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陰森的廢棄遊樂園,每個夏日必翻紅的小眾清涼地

2023-08-14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蠻荒陰森的廢棄遊樂園,每個夏日必翻紅的小眾清涼地

第3966期文化產業評論

原本是8090後兒時天堂的遊樂園,因為經營不善、設施老舊等原因,逐漸被時代拋棄,陷落成荒蠻、破敗的失樂園。而在追捧廢墟美學、熱愛刺激探險的城市探秘者眼中,這些被嫌棄的遊樂園,卻成了拍攝大片、彰顯獨特品味的絕佳遊覽地。期盼個性化活動的網際網路居民,更是被探險者們拍攝的頹敗風照片所吸引,即便要賭上人身安全的籌碼,也想要一探究竟。

作者 | 萌萌(文化產業評論作者、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建議搭配《恐怖童謠》服用本文,降溫效果更佳。廢棄遊樂園存在未知風險,切忌自行探險,望周知。)

雜草叢生的廢棄建築

圖片來源:小紅書用戶:@兮哥

堆滿枯枝爛葉的旋轉木馬

圖片來源:小紅書用戶:@兮哥

油漆斑駁脫落的海盜船

圖片來源:小紅書用戶:@兮哥

再配上安靜到幾乎凝固的空氣、偶爾掠過耳邊的微風、草木間突然飛起的小鳥,是不是能感受到一份由背後升騰而起的清涼?

在小紅書上搜索「廢棄遊樂園」詞條,會找到很多類似兮哥一樣的up主,愛好攝影與城市探險。在他們的鏡頭下,這些活躍在80、90後記憶中的童年樂園,以廢墟的姿態回歸大眾視野,擊中人們探秘的神經。

為什麼這些樂園會被時代拋棄?

成為廢墟是他們唯一的歸處嗎?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處境不一樣

先來理清一個概念,遊樂園的全稱應為遊樂性公園,對於這個名詞,有多位建築設計師進行過討論,這裡不做贅述。

1985年,上海通過引進國外遊樂設施,建設了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第一家大型遊樂性公園—錦江樂園;1989年,深圳錦繡中華遊樂性主題公園開業,僅一年就收回成本。

上海錦江樂園老照片

深圳錦繡中華遊樂性主題公園,現改名為「錦繡中華民俗村」

自此之後,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上廣深等大中城市,類型各異的遊樂園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主要類型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種,以過山車、小火車、激流勇進等遊樂設施體驗為主的體驗型遊樂性公園,這也是最經常出現在我們童年記憶中的一類,例如上海錦江樂園、美國夢幻樂園、東湖公園遊樂場;

第二種,是以深圳錦繡中華、上海環球樂園為代表的以人造景觀為特點、有一以貫之的建設主題、主打觀光體驗的觀光型主題遊樂園;

第三種是集住宿、遊樂、餐飲為一體的遊樂綜合體,例廣州長隆度假區。

然而視角轉到當下,這些在當時加冕城市之光的遊樂園,現在卻走出了不同的路。

同樣是在上海的遊樂園,錦江樂園雖然門前冷落車馬稀,但仍在堅持運營,終於在今年7月等到了即將升級改造的發展契機。

周末仍然門可羅雀的錦江樂園,圖片來自知乎用戶@美國咖啡

而美國夢幻樂園,號稱上海第一家體驗型主題遊樂園(甚至可能是國內第一家主題遊樂園),1996年投資3億進行建設,僅開放了四年就關門歇業了。

美國夢樂園現狀,圖源見水印。

而位於深圳的東湖公園遊樂場,曾經被譽為「孩子的天堂」,是無數深圳人童年的回憶,甚至每個深圳家庭的相冊里都會有一張在東湖公園遊樂場的照片。這裡還曾經是周星馳《美人魚》的拍攝地。然而,這仍然沒有讓它逃離關閉的命運。2017年,因場地租賃合同到期,東湖公園遊樂場正式停業並拆除。

無數居民到此打卡留念,圖片來源自搜狐網@深圳客。

深圳錦繡中華、上海環球樂園同為觀光型遊樂園,經營狀況也大不相同。

深圳錦繡中華遊樂性主題公園雖盛名不負,但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目前已經改名錦繡中華民俗村,通過打造文藝演出和節慶活動,吸引遊客。

而上海的環球樂園,雖然打造了大量等比例複製的世界著名景觀,如復活節島雕像、小美人魚塑像、奧地利美泉宮,仍然沒有迎來大眾的認可,僅營業三年就宣告停業。

上海環球樂園門票,圖片來自於公眾號@雷門易

為什麼不同的遊樂園會有著如此不同的命運呢?

