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推薦規則變了,為了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文章,建議將公眾號設為星標。
具體方法:點擊「錢耳朵」,再點右上角的「…」,點擊「設為星標」就可以了。
大盤果然又低迷,連續3天了。
上周四,大盤大漲的時候,勇哥就說3200點有絕對的壓力,果然不出所料。
後市,估計依然是以結構性行情為主。
今天的市場也有亮點,醫藥再度領漲,愛爾眼科大漲3.70%,邁瑞醫療大漲2.97%。這兩家公司的市值分別是2000億、4000億, 能大漲大機率是機構在拉升。
近一個多月,勇哥提醒醫藥的機會不是一兩次了,至少有3次。
2022年12月2日,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6日, 勇哥反覆提示大家,2023年醫藥大有機會。
但許多人半信半疑。散戶的通病是, 行情起來前,觀望,懷疑;行情起來後,才問能買嗎?
所幸,醫藥板塊漲的不算多,還有機會。
如果你想投醫藥,但不知道買什麼;如果你正在定投醫藥基金,但不確定是否加大定投量;如果你想了解醫藥行業的最新動態,可以添加助手,我們有一份內部資料,發送給您。
1、螞蟻配售基金怎麼辦?
昨天點評了一下網際網路,就有人問到了螞蟻配售基金能不能回本。
不得不說,螞蟻配售基金著實坑人。
螞蟻配售基金共有5隻,看看這些基金成立以來的表現,2年多了, 至今有4隻是浮虧的。其中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創新未來,大幅浮虧40.61%。 估計是哪些跌往哪裡調,真是個天才。
當初螞蟻配售基金上市的時候,說的好聽,「螞蟻是中國最有前景的金融公司」、「多數人沒有科創板的權限,螞蟻配售基金提供一個分享螞蟻發展紅利的通道」……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基金公司的「引誘」下,多少小白投資者入坑了!
但事實呢?實質是, 螞蟻IPO太大了,市值超過萬億,科創板吸收不了,散戶和基民成為接盤俠。
可以說,螞蟻配售基金成立時就帶有「惡意」。
聊正題, 螞蟻配售基金能回本嗎?
如果虧損大的話,假設你買的是「匯添富創新未來」、「鵬華創新未來」, 回本很艱難。
這5隻基金都成立於2020年9月底10月初,一般基金成立後會在3個月內建倉,即在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建倉,這段時間可是 市場絕對的頂部啊。買在牛市的最頂部,隨後是漫長的回調,輕易能回本嗎?
可以測算一下,匯添富創新未來想回本的話, 要漲47.15%,鵬華創新未來想回本的話, 要漲68.38%。
現在還是個震盪市,這2隻基金可能漲47.15%、68.38%嗎? 一年內,大機率沒希望。
如果不幸中招,大概什麼時候能回本呢?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但可以從基金經理的代表基金的歷史表現上找一些「線索」。
王宗合的代表基金是「鵬華消費優選」,假設你在2015年6月的「大牛市高點」買了這隻基金, 大約5年零5個月能回本;假設你在2018年1月高點買了這隻基金, 大約1年零6個月回本。
勞傑男的代表基金是「匯添富價值精選」,假設你在2015年6月的「大牛市高點」買了這隻基金, 大約2年零5個月能回本;假設你在2018年5月高點買了這隻基金, 大約10個月能回本。
復盤歷史,如果基金不幸買在了高點,回本周期有時確實挺長的。
如果你買了螞蟻配售基金,或別的基金,不幸虧損了,不知道怎麼辦,可以添加助手,勇哥1V1給你一些建議。
2、市場風格展望
最近有一個不易察覺但重要的現象:
近期北上資金幾乎每天凈流入。2023年1月1日以來,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了335億;2022年全年也才凈流入900億,今年前6個交易的流入量占2022年全年的1/3以上。
這個「信號」值得重視, 很有可能會極大地影響2023年A股的風格。
大家應該都能感覺到, 2022年A股的投機性重。為什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2022年秉持價值投資的外資不跟我們玩了,都是內資相愛相殺。
2023年,外資持續流入A股, A股的風格會不會重新回歸價值呢?這是很有可能的事。
從大勢上看, 外資持續凈流入是大機率事件。
2023年是美聯儲加息的拐點,外資的資金又慢慢充裕了,但他們卻不敢買美股,原因是,市場預期美國今年可能發生經濟衰退。
那手有閒錢的外資怎麼辦?簡單, 買A股。因為跟美國相反, 今年中國的基本面在不斷好轉。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可以 伏擊外資喜歡的資產。
從行業上講,外資偏愛的A股行業是: 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電力設備、建築材料、美容護理。外資占這些行業的流通市值都在3.5%以上, 享有一定程度的定價權。
並且,看這5個板塊今年以來的走勢, 漲幅都比較出色,說明外資的買入確實提振了這些板塊的股價。跟勇哥的預測一致。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外資的持倉信息,歡迎添加助手,勇哥給大家準備了一份內部資料。
3、熱點
(1)高盛發布報告稱,中國股市未來可能將再漲約15%,主要因為幾項關鍵政策調整,中國經濟重新開放的步伐將比預期更快。
點評:外資看好A股確實符合邏輯,中美日歐四大經濟體中, 今年中國經濟修復的確定性應該是最強的;美歐預計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2)國家發改委1月9日發消息稱,1月3日~6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93∶1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區間。
點評:豬肉投資挺難的,11月說豬肉價過度上漲,要調控;這才過去多久,又說豬肉價超跌,可能要扶一扶。總而言之,豬糧比下跌不算壞事,當養豬不賺錢了, 中小養豬場會慢慢「出清」,有利於大公司擴大規模。
(3)受疫情影響,2022年1月—11月,國內風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2.52GW,同比下降8.83%;其中,11月份新增裝機1.38GW,同比降幅達到75%。
點評: 2023年疫情的影響消退了,風電裝機量大機率加速增長。國家能源局提出,2023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4.3億千瓦左右,2022年1-11月全國風電裝機容量是3.51億千瓦,2023年大約能增長20%以上。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請看 第三條文章。
如果需要專業的團隊實時輔導,幫助你少走彎路,可以添加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