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普京不慌,他手握八張底牌!中俄天然氣,一口氣翻了5倍多

2023-12-29     科羅廖夫

原標題:難怪普京不慌,他手握八張底牌!中俄天然氣,一口氣翻了5倍多

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全面制裁,給俄能源出口造成巨大麻煩。日前,有外媒在報道中說,受西方制裁的影響,很多外國股東暫停參與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項目,並放棄為該項目融資和履行承購合同。上述的外國企業中就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兩家中國企業。

有關中企退出俄氣合作項目的傳聞,是真是假外界不得而知。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就相關問題做出表態稱:事實證明制裁和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造成外溢影響。中俄將繼續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開展正常經貿合作。

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LNG-2項目位於北極圈內的吉丹半島永久凍土地帶,初始投資約210億美元。該項目由俄羅斯企業牽頭,中國兩家企業、法國和日本各一家企業都持有10%的股份,預計該項目在2024年第一季度運出第一船天然氣。不過,因美國不久前將該項目列入其制裁名單,導致項目面臨融資和缺乏運輸船等困境。

在當下國際能源危機因中東衝突爆發而進一步加劇之際,美國悍然對由多國合作的北極天然氣項目實施制裁,其主要意圖自然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打著對俄制裁的幌子,存心加劇國際能源危機烈度,為美國天然氣生產商賺取牟取暴利創造機會。由此可見,美國是存心破壞北極LNG-2多國合作項目。

對於美國心裡這點小九九,日本和法國可以逆來順受,但中國可不會慣著他們。因此,在相關問題上,外交部發言人在做出回應時雖說沒有做出明確表態,但同時卻透過媒體叫板美國:中方一貫反對某些國家缺乏國際法依據的長臂管轄,中俄雙方的經貿合作不接受第三方的干涉和管轄。

有一件低調小事,說明中俄天然氣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俄羅斯已經決定從我國採購20台GT-25000燃氣輪機(同系列的發動機還是055大型飛彈驅逐艦的動力)。這是俄羅斯首次向西方以外的國家採購大功率陸用燃氣輪機,此前這一領域被西門子或美國通用壟斷。

俄羅斯天然氣巨頭」諾瓦泰克」主持的北極液化天然氣LNG-2(Арктик СПГ-2)合作項目,已經確定使用由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生產的,GT-25000燃氣輪機的陸用發展型,作為液化天然氣項目的驅動力。

俄羅斯比較慘,蘇聯解體後沒能繼承和掌握大功率燃氣輪機技術,因此俄羅斯到現在也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大功率燃氣輪機,而我國的大功率燃氣輪機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軍迷黑話「狗頭2500」的GT-25000燃氣輪機,來源於上世紀90年代我國從烏克蘭「曙光-機器製造」聯合體引進的UGT-25000燃氣輪機,這款大功率燃氣輪機原本是蘇聯海軍的第四代艦用燃氣輪機。中國引進該燃機以後,除了用于海軍大型艦艇,還改進用於陸上的發電和天然氣驅動等用途。

GT-25000大功率燃氣輪機的額定功率高達26.7兆瓦(大約為3.6萬馬力),熱效率約36.5%,已經有數十台安裝於052D和055型飛彈驅逐艦上。

不管外媒有關「中企退出俄北極天然氣合作項目」的報道是真是假,但有一點是絕對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方與俄羅斯在能源領域上的合作,無須受到第三方的攪擾和管轄。據《參考消息》報道,俄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米勒當天在向俄總統普京彙報工作時表示,今年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量將增加50%。按照最新數據,在2023年,俄羅斯經過西伯利亞力量一號天然氣管道向中國出口的天然氣數量將突破220億立方米。

米勒還表示,到了2025年,俄氣將履行雙邊相關協議的義務,對華天然氣輸送量增加到380億立方。也就是說,在美國絞盡腦汁企圖打擊俄羅斯能源出口的背景下,中方對俄能源交易非但不受任何影響,反而還將隨著兩國合作的深化而不斷加強。

西伯利亞力量一號天然氣管道從2019年開始對華輸氣,但最初幾年對華輸氣量不高,只有一百多億立方米,在2022年對華輸氣總量是155億立方米。西伯利亞力量一號管道的最大設計輸氣量是380億,將會在2025年實現全功率輸氣。

