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百家爭鳴,許多思想都在這個時期萌芽,儒家學派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經過多年的發展,儒家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甚至影響到整個東亞文化圈。作為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有著特殊的地位,他不僅學術上頗有造詣,還有著超越時代的思想,他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便提醒人們不要封建迷信。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往往被禁錮,再加上科學水平較為落後,很多人都將一些無法發生的事情推脫於鬼神,正因如此古代民間有著許多禁忌。其中名氣較大的就是鬼魂之說,傳說人死之後會變成鬼魂,在夜晚四處遊蕩,正因如此許多人都不敢接近墓地。不過有一類人例外,那就是盜墓賊,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怕機關鬼怪,就連所謂的詛咒也無動於衷,但即便是他們也怕古墓里的兩樣東西,那麼這兩樣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喪葬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死者為大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這一點在古代尤為明顯。古代人們只有土葬一種選擇,因此儀式感非常重要,對於皇家和貴族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不僅要挑選風水寶地,給子孫後代帶來好運,還需要準備大量的陪葬品,讓死者在地下能過上好日子。
盜墓賊並不全是窮凶極惡之徒,他們有些是生活所迫,有些是繼承祖上的手藝,各有各的原因。不過無論如何他們的行為性質都十分惡劣,從結果上來看幾乎所有盜墓賊都不會在乎文物的保護,他們只會將這些寶物全部據為己有,很多古墓都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都是盜墓賊所為。所有的文物從理論上來說都歸屬於國家,是每個國人的財富,這些盜墓賊這樣做無異於和所有國人作對,即便盜墓過程十分危險,也不值得同情。
人們經常能看到各種古墓的開發挖掘工作,很多人都覺得這些工作十分輕鬆簡單,古墓內部都有通道,因此有人認為盜墓賊也是這般輕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盜墓賊雖然成功之後都會收穫巨額財富,但他們在盜墓過程中也會經歷許多危險。這種盜竊行為只能在夜晚進行,白天很容易被人們發現,而古墓在修建的時候往往都有相應的防賊手段,從正門根本無法進入,盜墓賊一般都需要從其他區域挖進去,這就加大了盜墓的難度。而進入古墓內部只是第一階段,早期的古墓設計的確比較簡單,並沒有完善的防賊手段。可是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盜墓賊的危害,一些陵墓在修建的時候就設計了大量的機關陷阱,甚至還有流沙等。盜墓賊本身就是在夜晚行動,根本看不清周圍的具體情況,一旦走錯一步就可能觸發陷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古往今來無數盜墓賊都在古墓里丟失了性命。
當然這一觀念在清王朝覆滅後就不再重要,無人再相信鬼神之說。另一個害怕的東西就是礦泉水瓶,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很多盜墓賊本身素質低下,喝完水直接將瓶子丟在古墓里,後來者看到之後就明白這裡已經被掃蕩一空,自然不想看到。
參考資料:
《論語述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