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為了改正孩子的某些行為或習慣,每天在孩子的耳邊不停地諄諄教誨,使得孩子越來越煩,可他們又沒有別的辦法來反對父母,於是就別著勁地我行我素,以示抗議。
當然我們是能夠理解父母的,因為在父母眼裡明顯對孩子不好的事,能不說嗎?如果說一遍沒有用,能不繼續說嗎?不去干涉孩子的在自己認為是不對的言行,在父母來說就是不負責任。因此不管孩子聽不聽得進去,都得說,都得管。而父母們這種盡職盡責的教育行為,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嘮叨,孩子們為了表示抗議,越發不改正自己的行為和習慣,有些孩子甚至變本加厲地與父母對著干。
那麼我們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幫助孩子糾正不好的行為和習慣了嗎?這裡有一位家長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鑑。這位家長告訴我們,他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隔一段時候,跟孩子認真地談一次話。比如在孩子十歲的時候,他們告訴孩子,十歲就長成大姑娘了,那麼作為大姑娘,就要有做大姑娘的樣子。接著他和妻子圍繞大姑娘的形象問題,對孩子提出了幾條行為習慣要求,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們就始終用大姑娘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這樣一直到孩子上初中,孩子的媽媽又跟她談了一次話,對她提出了三個新的行為標準:一是不准嘗試吸毒,因為這個東西要是一沾上,人的一輩子就完蛋了;第二是不能上一些網站,因為有些不好的東西,作為未成年人還沒有識別力和抵禦能力;第三是不能玩電腦遊戲。因為電腦遊戲會上癮,影響正常的學習。
對孩子們來說,人生髮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那個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這種定期談話方式促使父母深入思考孩子生長發展的生理、心理規律,考慮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找出各個階段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使得父母從宏觀上對孩子的成長作出正確的把握。
並且這種正規嚴肅的談話,有利於在孩子心中建立家長的威信,而且使孩子更重視父母的要求。不僅如此,這種談話還把孩子與父母的這種交流方式強化為一種家長對孩子實行指導的標準化的方式。
定期談話是防止孩子逆反的一個極好方法,它避免了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對孩子的一些小節問題不停地表示不滿,並且不停地對孩子提出要求和批評指正。這種談話方式把家長平時的散亂和嘮叨變得有了條理,避免了在孩子看來的絮絮叨叨,也避免了兩代人在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矛盾和衝突。
此外定期談話還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他們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發展是那麼關注,並且是有能力給予指導的,與自己的進步是有因果關係的。
當然這種階段性談話要求我們做好充分的事前準備,要營造出一種很正式的談話氛圍,與孩子談話時看似簡單的內容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仔細斟酌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