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7期文化產業評論
虎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型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美出圈了,觀眾直呼:絕美!震撼!美哭了!再一次讓大家狠狠地體驗了一把什麼是宋朝美學。該節目演活了千年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但有很多人可能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千里江山圖》的青綠里藏了這麼多人,個個生氣宛然、活靈活現。這些人里,有農人,有漁夫,有人出遊,有人訪友,有人閒居……《千里江山圖》一卷千山林立,寧靜秀美,漁樵耕讀,安寧閒適,呈現出桃源仙境般的富庶寧靜。
作者 |任淡如
編審 | 盧敏(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輯 | 半島
來源| 菊齋
《千里江山圖》里有人嗎?
有。
不但有,而且有250多個。
最先遇到的,會是一個農夫。
就在右邊第一棵樹的右邊,他剛從他耕作的田間離開。
在他後面,又有一個農夫,一個趕著牛的人,和一個農舍里的人。這三個人很小很小(放大看才行),分布形狀大概是個三角形……
這是個靠山靠海的小村落,和另一個村落由一個棧橋連著。棧橋的這頭,有一個人一頭牛,他是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
從棧橋上了岸往裡走,再翻過那些象藍寶石一樣瑩瑩閃亮的小山坡,就能走到棧橋另一頭的村落——或者從剛才的村落搖船過去也行。這是一個屋舍儼然、好象聞得到雞鳴狗叫的精緻的小村子,甚至還能看得到有人在岸邊垂釣。
接著是一片茫茫無垠的水域。水上有漁人打魚,盡頭的葦岸叢里,顯然是一處小漁村。有意思的是,這個小漁村的山凹凹里,有個很漂亮的四疊瀑布,瀑布旁的楊柳樹下坐著四個人,即使人畫得很小,也能看得出來那不是放牛的娃,象是郊遊的帶著童子的士人。
——這是漁人和遊人第一次在圖上出現 。
緊接著的是一大片象錦繡一樣開闊的平原、丘陵、樹木,有更多的漁人、遊人和閒人,和望之不似農居的山間豪宅。
但這只是錦繡的開端。
這裡和農人剛出現的地方一樣,也有一段橋連接兩岸,只是這一段橋更加宏大,橋上的建築更加華美,過橋以後的景致更加繁麗。
真是如夢如幻,如錦如繡呀!
在這段幾乎是全卷最峭拔多姿的山嶺間,有更玲瓏的瀑布,更精緻的屋宇,更悠閒自在的人們。
看到這裡時,你方展卷才半。
如果覺得這些小人有趣而且你足夠耐心,後面還有很多人。
仔細看去,這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人,竟然每個都生氣宛然,大多都猜得出來他們在做啥。
譬如船上人有船上人的快活,野老有野老的快活。
有些人家,甚至還能看到牆邊種著花。
這個被竹子圍起來的,也許是哪個隱士的家吧。
有人下山,就有人上山。
也有人喜歡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家裡,與客閒談。
或者開軒面場圃,把帚話桑麻。
又或者扛著把琴去訪友。
帶著小朋友出去玩,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分明。
小漁船里的吃吃喝喝。
吟詩作對的兩個人,和上面吃吃喝喝的就是不一樣。
又好象此人他似乎在發獃。
又此人似乎是在教訓人……
真是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日子。
一股腦地,都散落在這千里江山之間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渺小的人?
宋人的山水畫里,常常有巨大的山,人常常顯得很渺小。這不奇怪。
但王希孟可以不畫人。即使有,也不必畫250多個。
——畢竟有很多人可能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千里江山圖》的青綠里藏了這麼多人。
這些人里,有農人,有漁夫,有人出遊,有人訪友,有人閒居,相較於《清明上河圖》的店肆林立、街景繁華,《千里江山圖》呈現出桃源仙境般的富庶寧靜。
這讓人覺得,《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是否有某種默契呢?《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都畫成於徽宗時期。
《千里江山圖》於政和三年(1113年)閏四月之前畫成,《清明上河圖》普遍認為畫成於1111年至1125年之間,它們的誕生最多只相差十餘年,兩位畫者在作畫時都是宮廷畫師,王希孟是禁中文書庫的學徒,而張擇端供職於翰林圖畫院。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畫了250多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畫了600多個人,都是全景式的宏大氣魄,一卷店肆林立,街景繁華,一卷千山林立,寧靜秀美, 一卷映照著世俗世界的真實,販夫走卒絡繹不絕,一卷映照著精神世界的嚮往,漁樵耕讀安寧閒適。
而《千里江山圖》那些渺小的人最後出現在這裡的——像是傳說中的桃源出入口的地方,仿佛一個意味深長的句號。
這,會是宋徽宗授意的嗎?
本文授權轉載於微信公眾號:菊齋(ID:juzhai02),轉載請聯繫菊齋。
話題互動
您對《千里江山圖》有何看法 ?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群
推薦收聽
羽生結弦,比金牌更重要的使命
玩偶修復師、手機入殮師、貓糧品嘗師...這些職業月入上萬?
熊貓自古是頂流!爆火的冰墩墩,能成為中國文化IP嗎?
高票價不止殺死春節檔
融入非遺!這屆北京冬奧的頒獎花束大有來頭
推薦觀看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a4b8985c52c270382702485d42237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