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膩的菲律賓蝸牛麵包,打面簡單,柔軟又拉絲 超乎你的想像

2020-03-03     烘焙圈

菲律賓蝸牛麵包是一款風靡海外的經典美食,雖然源於西班牙,卻早早的被菲律賓納入自己國家的美食行列。傳說是來自15世紀的一個小島,島中的穆斯林創造了這款麵包,他們往麵包里抹上黃油羊奶,並將其捲成條狀,之後做成他們帽子的形狀進行烘烤。直到西班牙人來到島上,他們發現了這款麵包,並將羊奶黃油改成豬油,讓島中所有人品嘗,以此找出島上的穆斯林。

這樣擁有傳奇「出身故事」,被超多人喜愛,還擁有高顏值的蝸牛麵包,妥妥的偶像劇「男主角」呀!然而想要擁有它並不難,製作用的材料也十分簡單,基本上家庭廚房都能備齊,做出來的蝸牛麵包組織鬆軟,內部柔韌無比,無論是撕好吃、還是咬好吃,怎麼吃都很好吃。

菲 律 賓 蝸 牛 面 包

材 料

主麵糰

  • 舒可曼日式麵包粉 220g(高筋麵粉)
  • 舒可曼烘焙細砂糖 30g
  • 牛奶 75ml
  • 無鹽黃油 30g
  • 舒可曼高活性乾酵母 3g
  • 雞蛋 1個(55g左右)
  • 鹽 2.5g

裝飾

  • 舒可曼糖霜 適量
  • 無鹽黃油 適量
  • 牛奶 適量

做 法

將牛奶、黃油和細砂糖混合攪拌均勻,小火加熱至黃油融化(溫度大概60-70℃),加熱的目的是讓麵糰更容易出筋。

將日式麵包粉、乾酵母、鹽和打散的蛋液倒入和面桶中,廚師機先低速攪打,一邊攪打麵糰一邊緩慢倒入牛奶混合液。加完牛奶混合液體後,廚師機調為高速,繼續攪打麵糰,直到成為光滑麵糰即可。(如果沒有廚師機,需要用手揉,牛奶混合物需分三次加入麵糰中)

將打好的麵糰蓋上保鮮膜,靜置醒發1小時,發至2倍大即可。麵包蓋保鮮膜的目的是不與空氣接觸,不影響發酵,保持麵糰的水分,讓麵包更加鬆軟,防止在烘烤的過程中開裂。而製作饅頭的時候,則不需要蓋保鮮膜,目的是讓饅頭與空氣接觸,使表層結皮,讓饅頭有支撐點,在蒸的過程不容易塌陷。

用手在中間戳一個洞,不會回縮就代表一發完成!開始排氣,通過按壓的方式去除麵糰里多餘的空氣,這樣可以讓麵包組織更加細膩。

將排好氣的麵糰等量分成6份(1份大概67g左右),搓圓,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取一個小麵糰擀成牛舌狀,再捲成長條狀,捏好頭尾兩端,蓋上保鮮膜繼續鬆弛15分鐘。

將長條麵糰繼續搓長,按圖捲成「小蝸牛」的形狀,放入醒發箱,溫度27°/濕度75%,醒發發至1.5倍大。如果沒有醒發箱,放置在室溫,需蓋上保鮮膜,發酵1個小時。(由於我們做的時候天氣太熱,酵母們太活躍了,導致發酵過快,變得有點胖乎乎~)這個時候開始預熱烤箱,上下火160℃。

卷的方向、尾巴的收口都會影響造型,可能會導致不太像蝸牛~

在發酵好的麵包表面均勻地刷上牛奶。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烘烤17分鐘左右,表面上色金黃,出爐!出爐後需要在麵包表面刷上一層薄薄的黃油,再篩上糖霜就可以享用啦。

在家靜靜地做這個超鬆軟的菲律賓蝸牛麵包,等它發酵長大,看它在烤箱裡膨脹,任由它的香氣溢滿唇齒,與家人共享這份美味,幸福感無與倫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QBgsHAB3uTiws8Khl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