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2023-04-05     月情訴說

原標題: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經歷越多就越不想說話,環境的不同,想說的話別人未必能懂,也就慢慢學會了自己默默承受。」這是對人受委屈的一種描述,更是對職場人經常受到委屈或者誤解的一種悲然寫照。

作為職場人,我們都是從介入工作,接觸同事,一步步慢慢走到現在。其中人與人的關係最為複雜,況且職場之中一樣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被人真心或者假意的誤解就在所難免了。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被人誤解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種職場現象,欲說無言,欲語無淚,直接導致情緒低下。有的朋友受不了冤枉,就奮起抗爭,也有的人為了工作忍氣吞聲,結果都不理想。無緣無故的誤解誰都不願意接受。但是盲目面對,適得其反,冷靜下來離職處理,我們才會踩著苦澀的台階真正成長。

一般事情經歷的三個階段

無論我們說話還是做事,一般都是有三個階段組成,那就是起因、經過和結果。

1.起因

就是我們說話或者做事情的原因。具體到被誤解這件事情上,就是做這件事情的原因,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是對的還是錯的,是有意義的還是沒有意義的?明白做事的原因,在面對誤解的時候就不會被動。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2.經過

就是你做這件事情的過程。過程的細節是怎樣的?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清晰的知道自己做事的過程,對於誤解消除是有利的。

3.結果

就是你的語言或者行動具體造成的結果是什麼。不要片面猜測,也不要聽別人解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聽,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知道自己的言行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後果。

對於後果的認知是消除誤解的關鍵。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三種不同程度的「誤解」

他人對你言行的認知或者觀點的形成除了針對原因、經過和結果的過程意外,因為其動機不同,誤解的程度也是有差別的。

1.不知情

對於你的言行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的某一階段或者全部不清楚、不知道,導致對你的「誤解」。這種誤解其實是一種真正的誤會,處理起來比較簡單,只要讓對方了解情況就好了。

2.錯誤解讀

對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有所了解,但是他理解的不一樣。這屬於認知差別,就是觀點不同。因為對於事件或者結果判斷標準的不一樣,導致觀點不同,從而能引發的爭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觀點不同造成對你的「誤解」其實只是一場客觀的觀點爭議,只要能夠尊重對方,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3.故意曲解

對方明白你做事的初衷,也知道你做事的過程和結果,甚至也知道你沒有問題。但是,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扭曲對你言行的解讀,黑說成白,對說成錯。這是一種惡意的「曲解」,處心不良,已經超出了觀點碰撞的範圍。面對這種「誤解」,我們是要「反抗」的。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解決問題的九宮格思路

因為人的複雜性和事物的複雜性,根據自己的情緒莽撞處置是不合適的,既幫不了自己,又可能把「誤解」加深。我簡單做了一個九宮格圖,作為處理問題的參考。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如上圖,我把當事人做事的三個步驟和對方「誤解」(冤枉)的三種程度放在了一個圖里。按照矩陣進行排列解決。

1.對方對我們做事的起因、過程或者結果不清楚。

這件事比較好解決,也可以理解,只需要耐心和對方溝通,讓對方明白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就可以了。這樣的誤解在企業非常多,很多時候彼此之間一解釋就解決了。

至於過程只需要澄清一下,將結果的事實擺在對方面前既可以解決。

2.對方對我們言行的起因、過程或者結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不同的理解,導致觀點差異。

這樣的誤解解決比起不知情要難一些,我們需要的是擺事實,講道理。只要你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據理力爭,大不了讓步以下,求同存異即可。有些觀點不能強求,我們不能強求別人,就如同別人不能強求我們一樣。否則,就是我們對別人的誤解了。

3.對方故意曲解我們做事的初衷、過程或者結果。

這明顯是惡意的。最可怕的是,這種人在曲解你的時候一般早就做好了防範的準備,簡單的辯解或者忍氣吞聲都是不合適的。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面對惡意誤解,我給出三個建議:

A.要占據有理的位置。

設法證明自己是清白的,或者證明對方是故意的。有理有據,這是決定你如何處理誤解的前提。在沒有做到「有理」的情況下,你暫時忍氣吞聲。

B.選擇有利的策略。

我們不想傷害別人,但也不允許自己被傷害。想達到這樣的目的,「趨利避害」是最明智的策略。

在辯解、反駁和忍氣吞聲三者之間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名聲和利益的那一個。不要莽撞。有些人覺得,大不了大鬧一場離職算完。其實,離職並不能幫你摘掉誤解的帽子,也無助於你誤解的消除。

C.做到適可而止,「有節」而為

即使自己忍無可忍或者已經完全可以將對方駁倒,也要注意做事的分寸。以牙還牙是做事的一種策略,但是左右逢源總比進退維谷好得多。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一個動人的故事

在異國的一個地方,一對相愛已久的年輕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之後不久,漂亮的女主角懷上了寶寶,很不幸,在臨產的時候遇上了難產,可憐的夫人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孩子最後出世了。苦命的先生一邊工作,一邊騰出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

他家養了一條狗,非常的聰明和聽話,甚至還能夠幫忙看孩子。有一天,先生因為工作的事情著急出去,就把照顧孩子的事情交給了小狗。

外出的先生事情處理的並不順利,運上了不好的天氣,到了第二天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忠實的小狗聽到聲音以後立即跑出來迎接主人。

但是,讓先生大吃一驚的是,屋子裡到處是血,自己的寶貝孩子不見了。聽到「汪汪」的狗叫聲,先生回頭一看,這條狗滿嘴是血,他差點暈倒。「是狗吃掉了孩子!」先生的眼睛紅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給殺死了。

就在可憐的小狗閉上眼睛的時候,屋子裡竟然傳出了孩子的哭聲,他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從床底下爬了出來,孩子病沒有受傷!

他懵了,到底真沒回事?先生蹲到狗的身前,看到狗的腿上鮮血淋漓,肉被咬掉了一大塊。放眼望去,遠處的樹底下躺著一條被咬死的狼,嘴裡還咬著一塊肉。

他頓時明白了,是自己的狗救了孩子。而他卻誤以為是狗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親手殺死了狗。

不要氣餒,職場上受到誤解都這樣理智的處理

誤解的產生都是有它客觀的原因的,但無一不是自己莽然衝動,沒有三思和冷靜造成。面對不同的誤解,我們首先要冷靜,之後應採用不同的應對策略。決不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睚眥必報。

要知道,誤解的正確處理方式是寬容,誤解是寬容的敵人,惡意的誤解是心胸狹隘的表現,是一個人發展的瓶頸所在,是在無計可施之下的怨氣爆發。但是,我們不能園囿於個人的世界,陶醉於自己的意志,以客觀的態度、寬容的胸懷和理智的方式進行處理,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f80fc59c4c6ed2bf809a44f8a028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