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是我們思考的「利器」。
懂得用好這個「利器」,不但會提升我們思考的質量,讓我們分析問題時會更加合理,而且對於我們的表達能力,也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工作能力強的人,往往都善於利用邏輯思維去應對工作的事務。
無論是目標管理,還是解決問題,甚至是人際交往,具備較強邏輯思維的人,更善於找到恰當的處理方案。
所以,提高我們的邏輯思考能力,百利而無一害。
掌握邏輯思維的思考方式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而很多人對待問題時的反應,往往是靠「直覺」去分析問題,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小事上,這些思維方式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然而當你去面對一些重大議題的事情時,那麼這種「直接性想法」,可能就會帶來不可設想的結果了。
大多時候,大腦都喜歡用一種固定的思考方式去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你有這種習慣,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因為這種「思維定式」,不一定都是好事。
例如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某個人,一旦有一件事情跟那個人扯上關係,我們在證據還不確鑿的情況下,就已經認定那個人就是「罪魁禍首」。
這種「思維定式」,是屬於直覺性質的思考,會影響到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網上的很多言論,是不是都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出現呢?
所以,在解決問題之前,一定要懂得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思考。這是分析、判斷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養成邏輯思維的思考能力,培養出正確思考的路徑,我們才能夠掌握真理,面對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種挑戰。
我們都知道,邏輯思維基本包含三個方面:
1,概念;
2,判斷;
3,推理;
這三種基本的思維形式,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聯繫的。
所以「邏輯思維」,就是指正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四位形式和邏輯規律的思考方法。想要正確掌握這種思維,就必須從這三方面學起。
從概念入手構建判斷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或特有屬性的思維形式。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物,都是通過我們的思維去賦予它們意思或意義的,這些意思或意義,就是概念的思維內顯形式。
所以我們人類就創造字詞去表達這些概念,那麼字詞就是概念的外顯形式。
因為概念就是語句的思想內容。任何概念都需要通過詞語表達,但並不是所有詞語都能夠表達概念。
例如我們人類之所以用「人」這個字詞去表達,就是因為我們人類有區別於其他哺乳動物的特有屬性,諸如大腦極度發達,有自己的語言,能夠思考問題,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等。
這些內容,就是我們大腦對於人類這種物種的思考,屬於概念。而把這些內容整合起來,用一個詞語去闡述我們人類這樣一種物種,那自然就是「人」了。
當我們一聽到「人」這個詞,大腦自然就會聯想到相關的內容,也就是概念。通過這些概念,我們就知道我們不是在說那些四腳爬行的動物了。
所以,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首先要懂得清楚每一個概念所表達的具體內容。
學會定義概念
正如前文所說,概念是組成判斷的重要元素。一旦你用錯了概念去組成判斷,那麼這個判斷所構成的推理,自然就是錯誤的。
例如有這麼一則故事。
阿凡提當理髮匠時,有一個大首領剃頭總是不給錢,於是阿凡提就想懲罰一下他。
一天,大首領找阿凡提理髮。開始理髮前,阿凡提就問他:「眉毛要不要?」
「當然要!」大首領答道。
然後阿凡提就把首領的兩到眉毛刮下來,遞到他手裡說:「要就給你了!」
接著,阿凡提又問:「鬍子要不要?」
首領連忙說道:「不要!不要!」
「好,不要就給你刮掉!」阿凡提就把大首領的鬍子刮下來,甩在地上!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要」這個詞,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第一個「要不要鬍子」的「要」,表達的是「想不想得到」的意思;而第二個「要不要鬍子」的「要」,就是表達「想不想保留」的意思。
阿凡提利用一個詞語表達不同概念的多義性,玩弄了大首領一把。
從這個故事,可以學到哪些邏輯思維技巧呢?
就是定義!
你要懂得去定義概念,以此釐清概念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大首領是一個聰明人,吃過一次虧之後,那麼第二次就要懂得讓阿凡提去定義這個「要」,到底具體是在表達什麼概念。
釐清定義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比較常用的,就是弄清楚詞語內涵和外延。
內涵,指的就是概念所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和特有屬性。外延,指的是概念的適用範圍。
如「人」的概念,其內涵就是反映出擁有強大思考和語言能力,懂得製造工具和運用工具的物種。而外延,就是包含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不管是什麼國家的人。
當你弄清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你自然知道對方在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了。
否則一個跟你處得來的女生朋友,突然稱讚你說「你好有趣,很喜歡你」,你以為對方是在表情愛情的感覺,就貿然送花送禮物獻殷勤,到頭來可能會換來對方的「討厭」了。
畢竟「喜歡」的意思,有愛慕之情,也有欣賞之情,適用範圍除了戀愛關係,也包括朋友和夥伴這些關係。
弄清楚概念,是一切邏輯分析的基礎。
構建正確的判斷是思考的前提
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很多選擇,需要做出很多判斷。
運用什麼判斷作為思考的前提,對我們能不能正確地思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判斷」,就是對思維對象有多斷定的思維形式。
那什麼是「思維對象」呢?就是一切被我們每個人所思考的客體。而判斷就是斷定這個客體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或關係的思考行為。
判斷都有兩個特徵:
1,有肯定或者否定之分;
2,也有是真的和是假的之分;
判斷一般都是用陳述句作為表達的,如「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善良的」。這是一句肯定形式的判定。只要該判斷符合對象的實際情況,這就是真的,反之就是假的。
判斷是概念的展開,沒有判斷,就不能揭示和說明概念。同時,判斷也是推理的前提,是正確運用各種推理的必要條件。
試想一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善良的」這個判定,我們都知道是假的,否則這個世界就沒有違法犯罪的人了。
但如果我們運用這個判斷作為前提去思考某些事情,這會不會讓我們得出錯誤的結論呢?
