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抗洪第一線的「龍廣電」聲音

2019-08-05     黑龍江廣播電視報

一場持續14個小時的大雨,不但讓哈爾濱市周邊部分村鎮成為澤國,更引發了山洪,傾瀉至山腳的村舍農田。阿城、五常、賓縣、方正等多地受災,黑龍江廣播電視台都市頻道《新聞夜航》記者兵分多路,分赴抗洪搶險第一線;黑龍江交通廣播利用電波火速組織捐款捐物。本周三四,本報記者電話連線夜航記者,並深入交通廣播直播間,聽他們講述報道抗洪救災、記錄感動瞬間的點點滴滴。

阿城區:人走肩扛上千噸,官兵幹警是親人

哈爾濱市阿城區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直接導致阿什河水位急速上漲——7月31日2時12分,阿什河水位139.27米,八座大中小型水庫都不同程度超過汛線,阿城區19個鎮街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過水麵積近30萬畝。

30日深夜,阿什河哈爾濱市阿城區段出現洪峰,哈爾濱市消防支隊集結人員力量緊急趕赴現場增援,武警黑龍江省總隊400多名官兵趕到阿什河邊,馬上開始加固堤防。阿城區居民王喜富說:「早上我起來時兩點來鍾,我看他們陸續往這頭上呢,都上來了,真辛苦他們,一宿沒睡覺,他們一來我們就放心了。」

夜航消防「戰線」記者、奮戰在阿城區抗洪第一線的霍冬紅對本報記者說:「31號一整天我們一直跟抗洪戰士們奮戰在一起。阿什河堤壩是一條土道,沿線3公里,消防車進不去,戰士們自己背著鐵鍬帶著救援設備,硬是徒步走了3公里,腳在泥沙里泡的時間長了,不少戰士脫了鞋,腳都泡囊了,起了大水泡。」

霍冬紅說:「戰士們在現場搬沙袋,八鍬沙子裝一個沙袋,潮濕沙子的重量是干沙的兩到三倍,一宿下來,每袋重35公斤左右,每名官兵都要搬運上千袋,一晚上用去砂石一千一百多噸。戰士們一宿沒睡,連夜不停搬運,連續奮戰20小時。中間休息時,戰士們吃的就是麵包、腸、榨菜這些快餐。31號天氣十分炎熱,搬沙袋的戰士們頂著烈日,橙色救援服特別厚,裡面的背心都濕透了,手都磨出繭子了。」

直到31日中午12點多,400多名武警戰士才第一次坐下來休息,但也僅僅只有不到十分鐘時間。霍冬紅說:「坐在路邊,靠在沙袋上眯一會兒,就是他們這一天全部的睡眠。現場有一名戰士對我說,現在災情比較嚴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第一位的,他們累不累無所謂。」在與洪峰賽跑的過程中,他們及時加固了1200米長的阿什河民堤,到了下午5時,堤壩上面的沙袋已經壘好了。

夜航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阿城區公安局松峰山派出所民警在山洪中解救了一對冒雨打漁的父子。被困父子家住尚志市帽兒山鎮,當天本以為雨天好捕魚,沒想到暴雨導致山洪爆發,阿什河水位暴漲出槽,多條山間道路被洪水淹沒。兩人的電三輪車被困在洪水中,而且當時天色漸暗,水位上漲迅猛,水流越來越湍急,眼瞅著大水就要漫過車廂。此時洪水導致松峰山斷電,電話打不出去,父子倆只能大聲呼喊救命,所幸被兩名民警及時發現。這對父子在被救下的那一刻一直在喊:有事兒還得找警察!

據介紹,這次搶險救災,省、市防洪指揮部一共調動了各種救援力量1300多人,以及阿城區的公安幹警等共同奮戰在搶險一線。救援人員成功解救被困居民127人,安全轉移6313人,沒有人員受傷。目前,洪峰已經平穩通過阿什河城區段。

平山鎮:挖掘「技術」哪家強,平山救援響噹噹

7月29日22時,阿城區平山鎮下起大雨,最大洪峰在7月30日18時左右發生,多處民房受損,沒有人員受傷。當地政府在28日就啟動了相應的防洪抗洪人員轉移預案,居民在洪峰來臨前就已經被轉移到安全地點。

7月30日22時,一位居民突然跑著找到平山鎮內的救援隊,說自己的親屬、一對70多歲的老兩口轉移不及時,被大水困在家中。救援隊緊急制定兩套方案:第一,隊員涉水進入,背老人脫困;第二,車輛進入,載老人脫困。可這兩套方案馬上被否定了:背老人脫困,救援隊員一旦摔倒,容易傷及老人;普通車輛無法涉水半米以上。第三套方案是緊急調來挖掘機,救援隊員坐在挖掘機的「爪子」上進入老人家。事實證明,這個看似有些奇特的方案是最科學適用的,23時許,兩位老人被成功救出。

就在平山鎮抗洪搶險期間,鎮上一家小麵館貼出了「大水無情人有情,今日免費吃面」的告示。平山鎮抗洪第一線的夜航記者大公介紹,「不到一天時間,這家小麵館已經送出了700碗面,老闆娘的話語特別誠懇:『這四周都受災了,只有我們這一趟街沒受災。沒受災就是撿著大便宜了是不是?我們獻點兒微薄之力也是應該的。』」

在平山鎮抗洪搶險第一線,還有很多感人的瞬間:7月30日晚上,平山部分群眾被消防官兵從家中救出時,很多人都沒來得及穿外套,怕群眾受涼感冒,消防員們二話不說,直接脫下自己的上衣給老人們穿……

