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助夫君打江山又助兒子做皇帝,死後卻遭誅九族,易中天:她真冤

2022-03-09     生活幸福

原標題:她助夫君打江山又助兒子做皇帝,死後卻遭誅九族,易中天:她真冤

宋代詞人金朋說在文中寫道:「唐代司晨有牝雞,滅殘宗室殆無遺」。一代女皇武則天從一個才人一步步走上皇位,成為中國的第一個女皇帝,她執政期間,朝局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更是為此後的大唐盛世奠定基礎,但後人對其的評價亦有褒有貶。

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子呂雉,便是現在廣為人知的「呂后」。繼秦朝一統天下實行帝制後,呂后是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外戚專政」的第一人當呂雉莫屬。呂雉聰敏過人,手辣心狠,權欲極盛。

廣為大眾所熟知的,便是她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以後,

將其生前最為寵愛的戚夫人做成人彘一事。不僅如此,她還強制性地讓自己秉性善良的兒子劉盈,也就是漢惠帝前來觀看她的這一「傑作」,導致劉盈被嚇得大病一場。

但評價像呂后這樣的一位歷史大人物,絕不可只片面看見她的心狠手辣。在「執政」的十幾年裡,她用心治理國家,作為一位領導人來看,她的能力在歷史的眾多帝王中,也是排得上號的。後來還被司馬遷寫入《史記》,且在書中所占地位與帝王無異。

關於呂后之死,眾說紛紜。

公元前180年,一向身體健壯的呂后突然逝世,死時雖已六十二歲,但死得的確過於蹊蹺,毫無徵兆地便撒手人寰。比較流傳的說法是她死於被她害死的冤魂詛咒,在迷信的封建時代,這一猜測幾乎被當成事實。

但經過現代史學家們研究,推測她可能死於狂犬病發作,卻因畢竟沒有直接的史料記載,也給後人留下很多猜想空間。

呂后死後,政權自然理所應當地回到「劉氏」手中,呂后的族人皆在她死後遭到誅殺,可謂是真正的被「滅九族」。

作為一位勞苦功高的女政治家,為何最後下場卻如此悽慘?歷史學家易中天曾對此評價道:

呂雉她真的很冤。所以,呂雉以及被誅殺的呂氏一族到底冤在何處呢?

一、

所謂的「諸呂擅權」

諸呂擅權」,這其中諸呂,雖意為呂雉一族,但實際上就是將矛頭指向她本人。呂雉擅權,這的確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畢竟是臨朝稱制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可是事實果真如此簡單就能斷定嗎?

彼時,西漢為新建之國,且劉邦去世前不久,英布的叛亂才剛被平定。一個新建立的王朝,朝局必然非常不穩定,因此

西漢從建國前到建國初期,一直都是戰亂不斷,各路人馬對帝位虎視眈眈。

戰亂必然導致人心不安,加上西漢勢力派系也較為複雜,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乃至漢惠帝劉盈去世後,西漢的朝局都一直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漢惠帝劉盈秉性善良,同時也代表著他優柔寡斷,且抗壓能力稍差,作為帝王來說這是致命的缺點。因此,

呂雉擅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是她主觀意願,而是時勢造就。

此外,呂雉一族本就在劉邦打江山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

在劉邦還是無名小卒鬧起義的時候,呂雉家族舉家追隨,呂澤等人,更是曾救劉邦於生死危難之間。且呂雉本人政治素養與能力極高,她在群臣中的威望也是十分顯著。劉邦在世期間,因寵愛戚夫人意欲改立太子,群臣幾乎都持反對意見,這才打消劉邦的念頭。

二、

大興分封助呂

呂雉臨朝稱制後,為鞏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她模仿劉邦從前封王「改姓」,分封助呂。在呂雉攝政時期,西漢朝廷的格局除呂氏外,便是功臣派,此時的功臣派中只有三位位高權重的功臣——周勃、陳平、王陵。

呂雉有封諸呂為王的想法,但是她不確定此事朝臣們是否支持,於是召來周勃、陳平和王陵詢問,徵求他們三人的意見,周勃和陳平皆表示同意,王陵表示反對。

在漢高祖劉邦以及漢惠帝劉盈去世之後,能擔大任的僅剩呂雉一人。

她雖意欲分封助呂,實則也是為大局考慮。分析呂雉這個人,會發現她雖權欲極盛,但骨子裡卻是意在維護劉邦打下的江山。改姓更多也是為穩固政權,進而江山。所以才會得到周勃與陳平的支持。

三、

易中天:「她真冤」

前面已經分析到呂后的勞苦功高以及優秀的政治能力。

縱觀呂雉一生,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她實屬真正意義上的「美強慘」。因父母之命下嫁當時的混混劉邦。劉邦非但沒有珍惜她,還一直拈花惹草。跟隨著劉邦好不容易打下天下,坐上皇后之位,還時時刻刻要面對被戚夫人拉下馬的危險,自己的兒子劉盈也面臨著被廢黜太子之位。

後人時常質疑的諸呂擅權,也實屬當時的局勢所迫。死後卻落得誅九族的下場。所以才有易中天的評價:

呂雉真的冤枉!

參考文獻:

《史記》

《漢代風雲人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a827cfcf665e6c14ba344343879c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