古早遊樂園為何走向崩壞

一時鮮花著錦也沒有改變大量古早遊樂園崩壞的命運。究其原因,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認為主要有這麼幾點:

第一,選址失敗。

新世紀前後幾乎是上海遊樂園崩壞的高潮,除了上文提到的美國夢樂園和環球樂園,還有畫風完全不科幻的福祿貝爾科幻樂園,僅開業一年就關門大吉。

這個畫風現在看,更像是一種樸拙且詭異的原始科幻......

這三個短命遊樂園,連同文章開篇兮哥鏡頭下的以埃及及歐洲為主題的遊樂園(是的,這個遊樂園也在上海)有一個鮮明的共性,就是地處偏僻,距市中心都有幾十公里的距離,有的在當時甚至要坐船才能到達。

2000年前後,即便是發達如上海,私家車仍然不算普及,道路網絡更是處於待發展的階段。加之上述幾所樂園的單人門票動輒大幾十、上百元,對於當時的大眾家庭來說,很難支撐。因此,這些遊樂園在開業不久就迅速被人遺忘,並不奇怪。

第二,設施升級滯後,遊樂項目單一。

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國外產品湧入國內,國人對於看世界的願望也與日俱增,但辦出國簽證仍然是比較困難。因此,從國外引進而來的體驗型、觀光型遊樂園就尤為吸引人,因此遊樂園成為當時最潮流的「打卡聖地」。

90年代,以錦繡中華、世界大觀為代表的觀光型主題遊樂公園大量出現。雖然門票高達90元,但在那個「出遠門」還是奢侈品的時代,世界大觀還是能夠迎來月均超10萬的客流量。不出國門就能遊覽世界,是各地世界主題遊樂公園一致的口號。北京世界公園更是以「一天環遊世界」的slogan吸引遊客。

剛開業的廣州世界大觀

但隨著遠途游、家庭游逐漸成為大眾的旅遊新習慣,加之鐵路、航空、高速路等交通線路的不斷升級、因私護照的普及和我國出境游政策的有序放開,大眾可以自由選擇線路看真實的世界。錦繡中華、世界主題遊樂公園等以微縮景觀為主的遊樂園區也就在短暫的火爆後迅速遇冷。努力升級遊客體驗的錦繡中華成功避開了關停的命運,而更多的觀光型主題遊樂公園則走上了廢棄的道路。

關停後的世界大觀雜草叢生,成為城市的第三空間。圖片來自新周刊。

大量早期建設的體驗型遊樂園更是在設施陳舊、項目單一的情況下,重複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在8090後的記憶中,一定有這樣的遊樂設施:

動物外形的滑滑梯

上世紀90年代的合肥市逍遙津公園大象滑滑梯,圖片來源自公眾號@圈閱

旋轉飛椅

南京雨花台遊樂園,圖片來源自公眾號@新鮮南京

歡聲尖叫的碰碰車場地

圖片來自公眾號@蹦迪班長

空中飛行的鐵皮大飛機

上世紀80年代的濰坊兒童樂園,圖片來自公眾號@看得見的歷史

隨著我國遊樂行業的不斷發展,出現了長隆、海昌、方特、歡樂谷等品牌及主題化程度高、規模巨大、遊樂項目豐富的新一代遊樂綜合體。加上我國一線城市爭相引進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等國際知名遊樂園,極大的擠壓了早期體驗型遊樂園的生存空間。這些豐富了8090後童年的遊樂園,逐漸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面對這樣的境況,很多人扶額唏噓,我們的童年好像不見了。而熱衷廢墟美學的人,似乎在這裡找到了新的樂趣,決意探秘。

現在美國夢樂園已經成為小眾拍照打卡地,圖源見水印。

被廢棄的遊樂園,為何吸引人

廢墟,荒地,未知,原始。一批見慣了現代秩序的人,被廢墟的失序和撕裂感吸引,沉迷於腎上腺素飆升帶來的心跳體驗。

攝影師大新鏡頭下的世界大觀,圖片來自澎湃號@私家地理

攝影師大新鏡頭下的廢棄遊樂場,圖片來源見水印

小紅書「廢墟」詞條有超過一億的瀏覽量,廢棄遊樂園赫然在列。

「廢棄遊樂園」詞條也有超六百萬的瀏覽量。

搜索關鍵詞「廢棄遊樂園」,更是出現了很多拍照攻略,甚至有以此為主題的約拍服務。

為什麼廢棄的遊樂園會如此吸引人?

