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遭質疑是「紙老虎」?一年三次戰巡西太,釋放驚人戰力

2023-12-25     科羅廖夫

原標題:「山東」艦遭質疑是「紙老虎」?一年三次戰巡西太,釋放驚人戰力

時間飛逝,我國首艘航空母艦「山東」艦,一晃已經服役四周年。入列中國海軍4年來,航母「山東」艦順利圓滿完成了各項重大任務和考驗,形成了驚人的戰鬥力。現如今,中國人民海軍正邁入三航母時代,開啟了向海圖強新篇章。

我國首艘航母「山東」艦於2019年12月17日交付中國海軍,「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國產中型航空母艦,這標誌著中國海軍正式迎來國產航母時代。

航母「山東」艦以「遼寧」艦為基礎建造,但是按照中國自行確定的航空母艦標準進行的設計,整體結構設計更適合艦載航空兵作戰的需求,航母艦島尺寸更小,增加了甲板面積,機庫有更大空間,增加了裝載艦載機數量,整體作戰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但是外界還是一些人認為,航母「山東」艦依然採用滑躍甲板和常規動力,艦載機出動效率低,缺少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其戰鬥力很有限。而且「山東」艦服役後,一度被認為出航率不高。因此有些人認為「山東」艦不太行。

「山東」艦到底行不行,要拿數據來說話。

實際上,「山東」艦服役以後形成戰鬥力的速度非常快。早在2020年10月,就有央視報道稱,據艦長來奕軍介紹,「山東」艦僅服役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殲-15艦載戰鬥機連續多天高頻率起降,完成最大架次出動回收等課目。入列10個月時間,就圓滿完成一系列海上試驗和訓練項目,開展了航空保障、損害管制、應急處置等訓練,核心作戰能力穩步提升。

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組成的航母編隊在2022年4月5日穿越巴士海峽,經過台島東南海域展開首次西太平洋訓練。這是中國海軍航母山東艦首次進入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遠海訓練。到2022年9月,還是央視報道,「山東」艦入列不到三年時間,已先後完成跨區機動、編隊戰術等訓練任務,並通過層層考驗,如期完成作戰能力目標,取得了戰備訓練的合格證。

海軍航母訓練和形成戰鬥力的要求很高,取得戰備訓練的合格證,標誌著「山東」艦完成了艦艇「全訓」考核,取得了完全的戰鬥力。通常,海軍艦艇交付入列以後,要經過持續幾年的複雜而艱難的全訓考核,才能形成完全的戰鬥力,可以進行遠洋的實戰部署,執行真正的作戰任務。

超高難度!航母「山東」艦的殲-15艦載機進行夜間起降訓練。航母艦載機進行夜間降落,屬於最高難度、最危險的飛行任務。就好像飛行員蒙著一半眼睛在進行降落航母甲板的操作。圖片是殲-15艦載機夜間降落時的飛行員視角,你能看得到航母「山東」艦的甲板具體在哪嗎?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在2012年9月交付中國海軍入列服役,到了2016年12月,穿越宮古海峽首次進入西太海域進行遠海訓練,這個周期大概用了4年3個月。再到2018年5月形成初步形成體系作戰能力,航母「遼寧」艦航母花了5年多的時間從試驗艦、訓練艦到戰鬥艦的轉變。

而「山東」艦在2019年12月服役以後,僅用了約3年3個月的時間就開始首次遠洋戰巡部署。

通常來說,首次建造的新型航母的形成戰鬥力的周期要長一些,而建造多艘的成熟航母形成戰鬥力的周期相對較短。例如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CVN-78)在2017年7月22日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到了2022年10月4號才進行首次部署,首次遠洋部署時間持續53天。從服役到首次部署,周期大約5年3個月。

而比較成熟的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第10艘喬治·布希號(CVN-77),在2009年1月10日正式交付美國海軍服役,到了2011年3月就參加了對利比亞的「奧德賽黎明」軍事干預行動,周期大約為2年,這個速度就很快。

