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姓氏眾多,其歷史也是十分的源遠流長。其中曾經在文獻中已經出現過的姓氏據統計已經有5662個之多,這其中,有3484個單姓,2032個複姓,剩餘的146個為如今幾乎見不到的三字姓氏。
小時候,班上如果有一個姓氏為複姓的同學,大家總是對他的名字充滿了興趣,為什麼幾乎所有人的姓氏都是一個字,但是他的卻是與眾不同的兩個字呢?確實這也是因為如今單姓的人占據了大多數,而複姓相對來說比較罕見,大家見到的時候才不免覺得稀奇。
說到姓氏的起源,要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了。那時候中國就已經有了八大姓氏的說法。到了後來960年—1279年的宋朝時期,中國姓氏經過漫長的時間,漸漸演變成了如今的「百家姓」。雖然是一直傳承到了今天,但是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那樣,單姓在如今是最為普遍常見的,複姓則相對來說要少很多。
而在這些單姓之中,又有三大姓氏占據了大部分的位置,這三個姓氏可謂一直是人口占數從來沒小過,經歷了3000多年的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從未衰敗,這三個姓氏分別就是張、王、李。
首先第一個,張姓: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一定有姓張的朋友,還不止一個,又或許正在觀看這篇文章的你正是這個姓氏。其實張姓的由來還挺有意思的:傳說黃帝的孫子中有一個名字叫張揮,由於他發明了弓箭,於是黃帝便將他封為了弓長。到了後世,人們便將兩個字合二為一,然後便成為了張姓。
在漢初的時候,張良由於輔佐劉邦而家族興旺,於是張氏一族成功崛起了,增添了不少的人口,且道教的創始人名字也姓張,叫做張道陵,這個姓氏也隨著道教文化的發展而取得了進一步的壯大。到今天,我國姓張的人也是不在少數。
第二個,王姓:這個姓氏就更加不用說了,在我們的生活中絕對是頻繁出現。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的東周時期,太子姬晉因為直言周靈王的昏庸無能而使得君王震怒,周靈王將其貶為了庶人,那時候,姬是周朝的國姓,但是此時的他從身份上可以說已經不再是皇室子弟了,但是由於其賢良的品格,百姓們還是將他視為王公貴族。
後來隨著周朝的滅亡,姬姓也更改了自己的姓氏為王。不僅僅是周朝的姬姓一族,王這個姓氏其實還有另一個分支,那便是完顏。這個姓氏在滿清時期也是皇宮貴族,後來在滿漢一家的影響之下,這個姓氏因為發音與「王」相近,便被改為了王。而歷史上王姓也是人才輩出,像著名的美女王昭君,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們都是這個姓氏。
第三個,李姓:598年出生的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便是這個姓氏了。而李姓本身的歷史也是十分的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舜帝時期。當時舜帝曾將皋陶氏一族任命為大理,其職責是執掌律法。並且這一官職在當時是世襲制。
後來到了商紂時期,由於紂王的殘暴統治,皋陶一族內心產生了不滿,不願歸順於紂王,他們也理所當然的受到了紂王的追殺。陶氏一族也是因此過上了逃亡的日子,在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中,他們經常只能靠著吃李子充飢,再加上他們世襲的「大理」一職發音與李字相近,於是就將姓氏改為了李。
這個姓氏發展的最鼎盛的時期也就是唐朝了,是當時君王的姓氏。而如今李姓的後代也是不在少數,和王一樣,從古至今也不乏傑出人才,有著名的詩仙李白、才女李清照、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等等,並且今天李姓人數還在不斷上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6ec9d3acc70624fb81ae75c64baa2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