誠如余秋雨所言,「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

廢墟有著殘缺、荒蕪、頹廢的審美內核,模糊了時間的界限,在廢棄的遊樂園裡,時間是失序的、扭曲的。來自於過去的遊樂設施,被市場淘汰,又在時間的作用下,在同一空間裡呈現出與過往不同的景觀。在這裡,你可以說你在尋找過往的記憶,但也是在探究未知。

也正是因為殘缺與荒蕪與我們日常理解中的美相悖,這使得人們對廢墟的觀察,不僅僅從皮相的美感出發,更會將自己的精神理解加諸其上,在自我與廢棄遊樂園之間構建起一個共享的「故事」。

廢棄遊樂園獨有的時間感與故事感,擊破了人們對於遊樂園慣有的印象,給遊客重新破讀這篇園區的機會。通過攝影師的鏡頭,這些廢棄的遊樂園有了或詭異、或陰森、或復古、或生機勃勃的新內核。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對這片土地有新的解讀,同一個角度、不同的表達者、不同的鏡中人,都能創作出極具個性化的作品。這也正中了熱愛創造獨特標籤的網際網路居民的興奮點。

此外,廢棄遊樂場也是都市傳說的固定主演。搜索「廢棄遊樂園」,一定會有「血腥歷史」「鬼城」「恐怖」等關鍵詞出現。

我國台灣省更有新聞專門報道以廢棄遊樂園為主題的都市傳說。

圖片來源自騰訊網@BB姬

這樣與童真、快樂相背而馳的撕裂感,吸引了很多追求刺激的人,關注廢棄遊樂園。也因此使得廢棄遊樂園在傳說中被賦予更多的神秘色彩,激發了更多人前往探秘的情緒。

然而,隱匿在斷壁殘垣之下的,可能是新的生機,也可能是突發的危險。

無論是廣州的世界大觀還是上海的美國夢樂園,只要是廢棄且尚未拆除改造的遊樂園,原則上是不允許遊客進入的,但仍擋不住這些廢墟愛好者的步伐。尤其在網絡社交成為日常的年代,熱衷於個性化體驗的年輕人更是在雲端交流著廢墟探秘經驗和拍照秘籍,這也使得廢棄遊樂園迎來了越來越多的「突然訪客」。更有旅遊企業把廢墟當做噱頭,銷售或推薦這些「小眾景點」。

九龍遊樂園是一個已經關閉了的廢棄遊樂園,但仍有公司私自售賣與之相關的旅遊服務。

去年9月至11月,文旅部曾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明確要求旅遊經營者不得將私設「景點」作為旅遊產品加以銷售。

廢棄且尚未拆除改造的遊樂園雖然一般都會安排安保人員,但實際上力度非常弱,無法保證遊客的人身安全。加之廢棄時間已久,遊樂設施早已報廢,院內建築也年久失修,園區中布滿未知的安全隱患。廢墟美學雖然迷人,但卻要以健康為賭,各位看官請審慎再審慎。

結語

遊樂園通常占地面積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成為廢墟並不是廢棄遊樂園的最終結局,能夠找到新的角色才是。

幸運如上海的福祿貝爾樂園,被改建成了國際學校和住宅區,曾經的星星廣場和圓拱建築也本保留了下來。

北京遊樂園成為了龍潭中湖公園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見水印

但大部分的古早遊樂園,會被拆除,成為新的地產項目,隨時間一起離開,僅僅保留在我們的回憶里。

你童年的遊樂園,還在嗎?

加入私密社區

主題閱讀

長春「夢幻西遊記」爆火,但國內西遊主題樂園為何這麼難?

「流浪地球」科幻樂園落戶北京,能否讓幻想照向現實?

樂高樂園大舉進軍中國,這波操作是想卷死誰?

推薦收聽

寺廟文旅賽道火爆,普通寺廟如何掌握商業密碼?

獨家揭秘!全國100個文旅元宇宙應用案例(附名單)

一萬條評論背後,妙鴨相機帶給AIGC的啟示與教訓

衝刺50000億元收入,旅遊業復甦大數據解析

19張圖表!復盤近年來全國文化企業營收數據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維近4000期(持續10年有餘,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8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萌萌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234a97869f5be70b238bba60723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