如,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所以他都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他之所以傷害你,不是因為他不善良,只是因為他一時激動而已。
這段話是一個復合判斷,其結論是不是很荒謬呢?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教授William說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邏輯思維基於事物的客觀事實和原理概念進行評價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一個好的判斷,應該包含兩方面:
1,基於客觀事實;
2,運用原理概念;
通過這兩點去分析上文那段話,我們就知道其荒謬在哪裡,就是既沒有基於客觀事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如果人性本善,那麼後天也可以變壞;如果人性本惡,那麼並不是所有人都學會了善良,否則就沒有罪案發生),也沒有運用原理概念(如對象也是一個善良的人,這個「善良」所表達的概念,模糊不清,跟正常認知相悖)。
於是,最終得出來的結論,也就讓人倍感荒謬。
我們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或者反駁別人的某些觀點,都需要通過做出不同種類的判斷來完成。
準確的運用判斷,我們才能夠進行正確的思考。而思考的形式,就是推理了。
掌握正確的推理方法
什麼是「推理」呢?
推理就是根據已知的判斷,從而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
例如上文那個「荒謬」的例子,也是屬於推理。只是通過已知的判斷(錯誤的),從而得出一個新判斷(也是錯誤的)的一種錯誤的推理思考方式而已。
而根據前提到結論的思維進行不同,推理的形式分為三種:
1,歸納推理;
通過對一些個別事物或現象的判斷,從而得出關於該類事情或現象的普遍性的判斷。如:
小明很努力學習,所以他成功考上好的大學;
小芳也很努力學習,也成功考上了好的大學;
小藍同樣很努力學習,所以也成功考上了好的大學;
所以,每個人只要努力學習,都可以考上好的大學。
2,演繹推理;
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到,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如:
人都需要睡覺,
你都是人,
所以,你都需要睡覺。
3,類比推理;
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有部分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其他屬性也相同的推理形式,是一種由個別性前提到個別性結論。如:
經常到室外跑步,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而室內的跑步機,跟在室外跑步也能夠讓身體動起來,所以經常使用跑步機,也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那麼怎麼提高自己學習和運用這三種推理形式呢?
首先,儘量讓自己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
任何思考,都應該基於客觀事實的判斷之上。如果判斷不真實,那麼無論你怎麼思考,都只是錯誤的。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將要思考時,你一定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1,你正在使用一個什麼樣的判斷作為推理前提?
2,你用作思考的判斷,有沒有被情緒影響其真確性?
3,你從哪些渠道獲得這個判斷的全部信息呢?
只有擺脫各種不良情緒,對一些信息保持懷疑的態度,做到理智、客觀地做出判斷,這樣你才能夠進行正確地思考。
其次,學會運用假設進行邏輯思考。
遇到問題時,懂得提出假設,這是運用邏輯思維思考的基礎。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假設當成結論,也不要把通過假設而推到出來的判斷當成是結論。我們秉持科學精神,對假設進行驗證。如果直接把假設當成結論,就很容易讓問題陷入無法解決的地步。
例如你看到朋友跟某個欠你錢的人握手,於是你就假設朋友原來並不是自己想像中那麼真誠,從而產生厭惡的心理。
問題是,這只不過是你的假設。因為讓你朋友跟那個人握手的原因,除了他不真誠之外,說不定還有其他諸如工作,應酬,甚至假裝套近乎去幫助你等原因。
懂得驗證假設,就是正確思考的基礎。
最後,運用正確的推理方式進行思考。
很多時候,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之所以看上去好像合情合理似的,那是因為我們運用了錯誤的思考方式去思考。
例如這個例子:
魯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夠讀完的,
《故鄉》是魯迅的作品,
所以,《故鄉》不是一天能夠讀完的。
前面兩個前提,所表述的判斷都是正確的,以致看上去推理形式是合情合理。
但為什麼結論好像是錯的呢?畢竟《故鄉》這篇文章,我們根本不用一天,只用十分鐘就能讀完啊!
因為問題就出在「作品」這個概念上。第一句話中的「作品」,指的是魯迅所有文章的集合體,而第二句話的「作品」,僅僅是指《故鄉》這篇文章。
讀完魯迅的所有文章,當然不是一天就能夠完成,但讀完《故鄉》這篇文章,十來分鐘就足夠了。
當用了兩個不同樣的概念去思考時,自然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思考形式的不正確了。
所以,不管運用什麼樣的推理形式,一定要按照正確的形式進行思考,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只有這樣,你的思考能力才會獲得提升,從而成為一個理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