由於中國發展航母較晚,航母數量不多。「山東」艦作為我國第二艘航母、首艘國產航母,用了3年3個月的時間就首次遠洋戰巡部署,這個速度也是不錯的。主要是中國海軍通過早幾年服役的航母「遼寧」艦這個平台鍛鍊了一大批航母操作人員、艦載機飛行員,因此縮短了「山東」艦的戰鬥力生成時間。

從難度最高的航母夜間起降也能看出「山東」艦形成戰鬥力的迅速。「遼寧」艦在服役5年以後的2018年5月首次完成了殲-15艦載戰鬥機的夜間起降。而「山東」艦在2022年就實現了第二批殲-15飛行員夜間航母資質認證,這證明「山東」艦的殲-15戰鬥機早已具備夜間起降能力。

從在航率方面看,前幾年,我國的兩艘航母似乎在航率不太高。「山東」艦服役前兩年,共出海三次,每次大約20~30天。遼寧艦的年出海時間也不多,每年平均出海兩次,每次也是20~30天。相對於主力水面作戰艦每年出航150~200天的成績,前幾年兩艘航母的在航時間顯然太低。

當然,這可能跟新型裝備的磨合和經驗熟練度有關。儘管美國海軍10艘尼米茲級的年出航時間可以在150~180天左右。但美國最新航母「福特」號在港時間也很長,服役第一年只出海了81天,隨後就是一年半的大修。迄今為止總出海時間可能趕不上「山東」艦。

在航率,是海軍戰鬥力的最重要指標 。在航時間,也海軍是艦船總體重要指標,直接決定艦船能否在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這個指標往下分解,就是系統、設備的可靠性指標,以及人力資源的運用,反映的就是基礎工業水平和組織能力。

出海天數可以標誌一支海軍的整體戰備狀態和作戰能力,出海天數多的海軍,其人員素質必然較高,艦艇保養能力必然較好,主力艦作戰能力必然較強。

從2023年開始,「山東」艦的在航率和出擊率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躍升。

在2023年,航母「山東」艦三次前出西太平洋執行遠海戰巡任務,艦載機起降作業不斷創造紀錄,向外界證明了「山東」艦的強大戰鬥力。

今年,山東艦首次參加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展現了強大的機拒止反制能力:對外,執行拒止介入台海域的外界力量;對內,完成對台島的徹底封鎖的任務。殲-15艦載戰鬥機輪番升空,在演習海域迅速構建起航母編隊作戰體系,組建空中鐵拳。

在2023年4月,「山東」艦進行本年度首次遠海訓練,日本自衛隊方面觀察到「山東」艦在4月7日到9日期間實施了120架次艦載機起降,其中殲-15戰鬥機起降80架次,艦載直升機起降40架次。這說明「山東」艦達到每天起降戰鬥機近30架次,直升機十餘架次。

在2023年9月進行的第二次遠海戰巡中,日本自衛隊從9月13日至14日確認「山東」艦的戰鬥機起降約40架次,直升機起降約20架次,總計60架次的艦載機起降活動。

在2023年10月,剛結束第二次遠航的「山東」艦接著又進行了第三次遠航。據日本防衛省的統計,在9天時間裡,「山東」艦進行了150次艦載直升機起降和420次艦載戰鬥機的起降,共計570次。艦載戰鬥機日均起降46架次,艦載機日均起降63架次,均比此前的遠洋訓練有很大程度提高,這表明「山東」艦的艦載機出擊能力非常驚人,已經與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在打擊恐怖組織的實戰行動相當,可達到美國「尼米茲」級超級核航母的一半左右。

總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僅僅四年,就開始展現出如此高的出動頻率,當得起「勞模」的稱號。「山東」艦航母編隊一年三次戰巡西太平洋,給我們帶來了足夠的驚喜,不禁讓我們對未來「福建」艦形成作戰能力之後的三航母時代抱有了更高的期望。期待人民海軍在大洋之中繼續破浪前行,開啟向海圖強新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cb823b24eec49b53d83947668500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