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架大型直升機,陸海空通吃!持續魔改40年

2024-10-16     科羅廖夫

法國的SA.321 「超黃蜂」直升機,已經讓中國改的媽媽都不認識了。就像高山CG圖裡的直8G,直8L和AC313軍用版。尤其是這款AC313的軍用版,以後會叫直-8M直升機嗎?

1973年~1977年,中國從法國宇航公司陸續購進了14架SA.321Ja 「超黃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機,交由海軍航空兵部隊用於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飛彈的718工程。

隨後中國組織在昌河根據許可協議和自行努力仿製生產「超黃蜂」直升機,推出了多種直-8直升機的改進型。該機一直中國裝備的最大型國產運輸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3噸,擁有不錯的運輸能力。直-8直升機的研製成功,使我國躋身於繼美國、俄羅斯、法國之後等少數能生產大型直升機的國家之列。

但由於技術困難和資金問題,直-8直升機的改進緩慢,產量很小,總體質量達不到法國原裝SA.321 「超黃蜂」的水平,從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間,昌河飛機製造廠一共只生產了17架直-8運輸直升機,平均年產量不足2架。

直到2012年以後直-8才獲得了大發展。昌河那時候實現年了產超百架直升機(包括輕型機),昌河全年交付直升機共計135架,實現了總裝車間月交付直升機10架的產能記錄。

到了2015年以後,中航工業昌飛公司形成了年產190架的生產能力。可以年產100架輕型直升機,60架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和30架大型直升機的批量生產能力。到了2018年,昌河飛機製造廠的產能超過了俄羅斯直升機集團。

之所以能夠在「超黃蜂」、第一代直-8和第二代直-8大型運輸直升機基礎上完成華麗轉身,主要是它在氣動外形設計、旋翼系統、傳動系統、減速器、玻璃化駕駛艙、機身材料製造等方面均進行不少改進,才使得它在載重、航程等方面的性能有不小的提升。

目前直-8系列直升機已經擁有直-8G/直-18等改進型號,以及AC313等民用型號,中國研製了直-8G的最新改進型號——直-8寬體運輸直升機,綜合運輸能力還將有所提升。

在2015年,新型直-8(AC-313)高原型運輸直升機,在海拔高度8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進行了高原專項試飛,該機使用3台普惠PT6B-67A型渦軸發動機,全機結構進行了優化,以提高升限。這次試飛成功飛越了珠穆朗瑪峰,創國產直升機9000米升限紀錄。

新型直-8的整個機身進行了重新設計,優化了整體結構,機身寬度增加, 高度降低、油箱也改為了兩側油箱,機艙空間增加。其實是一個全新的型號, 跟直-8沒什麼特別大的關係。

中國從80年代到新世紀,通過40年的努力,修成正果,形成了一個繁花似錦的大家族,發展了陸海空通吃的有14個改進型的直-8直升機,終於把直-8直升機改的連她的法國媽媽都不認識了。未來,很期待中國的國產AHL重型直升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883d3b378a2f7628a5537355872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