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進度條09:0600:00/09:06
果然降息了。
今天央行公布了LPR報價利率,1年期LPR為3.55%, 降低了10BP;5年期LPR為4.2%, 也降低了10BP。這沒什麼意外,6月13日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的時候我就說了( 降息了 ),MLF、LPR利率都會降。
降息之後市場就有更多的「水」,股市預計表現較好。
上午北向資金凈流出,下午轉為凈流入17個億…… 聰明資金率先「空轉多」。
整體上,現在是布局基金的絕佳時機。但, 哪個方向機會最大?下面細講。
1、醫藥、新能源、AI,能漲嗎?
近1個月的行情又讓大家「糾結」。
一方面, AI漲勢如虹,但是能不能追呢?
另一方面, 醫藥、新能源前幾天反彈了一波,現在又有點漲不動了, 還能拿嗎?
這兩個問題,我無法直接給結論。分別講講它們的近況,大家自己判斷。
先說結論, 中短期它們可能都有一定的機會漲。
(1)醫藥
近1個月醫藥下跌較多,主要源於對 下半年「第九批國采」擔憂。雖然「集采」已經常態化了,但在股市集采依舊是「洪水猛獸」,一來就跌。
但其實,集采的影響已經很弱了。
國家規劃, 到2025年完成500個品種的集采,前1-8批集采已納入333個品種,已完成了2/3。
從企業的角度講,大多數製藥公司的大多數產品都已經納入集采了,進一步「集采」的影響小。據東吳證券測算, 2023-2025年主流製藥企業的集採風險小於15%。
既然「集采」的影響被錯誤地高估,醫藥被「錯殺」,那麼中期,醫藥可能有「糾錯」的機會,也就是,還有機會漲。
(2)新能源
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訪華, 中美關係階段性緩和。
這對新能源是大利好。
因為新能源是中國的「優勢行業」,它的成長空間很大一部分來源於「 遠征海外、開疆拓土」。
既然中美關係緩和了,那麼,市場就會預期, 我們的優勢行業將「允許」在美國繼續「攻城略地」。舉個例子,作為訪華的「見面禮」, 6月15日美國政府同意中國電動汽車公司Cotion(國軒高科子公司)推進在密西根州的建設工作,之前這個工程已經被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審查了幾個月。
看看新能源的出口。
今年5月,新能源車出口同比增長1.5倍,環比增長7.9%,其中第二大出口國就是美國。
今年1-4月,光伏組件出口69GW(國內裝機量是48GW),同比增加41%。出口量比國內裝機量多44%。
這就是說,如果新能源車、光伏在美國的銷量能維持並有所增長,是大利好。所以,中短期光伏、新能源車可能漲。
(3)AI
5月24日,英偉達發布一季報,大超預期。並且,英偉達給二季度的業績指引為,營收110億美元, 這比華爾街的預期的70億高出了57%。
有「預期差」股票就能漲,當晚英偉達暴漲24%,5月24日到今天,英偉達漲了39%。
其實這沒有完全反映預期差; 按標準,英偉達應該漲個50%左右才能完全反映「預期差」。
國內通信設備板塊的業績和英偉達是一一對應的,比如,一塊A100晶片對應需要6隻200G光模塊配套,一塊最新的GH200晶片需要9隻800G光模塊。
由此可以粗略評估, 國內的通信設備板塊大概也該漲個50%左右。
從5月24日至今,「通信設備」指數漲了31%; 可能,通信板塊還有「補漲」空間。
不論醫藥、新能源、AI,中短期可能都有機會。只是,機會的大小不同而已,或者說,機會的可持續性不同而已。
比如說醫藥,雖然集采的「邊際影響」大幅減弱了(即,情況不會更差),但 「存量影響」還在(已經大幅降價的藥品,不能再給你把價格漲回來吧?),所以,很多醫藥公司的長期業績可能就那樣了,大漲的希望小。
比如說新能源, 未來3年,光伏、碳酸鋰都嚴重地產能過剩了,價格戰無法避免,所以中長期壓力也比較大。
而AI不一樣,有人說AI是未來十年的技術革命,馬化騰說「AI是幾百年不遇的工業革命」……不管是百年還是十年,能確定的是,AI中短期不會熄火; 不管AI相關的板塊有沒有泡沫,中期它們都沒有下跌的理由。
2、對「調倉」的誤解
我在4月底的時候「調倉」了光伏,買了「納斯達克ETF」。5月中旬,光伏有了小漲,一群人噴,「賣在最低點」。
一看就知道他們對「調倉」有嚴重的誤解,情緒被短期的漲跌所左右。
詳細說說吧。
1)首先,「反彈」不意味著調錯了。
調倉必定是基於「中長期」的邏輯,預計中長期沒戲了,就調了。但是,大趨勢不行的,短期被市場炒一下,有所反彈,也是常有的事。
但這不是說「調倉」行為是錯的。扯別的沒用,看收益,我是在4月26日那天調的,到現在,光伏板塊還下跌了6%,哪怕經過了前幾天的急漲。
2)大家忽視了「機會成本」。
前段時間跟大家聊了,4月底我「調出了光伏,買了納指」。
從4月27到今天,「納斯達克ETF」漲了22%。別說光伏到今天是跌的,收益比納指少了28%;就算4月27日到現在光伏是漲的,調倉也是對的呀。
「新買的基金漲了22%,就算調出的基金漲了5%-10%」,相信也沒人覺得調錯了吧?這就是機會成本。
3)幻想的損失。
有人可能很單純,覺得基金虧著賣不舒服,總是希望「實在漲不動的時候」再賣。6月9日到今天,光伏板塊漲了7.7%,於是有人就不爽。
但我告訴你,就算你的運氣特別特別差,就賣在了6月8日「最低點」,你也不冤。
6月9日到現在,創業板指漲了6.9%,跟光伏相當。 就算你賣了光伏買別的,你也大機率「沒有錯過收益」;更何況,假如你買了AI相關,收益絕對吊打光伏。
所以,別被「幻想的損失」蒙蔽了頭腦。 調倉了錢回不來?有可能,不調「跟盈利者的差距」就越來越大。
說了很多,就是希望大家理性一點,別被「短期漲跌」、「幻想的損失」等等迷住了頭腦,多分析市場(而不是只盯著自己的持倉),多想想「機會成本」,做一個成熟的投資者。
我在A股投資了30年,非常理解這個市場。市場「沒有感情」, 不會因為你的基金跌多了就會大漲,也不會因為別的基金漲多了就會大跌。記住, 在任何情況下,市場都處於「起跑線」,有的基金能大漲,有的基金會大跌,這需要精深的分析才能判斷。
雖說現在市場又到了「機會區」,但預計也是「分化行情」,希望大家好好檢查自己的基金, 具備大漲的潛力嗎?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三條文章。
如果喜歡文章,希望點個贊,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來優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