中國在2022年進口了1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中通過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向中國輸氣432億立方米,土庫曼對華天然氣輸氣量依然排第一。也就是說,俄羅斯通過西伯利亞力量一號管道的輸氣量是中國-中亞管道的一半。

而且,中國目前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比例較低,在2022年全年只進口了155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以及9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天然氣總量中的大頭是從澳大利亞和中東進口的。

有個好消息是,隨著技術的進步,中國國產天然氣的產量在穩步提升,連續5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2021年國產天然氣為2076億立方米,2022年的產量達到了2200億立方米,首次超過進口天然氣的數量。隨著技術的進步,國產天然氣預計還能能增產至2500~2800億,然後穩產多年。

國內年產的2200億立方米天然氣是什麼概念呢?

大約占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50%。大約是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總量的1.45倍。

能源進口必須多樣化,現在我們可以加大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是因為俄氣占中國天氣進口量的比例很低,剛剛超過10%,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未來占比達到20~30%之間是可以的。而且這個比例,俄國人無法拿捏中國。同時增加俄氣還能打壓澳大利亞的天然氣。

目前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困局,是原定對歐洲出口的天然氣,無法輕易改成對華輸氣。這張圖片是俄羅斯總體天然氣管道的走向和氣田位置區域示意圖。從圖片上很明顯能看出來,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的氣田,大多在烏拉爾和北極地區。而向中國輸氣的氣田則是在西伯利亞。二者目前是不可聯通的。

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在幾年之內都無法將輸往歐洲的管道天然氣改為向中國輸氣。在2022年以前,俄羅斯每年向歐洲銷售1500億立方米。今年俄羅斯對中國輸氣量的增幅破了紀錄,也不過是220億立方米。

目前俄羅斯對歐洲出口天然氣,數量只剩下了開戰以前的零頭。如果歐洲徹底不要俄氣,俄羅斯的西部氣田只能有兩個出路:

要麼建設大規模的液化天然氣設施,從北極地區裝船出口液化天然氣。不過,LNG屬於高端能源技術,由於西方的制裁,俄羅斯完全由自己搞定整套的液化天然氣體系,有點天方夜譚,強人所難了,這事需要中國的廣泛參與。

要麼就耗費巨資,將亞馬爾-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氣田使用管道聯通起來,然後再將對華氣管道大幅度擴容。

按照中俄的約定,未來所有規劃和建設的天然氣管道達產以後,中俄的天然氣輸氣量將在目前數量的基礎上到一口氣翻了5倍多。到2027年,對華輸氣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能達到380億立方米,遠東管道達到100億立方米。總計480億立方米。目前還沒有最後確定的「西伯利亞-2」管道,還能增加500億立方天然氣,但這可能需要近十年時間。屆時俄羅斯向中國的天然氣輸氣量就能達到1000億立方米。

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歐洲徹底斷絕了俄氣,俄羅斯天然氣必將大幅度減產,需要減產一半以上。要麼就封了大部分西部氣田(這通常意味著天然氣田的報廢),要麼將開採出來賣不出去的天然氣燒掉。

眾所周知,美國鼓動包括七國集團和歐盟在內的幾乎所有盟友,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實施嚴酷制裁,所謂「削弱俄羅斯經濟收入」更像是一個藉口,他們的主要目標就是製造國際能源危機,推高國際能源價格。因此,在歐洲盟友減少甚至中斷對俄天然氣進口之後,美國趁機以數倍於俄氣的價格向歐洲傾銷天然氣,從中賺個缽滿盆滿。

歐洲國家出於對美國安全保障的迷信,不得不對美國這種巧取豪奪的行徑逆來順受,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相比之下,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拒絕參與西方對俄制裁集團,與俄羅斯維持正常的經貿聯繫,確保自身利益不用和日本與歐盟那樣,在美國霸權主義鐮刀的收割下損失慘重。

所以,在2023年,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額預計將超過20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這樣做,其實不只是維護自身利益那麼簡單,同時也在有效地幫助俄羅斯抵禦西方的經濟制裁。畢竟,中俄在面對共同威脅的情況下,中國在能源貿易問題上支持俄羅斯,就等於在幫助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0e91de6dd414f4e2391cde037378b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