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是推動和指引學習者學習的動力。它是影響學習者進行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因素。一個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學習動機,才有可能達到一定的興奮程度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那麼,我們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保全孩子自覺快樂地學習呢?
一、激發學習動機
根據每個學生的修改特點和需求特點,將這些需要和學習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孩子通過學習活動滿足他們的需要。例如,有的孩子成就動機強,注重競爭,注重他人的評價,則鼓勵他在學習上和他人展開競爭;有的孩子交往動機強,注重他人特別是老師家長對他的評價,則鼓勵他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
激勵的方法有很多,家長們可以從自己孩子的修改特點和需求出發引導。
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學習
一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總是喜歡給予孩子物質獎勵、金錢獎勵等,但效果並不能持久,經過一個學期或兩個學期後就自動失效了,反而讓學生產生這樣的錯誤認識:「我學習,就是為了你的獎勵,既然你的獎勵沒有了,那我還學習幹什麼?」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讓他們認識到學習並不只是意味著掌握知識點、考試成績、父母責罰、老師批評,更意味著提高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並養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和性格特徵。
我們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後,要適時地將它轉化為內部動機,要讓孩子真正地對學習活動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只關注學習活動帶來的收益。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多利用榜樣的作用,多講一些名人廢寢忘食地學習的小故事。課後,我們可以結合日常生活驗證他們學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學的東西都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多讚許孩子取得的進步和為克服困難所做出的努力,這樣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去學習,為了學習而學習了。
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歸因態度
不管學習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學生都可能會歸結於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習能力和智力方面;二是學習精力投入方面;三是學習策略、學習方法方面。
現在研究發現,不管學習是成功或者失敗,如果學生將結果歸結於能力、智力或精力投入方面,都很可能會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識——盲目自信或過分悲觀。
這兩種錯誤的自我認識都會對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起到消極作用,都會導致學生不願意主動學習、提高成績。而最後第三種自我認識不僅具有最佳的動機激發作用,而且可以使學生降低或擺脫因為不努力而產生的內疚感,也能使學生避免產生自卑、自暴自棄的低能感。最重要的是,這種歸因可以將失敗的結果轉化為「需要解決某些問題」,從而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上。
總的來說,學習活動一一項周期比較長的活動,所以必須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地激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5ffc6bf408e8699619f48dcbc24f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