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果然跌下來了,2727隻股票下跌,上證指數跌了0.16%,創業板指微漲0.02%;北上資金凈流出37億。
昨天就說了,前幾個交易日的上漲是「情緒」推動,難以持久。
繼續聊聊市場吧,短期來看,我不樂觀。因為利好的方面短期反映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是「直面現實」的時候;而現實估計沒預期那麼好。
近段時間,哪些「情緒」推動了市場的上漲?
1萬億的特別國債是一個,提振了大家「消費復甦、經濟復甦」的信心。
美國的經濟數據是一個(上周五美國公布了非農就業,不及預期),引發了大家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遐想。
深改委的表態是一個,昨天深改委召開第三次會議,說要「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提振了大家對高新產業加速發展的預期。
但是,仔細想想,這些「預期」短期能兌現嗎?不可能。
消費復甦?明天國家統計局就要公布10月的CPI了,很有可能依舊同比增長0,或者為負值。消費反轉,八字沒一撇呢。
美國貨幣轉向?今晚鮑威爾就要講話了,大機率會說「沒有討論降息」。順便多嘴一句,10月美國的非農就業不及預期、失業率上升,大機率是因為特殊情況(美國汽車三巨頭的工人集體罷工),不代表趨勢;更何況現在,罷工已經結束了,汽車工人回到了勞動力市場,帶著大幅的加薪……所以,可能11月美國的就業就恢復了。
新興產業加速?新興產業都是高科技產業,受限於技術的突破,郭嘉想發展,不代表一下子就能發展起來;而且現在只是投錢的時候,遠沒到出效果的時候,可能情緒提振幾天,就該咋樣就咋樣了。
總之,我不大相信短期市場能「大幅反轉」,大機率依舊是「結構性行情+交易型機會」。
1、風險
昨天大宗商品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ICE布油單日大跌了4.4%。
目前OPEC+還在「自願減產」呢;而且中東在打仗,可能影響中東石油的供應,這個時候怎麼看原油的價格都是「上漲的機率」大,為什麼會跌呢?
只能說,問題出在了「需求」上;再進一步說,問題出在了「全球經濟」上。因為石油是工業的主要原料,只有全球經濟下滑,才能大幅降低石油的需求。
來具體看看。
我用一個指標來說明,PMI。這個是經濟的前瞻指標,以50%為「枯榮線」,PMI高於50%說明經濟在擴張,低於50%說明在收縮。
全球的主要經濟體有4個,中美日歐。目前中國的PMI在50%附近徘徊,算是比較健康的;日本49%左右,也相對較好。但看看美歐,美國的PMI在47%左右,經濟收縮的跡象很明顯;歐元區的PMI44%都不到,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10月PMI剛剛突破40%。
可見,現在全球經濟的現狀是,美國有經濟衰退的風險,歐洲經濟正在衰退的路上。想想,就讓人心寒!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市場那麼關心美聯儲的表態、那麼關心美債的收益率,因為美國的經濟現在比較「微妙」,搞不好「衰退的風險」就成了「現實」。)
那麼對A股有什麼影響?
對出口影響比較大。雖說目前我們正在拓展對東協的出口,但必須承認,全球終端消費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依舊主要是美日歐;美日歐是已開發國家,只有已開發國家才會大筆消費。
所以,如果美歐經濟衰退,出口會是比較大的問題。昨天公布的出口數據就是個明證,10月中國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速為-6.4%,不及預期(預期為-3.1%)。
更具體地說,對大家持有的新能源車、光伏基金的影響比較大。
國內的新能源車、光伏市場已經到了一個「階段性飽和」的時期,出口才是增長點。目前中國的電動車主要出口歐洲;光伏主要出口美國、歐洲。所以,美歐的經濟衰退,對新能源車、光伏基金的影響很大。
當然,其它也有板塊會受到些影響(例如消費,出口的商品很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下滑,很多廠工會失業或降薪,沒錢消費),不一一討論了。
2、機會
當然,在基本面比較弱的時候,「風險」比較多;但不代表沒有希望。
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不少希望的。給大家介紹2個,一個海外的,一個國內的。
1)在已開發國家中,日股有相對優勢。
有一個細節,今年巴菲特又加倉了日本五大商社,目前伯克希爾分別持有五大商社8.5%的股份,2020年這個比例還只有5%。並且,巴菲特表示,計劃將它們的持股比例分別提高到9.9%,並可能長期持有。
猜測可能的原因有2個:
第一,在全球主要的已開發國家中,目前日本的經濟基本面相對健康。近幾個月,日本的PMI都在49%左右,只比中國低一點點,但遠高於美歐。
第二,明年日本可能告別「負利率」,日元有升值的潛力。
日本央行的目標是:通脹水平保持2%左右,名義薪資增速保持3%左右。
從2022年4月開始,日本的CPI就持續保持在2%以上,最新(9月)為3%;而且2023年的薪資增速大概有3.58%。都高於日本央行的目標,日本具備「貨幣正常化」的條件(目前日本基準利率為-0.1%)。
日元升值,就算日股不漲,股神也能賺筆外匯收入,何樂而不為?
2)化妝品板塊的趨勢較好。
今年的消費不好,但化妝品一枝獨秀。以「雙十一」的數據為例,經初步核算,珀萊雅的主品牌在天貓旗艦店的GMV同比增長了40%左右,在抖音平台的GMV同比暴增200%。
不僅業績好,而且價格也有提升。
國內一家定位中高端品牌的化妝品公司,三季度主產品的價格都有比較大的增長。而且儘管這樣,它前三季度的凈利潤還是大增了45%。
為什麼整體消費降級,但化妝品量價齊升?國產替代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來源於男女思維的差異,經濟不好了,男性可能不介意喝幾口便宜酒,但女性不會降低化妝品的標準。
總而言之,現在市場的風險點挺多的;但縱使如此,也有一些機會值得關注。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持有的基金,是風險多些還是機會多些,可以加我幫你看看。
另外,今晚8點,我有一場直播,給大家詳細講講市場的風險和機會,歡迎前來觀看。
風險提示:以上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三條文章。
如果喜歡文章,希望點個贊,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來優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