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崩了

2023-05-24     錢耳朵

原標題:談崩了

2023年5月24日音頻:進度條00:00 09:57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昨晚麥卡錫(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和拜登關於「債務上限」的問題談崩了。

共和黨堅持,拜登政府要大幅削減2024年的聯邦預算支出;拜登則想維持目前的支出水平(削減支出會拖累經濟,到時人民不滿,還怎麼參加2024年的競選?),並打算對富人和大型石油、醫藥企業多收稅來削減赤字;共和黨表示,增稅方案「沒得談」(向富人收稅,他們怎麼會支持我?)……

依我看, 談最後肯定能談,美債違約對兩黨都沒好處;無非是誰「讓步」的問題。最後,大機率是拜登讓步,同意削減一定的開支;因為拜登面臨的壓力更大, 談崩了,他就是200年來首位違約的美國總統,晚節不保。

美國的債務問題 跟當前「新能源」的處境何其相像

新能源板塊有業績,估值也不高,該漲;但新能源的問題在於, 套牢盤太多了,資金博弈嚴重。多頭說,不漲就不賣;空頭說,你們不割肉就不買。於是,新能源板塊就一直「死氣沉沉」,根本漲不動。

未來,多頭割肉的機率更大;因為在兩方的博弈中,多頭的壓力更大。空頭不買,頂多是「少賺一點」(新能源板塊未來的預期較差,大漲的機率小);但多頭不賣,資金就一直被套著,買不了別的。 在博弈中,一般壓力大的一方認輸。

所以我覺得, 對新能源板塊還是別抱太大的希望,見好就收

今天光伏板塊大漲,原因是,在昨天的SNEC(上海新能源大會)全球光伏大會上,多位大佬喊話: 要減少無序競爭。於是投資者預期,頭部廠商獲益……但這事,我覺得想想就好,現在經濟較弱,誰願意主動放棄市場給別人呢?該卷還得卷。

講白點,對新能源板塊,還是以前的觀點, 反彈或是逃命良機

1、半導體被制裁

5月19-21日,G7在日本召開峰會。 所謂G7峰會,又稱Green 7峰會,7個綠茶婊大會。這不,峰會一過,日本就正式出台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管制措施(將於7月23日起實施),第一個跳出來針對我們。

這對半導體板塊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目前來看,壞處大於好處。具體可以假設兩種場景。

1)假設生產某晶片需A、B、C設備,A設備是國產的,B和C從日本進口;再假設 國產B、C設備跟日本的差距巨大

那麼,日本的出口管制就是利空,因為B和C設備替代不了,這種晶片就生產不了,對國產A設備的需求也就沒有了。

先進位程晶片(14nm及以下)的生產,幾乎都是這種情況。

2)假設生產某晶片需X、Y、Z設備,X設備是國產的,Y和Z從日本進口;再假設 國產Y、Z設備跟日本的差距不大。

那麼,日本的出口管制就是利好,因為 進口Y和Z設備的缺口,將會由「國產替代」補上,進而創造一定的「增量市場」

成熟製程晶片,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是不是說,日本的「出口管制」利空先進位程,利好成熟製程呢?

不盡然。因為 這次日本的管制太嚴了,某些成熟製程的設備也被涵蓋了,例如,尼康的浸沒式光刻機是生產45nm成熟製程晶片的,照樣被列入了出口管制。小日本好像要把我們給一鍋端了。

這就是說, 成熟製程的晶片(用於家電、汽車和物聯網設備)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其它國家(荷蘭、韓國等)也跟進的話。

所以,日本的出口管制到底會不會刺激「國產替代」?難說的很。

不過, 我依然對中國的半導體抱有信心

半導體是一條全球產業鏈,我們不可能完全獨立發展,對海外設備、材料的適當依賴是正常、也是必然的。但 適當依賴不意味著被「卡脖子」,因為海外也有依賴我們的地方,例如,美國「求」我們買國債、日本依賴我們的稀土,荷蘭依賴我們的商品(2021年荷蘭9.9%的進口商品來自中國)……先進位程被「卡」也就算了,但是, 如果成熟製程也被封鎖,那就是「掀桌子」,我們也必將「反制」,都別過了……所以,在制定規則或實施的時候,相信美日歐會悠著點。

G7會議上,美國說跟我們的關係很快「解凍」,說明他們也不想「掀桌子」。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還是有信心。

而且,我猜測, 等美日歐的具體「制裁措施」出台後,我們大機率也有相關的「扶持政策」(例如,像華為一樣,先進晶片雖然製造不出來,但每年還是花錢研發),否則先進位程可能永遠被「卡脖子」。

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是, 對半導體板塊別太悲觀

2、板塊分析

(1)電力

夏季用電高峰將至。據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正常情況下,今年夏季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大約在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在極端情況下,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億千瓦。

今年夏季,用電量預計大幅增加,「電力」板塊的時機到了。投電力,有兩種思路:火電(煤炭)、綠電(光伏)。

光伏的話,「產能過剩」的壓力比較大,風險較高。

煤炭板塊可能是更好的參與標的,目前中證煤炭PE為6.69倍,位於近5年7.87%的百分位;股息率為6.57%,位於近5年92.52%的百分位,估值低,股息率高,性價比比較高。

(2)黃金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策略師建議客戶,增持現金、債券和黃金,美股未來難以上漲。

現在全球經濟似乎不大給力,中國不及預期,海外面臨衰退。按照美林時鐘理論, 在經濟下行的階段,現金(黃金)、債券的表現預計更好。所以,我也認為現在黃金的性價比比較高。

另外,美股、A股現在都有點「問題」,美股的估值比較高(納斯達克的PE為34.33倍,位於近5年78.93%的百分位);人民幣有貶值的壓力,A股的整體壓力也比較大(只有結構性機會)。所以綜合比較下來, 還是黃金占優

(3)汽車

今天特斯拉證實,在中國生產的Model 3和Model Y 在向加拿大出口,利好新能源車、汽車板塊。

特斯拉雖然是美國品牌,但 在中國生產就用中國的零部件、動力電池等等,所以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生產電動車出口加拿大,就可以理解為 中國的汽車出口加拿大。之前中國的汽車產業被美日歐壓著打(美國的雪佛蘭、福特,歐洲的寶馬、奔馳,日本的本田、豐田),在電動車時代,我們終於扳回了一局。

另外,4月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1-4月共出口汽車137萬輛,同比增長89.2%。

綜上,雖然國內汽車消費壓力比較大,但 預計今年出口給力,可能存在「超預期的機會」

「智能汽車」可能迎來布局機會。

文章就分析到這裡了。

近兩天市場又大幅回調,估計大家又心碎了一地,但換個角度, 回調又何嘗不是「布局的良機」?而且,近些天有的板塊顯示出了難得的「韌性」,例如 半導體、醫藥、通信等板塊,都有逆勢上漲之象,這又何嘗不是向我們「暗示」接下來的方向?

現在日均成交額為8000億左右,大漲有些難;但俗話說,「買在無人問津處」,現在正是認真「思考未來」的時候。

今晚8點,我有一場直播, 跟大家好好聊聊接下來的方向(哪些板塊有機會?哪些板塊有風險?)和操作策略(倉位怎麼控制?買賣節奏怎麼把握?),歡迎掃碼觀看。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三條文章。

如果喜歡文章,希望點個贊,我會根據大家的反饋來優化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4cc10849a42c013f769c5a3146c9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