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名額不多!北大唯一文旅培訓,錯過等一年!

2023-08-25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剩餘名額不多!北大唯一文旅培訓,錯過等一年!

現今市場環境下,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就是要打通行業壁壘,跨界交流碰撞。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和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3北京大學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研修班」就是致力於此。課程融匯了北京大學20多年文化產業研究的研究探索和積澱,依託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多學科交融環境,旨在培養懂文旅、擅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文化和旅遊行業精英。修完規定課程,經考核合格,頒發 「北京大學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號,可在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網站查詢。只招50人,剩餘名額不多,錯過等一年~

回復關鍵詞【2023北京大學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獲取報名表~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北京大學

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高級研修班

審批編號:北大培訓20230609號

北大官方唯一文旅培訓

課程背景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新年伊始文旅行業迅速回暖,熱門城市出現「爆棚式」增長,體現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當前以內循環為主,旅遊消費迅速升級的大背景下,市場對有內容、有深度、有體驗的文旅融合產品具有迫切的需求。因此,以文旅融合發展為抓手,持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將是當前及未來旅遊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之一。

當前,文化和旅遊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從量向質轉變的一個縮影,文旅融合處於新的歷史發展期,通過文旅融合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文化旅遊業如何將創意設計、演出、音樂、美術、手工藝、數字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文化藝術資源的創意開發,在景區、城市、鄉村三個主要場景中,調整優化旅遊產業結構,積極構建新的產業體系,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賦予旅遊行業新的生產力和生命力,適應新需求的提質升級,不斷契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和新嚮往。

本項目課程融匯北京大學二十餘年文化產業研究的探索和積澱,依託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多學科交融環境,結合當代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是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趨勢與需要,旨在為文旅行業培養具備較高藝術審美、創意賦能、商業創新、品牌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對象

• 旅遊景區、主題公園、文旅演藝、文旅科技、文創設計、活動展陳、鄉村建設、數字新媒體等行業文化和旅遊企業高層管理者、項目操盤手;

• 尋求企業創新發展或者轉型升級的企業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及高層管理人員;

• 服務於文化和旅遊項目的相關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核心課程

• 課程模塊分別針對文化創意和旅遊產業從業者所需具備的四種能力:審美能力、創意能力、經營能力、營銷能力,針景區運營、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三個主要場景的文化資源活化與產品創新設計展開相關教學,並通過實踐項目考察與策劃,培養學員的整體能力。

• 教學形式包括課堂講授,專題沙龍,遊學考察等多種形式。

模塊1:藝術審美與文化傳承

• 文化藝術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的根基與靈魂。沒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基礎,產業的發展將成為空中樓閣。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現代消費文化劇烈衝擊著傳統價值體系,但並不意味著傳統文化藝術價值已經失去了關注,相反,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從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力量。本模塊旨在梳理藝術文化的內在價值,發掘長期歷史發展中的寶貴文化價值,為文化和旅遊產業的創意開發提供不竭的精神源動力。

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價值

中華美學精神的當代傳承

中國繪畫精神與現代城市人的審美訴求

中國傳統園林的意境美學與啟示

公共藝術與城市空間營造

文化遺產資源活化與中國文化復興

模塊2:創意賦能與文化創新

• 創意是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樑。儘管文化藝術由於其歷史環境和時代觀念存在著與當代社會的觀念偏差,但通過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就能夠讓傳統藝術文化中的寶貴精神價值煥發新生。本模塊旨在介紹文化和旅遊融合背景下,創意開發的途徑方法,展現出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必要途徑,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創意旅遊:文旅融合的協同共生

創意賦能:文化資源的正向創造及產品設計

文化 IP :文化資源開發的轉化模式

故事驅動:文化原型與體驗價值提升

藝術介入:文旅融合的價值邏輯與行動邏輯

公共空間:創意空間的場景驅動

模塊3:文化經營與商業創新

• 產業化的運作為創意轉化的持續生髮提供必要保證,只有將原本偶然的文化創意進行合理引導和系統培育,才能使得文化和旅遊產業真正成為國家發展支柱型產業。文化經營,就是從產業經濟的視角出發,將全新的產業形態加以規範化,從而推動其實現更好發展、形成規模效應。本模塊旨在介紹文旅產業企業化運營的方法途徑,催化文化價值資源的創意開發,從而極大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更好地服務於當代社會消費者的旺盛需求。

文旅夜遊與旅遊演藝的場景提升

鄉村振興與地方創生的創意實踐

文旅企業家的創意戰略與創新基因

文旅企業的管理哲學與戰略決策

文旅企業的投資模式與融資路徑

文旅融合經典案例推演與分析

模塊4:數字科技與品牌營銷

• 5G、VR、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人類進入智媒時代,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網際網路創意內容在數字生活空間中為用戶搭建不同的消費、互動、體驗、品牌場景,使得用戶在場景中感知並主動傳播品牌精神,成為當下運營新思路。本模塊旨在充分運用文化新科技,探討文旅融合中的品牌商業授權與數字化營銷的模式,為從業者在制定文化傳播策略和品牌場景建設提供必要支持。