據介紹,目前平山鎮已經恢復供電、通信。

賓縣:賓縣消防真牛,受困群眾不愁

7月30日下午,賓縣多地發生內澇災情。賓縣消防救援中隊接到平坊鎮民興村發生內澇災情報警後,賓縣消防救援中隊立即調派1輛消防車,7名指戰員趕赴現場。經偵查,現場水深1米,水流湍急,有1人被困於四輪車內,四輪車墜入橋下水中,中隊指戰員設法來到被困人員附近,利用救援竟力繩、救生衣、救生圈將該被困人員救出。

16時18分,賓縣消防救援中隊又接到群眾報警:常安鎮鑫華太牛業附近發生內澇災情。立即調派1輛消防車,7名指戰員趕赴現場。經偵查,現場為降雨導致水位上漲,漫過路面,路面水位最深處1.5米,有39人被困於道路盡頭廠房內,漫水路面總長將近1.5公里。指戰員於18時10分成功安全救出所有被困群眾。賓縣抗洪第一線的夜航記者林敏心子回憶:「廠房外面50米就是松花江支流枷板河,災情發生時很多人都在裡面工作,指戰員是用鏟車把被困人員從廠房救出來的,廠房裡的籃球筐都已經被水衝倒了,鐵皮屋也被大水推了。現在在廠房裡面還能看到牆根上的水印,大概沒過了大腿根。」

賓縣寧遠鎮里有人員被困於積水屋內。消防指戰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經偵查,現場水深2.5米,有2人被困於家中。指戰員游泳來到被困人員家附近,在周圍建立引導安全繩索,利用救援竟力繩、救生衣、救生圈於20點21分成功救出這兩名被困群眾。

6個多小時里,賓縣消防救援中隊共處置了3起水域救援,救出受困群眾42人。

林敏心子對本報記者說:「賓縣的平房鎮共和村,整個村子的積水達到了一米半的深度,倒灌到很多農戶的屋子裡,農戶從窗戶往外爬,屯長家成了臨時的安置點。永和村的140多個大棚也被雨水倒灌,很多農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當地政府和賓縣協調,調來一些抽水設備。在保證不下雨的情況下,一兩天就能將大棚里的水抽乾淨。」

黑河:俄羅斯商品街,商戶排澇不歇

大雨導致黑河市俄羅斯商品街積水嚴重,水深有四五十厘米。很多商戶都自發在店鋪門前壘砌擋水壩,防止積水湧進商鋪。俄羅斯商品街是黑河的特色街路及購物景點,同時屬於老城區低洼地段,雨量過大過急時容易積水倒灌。為了不影響正常經營,城管提前通知商戶準備好沙袋,轄區派出所更是以雨為令,第一時間趕到,幫助商戶排澇。

災後捐助:暴雨無情人有情,交通廣播傳真情

因連日降雨我省多地遭受洪災侵襲,本周四(8月1日)下午1時許,黑龍江交通廣播接到哈市阿城區平山鎮副鎮長張春英打來的求助電話。張春英說,7月30日,哈市阿城平山鎮發生洪災,6個自然村受災嚴重,受災群眾萬餘人。目前洪水已經退去,大家都投入到災後重建的緊張工作中。不過目前受災群眾急缺衣服、被褥、米麵糧油、水泵、摺疊床等物資,雖然市裡、區里和愛心單位捐助了一些,但還遠遠不夠。希望通過998的電波號召廣大的聽眾朋友及愛心單位為災區群眾捐贈物資。目前依然在平山鎮救災辦採訪的省台記者魏凱也對本報記者說:「可以說平山鎮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有的地方洪水已經到達了房沿。」

下午2時,本報記者來到交通廣播直播間,主播依然在播音間號召大家捐款捐物。導播告訴本報記者,節目播出不到30分鐘,我們已經接到了20餘位聽眾的熱心電話和上百條微信留言,有的車主直接將車開到了省台接待室,還有一個孩子拎著兩桶豆油要為平山鎮「助力」。哈市幾家大型企業也紛紛獻出愛心。本報記者截稿前,蘇寧易購出動兩台4米2的物流車,裡面裝滿了火腿腸、方便麵、水等物資;卓邦家居也向災區捐贈1000斤大米。次日一早跟隨省台集結髮車平山鎮。

交通廣播的愛心行動依然在繼續。導播介紹,目前平山鎮急需100到200個水泵、1000條棉被、200到300個摺疊床、衣物、米、面、油等物資,如果你有物資想捐獻,如果你想獻出愛心,可直接送往漢水路333號廣電大廈接待室或撥打0451-82898600、82898700、82898711。捐款帳號:0800 5001 0400 00054,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哈爾濱阿城平山分理處,戶名: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人民政府。也可搜索「黑龍江交通廣播」微信公眾號回復「捐贈」了解詳細情況。

連續的降雨,給黑龍江的夏天帶來涼爽,更帶來了挑戰。水是涼的,心是熱的。沒有什麼比人的安全更加重要,也沒有什麼比愛更能讓人一往無前。麵館老闆免費贈面700碗的無私,人民警察及時救下受困父子的英勇,消防指戰員脫下外套給群眾的暖心……還有更多沒被發現的點點滴滴,在這個時候,更加值得被珍藏。雨,可能還會下,如果洪水註定裹挾著泥沙而來,那就讓我們懷揣著無數人的關愛一同奮戰。 本報記者 李子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RVOY2wBUcHTFCnfoU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