的簡訊存在了手機里,一遍一遍地反覆翻看,她把兒子生前留在桌子上沒有吃完的半個饅頭用保鮮袋裝起來,想要永遠地保存。

對於這樣的一個老人來說,送別自己的兒子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讓她徹底地接受這一事實,大概也要用上她殘存的餘生了吧。

養老院拒之門外

就這樣在思念兒子的悲痛中度過了十多年,當潘妙良和丈夫兩個人都已經八十多歲的時候,他們實在沒辦法自己照顧自己了,因為畢竟年紀也大了,腿腳也不利索,難免也會患上一些老年人常見病,自己去看病也會不太方便,因此他們兩人就想到要一起去養老院,讓那裡的護工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然而等到他們真正走到養老院去諮詢的時候,才驚訝地得知原來他們是根本沒有資格進入養老院的。

養老院要求,一旦想要進入養老院的老人,要想簽合同就必須有兒女的簽字,然而作為失獨老人的潘妙良和她的丈夫又能去哪裡找到一個來給他們簽字的兒女呢?他們唯一的兒子已經在十多年以前就心臟病突發離開了他們。

一提到兒女,潘妙良在養老院裡,又差點哭出來。於是,他們就這樣被養老院拒之門外。

然而,雖然看起來養老院的這一舉動顯得很冷血無情,然而其實養老院並非慈善機構,它的所作所為也都是要為盈利服務的。

由於像潘妙良夫婦二人這樣的失獨老人沒有兒女,就算他們現在在這裡可以支付得起養老費用,但是他們難以保證他們一直都可以支付得起,而這時候如果他們擁有一個有著固定收入的兒女,那麼即便他們支付不起,養老院也可以找他們的兒女來要到這一筆錢。

養老院不願意讓自己虧本的風險加大,因此就將這些沒有兒女的失獨老人拒之門外。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不合情理,但是其實在這方面他們也有自己的原因和考量。

失獨群體不容忽視

可能大家覺得像潘妙良夫婦這樣的失獨老人只是社會中極少數的群體,然而其實事情並非如此。每年都有無數正值壯年的年輕人死亡,他們有的和潘妙良的兒子一樣是心臟病突發死亡的,也有的是患上了很兇險的癌症死亡的,還有的是出車禍死亡的,還有的是和男友鬧矛盾被一刀捅死的。

總之,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醫院裡,每天都有人在死亡,而相應的,他們的父母就會變成失獨老人。

原本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應該有父母來養,等到他們長大了以後,父母就老了,他們再來養父母。然而這只是正常情況,而現實往往會出現沒有父母養的小孩子和沒有子女養的老年人。

沒有父母養的孩子就會被稱作孤兒,送到孤兒院裡統一養活,雖然有的孤兒院條件艱苦,但是起碼也算是有一個地方可以待著,然而沒有兒女養的老人往往會被忽。

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現狀,大家往往因為不常看見,就會想當然地以為這樣的事情只是個例,根本就沒有必要為這極少數的失獨老人去做出怎樣的改變。

失獨老人怎麼辦

但是倘若就這樣放任失獨老人這樣無人看管,那麼我們又怎麼能構建一個美好的「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和諧社會呢?況且這樣的失獨老人本來就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是值得重視的。因此究竟應該如何讓這些失獨老人也可以老有所依、擁有一個較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呢?

筆者認為,應該建立健全失獨老人養老體系,配備相應的養老機構和負責養老的各方面人員,比如護工、老年飲食營養師等等,來給失獨老人的各方面基礎需求提供保障。

而作為社會個體的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承擔起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在閒暇時間,多去失獨老人的養老院關懷他們,使他們更加愉悅。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一天會成為失獨老人,因此關心他們過的好不好,可能就是在關心未來的自己是不是能過的好。

而對於失獨老人的關懷,從個人出發是一個人的善意,而從國家層面就是要全民邁向更加幸福的明天,一個都不能落下,連失獨老人也要過的不孤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e21a4689ab3013e61d67ee4fd7ce5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