資源活化與文旅科技的發展契機

文旅融合的人文品牌與場景建構

文旅融合的商業授權與創意營銷

技術演進視野下的藝術生產與傳播

網際網路創意內容與數字化營銷

人工智慧與藝術

模塊5:實證探索與文旅現場

• 文化和旅遊產業的發展瞬息萬變,每一個企業與項目都時刻面臨著無限的機遇與挑戰,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存活的,都有其值得學習借鑑之處。本模塊旨在調研學習當今文旅產業發展中的優秀企業與項目、通過深入了解其發展歷程、得失經驗,為未來的實務奠定堅實基礎。

課程特色

• 北京大學官方開展的權威性、專業性、實操性的培訓課程;

• 融匯北京大學20多年文化產業研究的探索和積澱,依託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多學科交融環境;

• 國內頂級文化旅遊、文化產業師資陣容;每個模塊均有教授主持,系統化教學;

部分師資

排名不分先後、具體授課以實際安排為準。研修班還將邀請學術界專家學者及業界一線的文旅企業操盤手參與教學研討與案例分享

彭 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國務院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陳少峰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峰火文創中心主任

鄧麗麗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化數字資產研究室主任

丁 寧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李 松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劉結成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東方意象文創機構總裁

馬思偉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視頻與視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鈕沭聯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固定收益研究中心研究員

唐金楠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翁劍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吳必虎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

向 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撫州)首席專家

鄭 岩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祝 帥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員、圖書館副館長、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保繼剛

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旅遊學院教授

胡 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陸定邦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特聘教授,台灣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設計創新管理協會理事長

渠 岩

廣東工業大學城鄉藝術建設研究所所長

左 靖

安徽大學副教授、策展人

沙曉嵐

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860)董事長,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

林 峰

綠維文旅集團董事長、綠維文旅城鄉規劃設計院院長,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文化旅遊投資發展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景區協會開發運營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 峰

北京巔峰智業旅遊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華僑城旅遊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旅遊景區協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旅遊協會旅遊地學分會副會長

劉惠城

掌趣科技(股票代碼300315)董事長兼CEO

梅 洪

鼎盛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總裁,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總製作人

張 謹

清華大學華清安地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文保總工程師

時間安排

2023年9月21日-2025年1月31日,每月集中一個周五、六、日上課3天,共30天,240學時。

上課地點

北京大學校本部及指定研學地點

證書授予

修完規定課程,經考核合格,頒發 「北京大學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號,可在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網站查詢。

報名事宜

報名流程

提交報名材料 資格審查 發入學通知書 交納學費 報到入學

報名申請

符合條件者可領取並填寫《北京大學藝術創意與文旅融合高級研修班》報名表及相關資料。或通過網站下載表格,填寫後將所有申請材料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申請資料

• 《報名申請表》

• 身份證複印件1份

• 最高學歷證明複印件1份

• 《工作證明》(證明職位及工作年限)

• 兩寸彩色證件照電子版1張

資格審查

學院在收到上述材料後將對報名者進行審核,必要時進行面試,對經審核符合要求者,發放《入學通知書》,未接到通知者可到藝術學院繼續教育辦公室查詢。被錄取的學員於開學前辦理北京大學繼續教育網上註冊填報,並按時繳納學費。

學員報名成功後,雙方簽訂《北京大學非學歷繼續教育社會招生項目知情協議書》。

課程費用

58000元/人。培訓期間食宿及考察門票等費用由學院統一安排,費用自理。課程費用在收到錄取通知3個工作日內全部繳清。

戶 名:北京大學;

開戶行:工商銀行北京海淀西區支行;

帳 號:0200004509089131151;

用 途:藝術學院+姓名

報名諮詢

報名聯繫人

報名聯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高晨昱老師13911650605(手機、微信)

地 址: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紅六樓113室

郵政編碼:100871

網 址:www.art.pku.edu.cn

電 話:010-6275 7501

傳 真:010-6275 9675

郵 箱:[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成立於1997年,科植根於北大豐厚的學科沃土和悠久的人文傳統,在全國藝術教育探索和藝術理論研究中都始終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二十多年來,藝術學院逐步確立了以史論為主,兼顧藝術創作、藝術批評、藝術管理等多個學科和人才培養方向的辦學理念,以期培養善於在具有想像力、創意力、創新性的藝術相關工作中引領藝術前沿與人類未來的「有思想的藝術人」——即藝術理論家、藝術史家、藝術批評家、創意編劇、文化藝術管理專家。教育部2012年、2017年公布的一級學科評估結果,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學科位列全國第一,學院培養的千餘名精英人才活躍在主流藝術創作、傳播、管理、產業等領域,北京大學獨特的學術氛圍和藝術傳統孕育出了獨特的藝術人才培養土壤。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成立於1999年10月,是以研究文化產業理論和政策,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為宗旨的跨學科校級研究機構。作為全國較早開展文化產業研究與教學的機構之一,2002年7月成為北京大學與原文化部共建的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2019年12月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國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多年來,研究院緊密跟隨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服務國家戰略」的發展目標,積極在文化產業領域促進理論創新、人才培養和項目推動,在國內外文化產業界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ebc8e1e9d6f44fb0858757335138b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