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面世,你被「種草」了嗎?

2019-11-29     商業地產觀察

2019年11月28日上午10點,2020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在北京正式發布,這個火遍全球的「輪胎餐飲指南」終於來到了北京。

伴隨著期待和懷疑,米其林指南的北京之旅走得並不順利。先是發布預告海報上的用圖被指並非是北京而是天津的「津門故里」,發布會前日又被韓國媒體爆出「米其林指南可花錢買星級」,截至28日上午11時,該微博詞條閱讀量破百萬。而發布會直播過程中接連出現的黑屏、卡頓、口誤等播出事故,也引起了觀看直播的網友們的不滿。

在上午的發布會中,米其林指南公布了星級餐廳榜單,其中新榮記(新源南路)被評為三星,京兆尹、屋裡廂被評為二星,彩逸軒、萃華樓、大董等20家餐廳被評為一星,新榮記(建國門外大街)、新榮記(金融大街) 也名列一星榜單,新榮記成為此次評選最大贏家。

1 《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星級榜單餐廳

2 米其林指南在中國

2016年,米其林指南在中國首次推出了上海篇,上海中餐和西餐總共有26家餐廳加入了這個大家庭,一時之間這些餐廳成為了 「網紅」。但是新鮮和熱度過後,米其林餐廳在中國的影響力逐漸式微,熱度逐漸降低並紛紛遇冷。

米其林在中國的「水土不服」其實不無道理:首先,東西方的飲食習慣具有很大差異。飲食習慣和飲食用具的不同讓人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那些外國評審員真的吃得慣中國美食嗎?其次,當你打開那本指南的時候,你會發現上面的推薦美食基本上都是西餐。

在過去,《米其林指南》所採取的偏法式的標準,在法國本土乃至整個歐洲都暢行無阻,但隨著《米其林指南》走進亞洲,這樣的標準再也行不通了。

此次的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的發布也可謂是一波三折,從11月18日發布「必比登推介」餐廳名單時就飽受質疑,引髮網友的強烈反應。

中國意境菜創立者、世界名廚大董(董振祥)先生髮表長文,針對北京版「必比登推介」提出疑問和反思:對於飲食文化中的「逐臭」現象,我們不應歧視,但絕不應該倡導。並呼籲應該更多關注、推廣精緻高階的食物,以提升中國飲食文化形象。

3 如何評價北京米其林指南

今天的榜單發布再引風波,米其林在中國的水土不服還在持續,網友紛紛吐槽表示不滿,「迷信星星」成為了過去式。

「看米其林指南還不如看大眾點評。

「台州菜、上海菜分別在北京拿到三星、二星。

「一星榜單簡直是烤鴨榜。

微博網友對於北京米其林指南的評價

世上沒有一個美食榜單能夠做到完全服眾。無論是今天公布的北京米其林指南還是之前的上海、廣州,輿論總是圍繞著幾點進行,那就是喜歡的餐廳有沒有入選、入選的餐廳是不是合胃口,以及對於榜單評價標準的質疑。

網際網路時代,榜單代表了某種權利,消費者很容易對榜單產生崇拜和信賴。但其實美食關乎個人的體驗和感受,對於一個享受餐廳之美的人來說,一家餐廳並非只有味道上的好吃與否,而每個人對食物和味道的喜好不同,也決定了關於米其林指南的爭論,會一直持續下去。

對於此次北京米其林指南的上榜餐廳,你怎麼看?

4 米其林指南的中國本土化之路

米其林指南的中國本土化之路註定不易。雖然,我們肯定米其林餐廳在食物評價上的高標準嚴要求,但如果評判的標準本來就有問題,那麼不管執行得多麼嚴格最後也很難得到各國食客的歡心。

不論是韓國主廚起訴米其林,還是「壽司之神」被摘星,都說明了米其林要想真正做出來適合各國的美食指南,必須調整其評價標準。米其林如果想要真正打開中國市場,不能再以一貫的眼光去審視中國美食和中國飲食文化,在對標準嚴格把控的同時,也希望米其林能夠對所在地美食有更深入的認知和更虛心的態度,從而真的「吃懂」中國。

在中國,並非沒有自己的本土美食排行榜,近幾年,大眾點評《黑珍珠餐廳指南》、攜程美食林等美食榜單被陸續推出,與想像中不同,這些來自本土的美食榜單也並非好評如潮,更可況,無論是評價標準還是等級設置,隱隱的都能看到些米其林的影子。

就拿黑珍珠餐廳指南來說,該榜單分為三個等級:一鑽聚會必吃、二鑽紀念日必吃、三鑽一生必吃一次,這與米其林一星優質的烹調,不妨一試,二星烹調出色,不容錯過,三星卓越的烹調,值得專程造訪的劃分本質上區別不大,並沒有體現出更本土化的審美。而在遭受質疑這一點上,黑珍珠餐廳指南同樣躲不過去,網友一樣提出了「大董真擔得起北京唯一的三鑽嗎?」這樣的疑問。

食無定味,適口而珍。榜單和排名都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美食的標準,口味的差異不會消失,世界上也就永遠不能有讓所有人滿意的完美榜單。不論是米其林還是其他榜單,不必強求令所有人滿意;消費者也應該放寬心態,將其作為參考而非絕對標準。無論是米其林還是消費者,都應該更加寬容和包容,正如大董所說的那樣:「把傲慢、無知和偏剔除,剩下的則是我們對美食靈魂的共同熱愛。」

拓展閱讀

  • 什麼是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餐廳」對於中國的消費者來說早已如雷貫耳,如今更是成為很多人出遊時的打卡聖地,那麼,到底什麼是米其林餐廳,它和米其林指南又是什麼關係?

米其林餐廳是指那些被收錄在「米其林紅寶典手冊」的的餐廳,這本紅色手冊就是米其林指南。米其林指南誕生於1900年,初衷是向駕駛者提供住宿和餐廳信息,現已成為享譽全球的美食指南。

米其林指南在每個國家或城市的發行都會對當地的餐飲業和旅遊業產生積極影響。據安永事務所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57%的常旅客表示,如果一座城市有米其林星級餐廳,他們會願意待更久時間,且71%的常旅客表示願意因此增加他們在當地的消費。

米其林指南每年在全球逾20個國家和地區,為美食愛好者們推介優秀的餐廳和酒店。2016年9月,米其林指南首次來到中國大陸,推出了第一本上海米其林指南。這是中國大陸地區繼上海和廣東之後第三個發布米其林指南的城市,《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Gwendal Poullennec表示:「選料講究、調味多變的北京餐飲是世界美食之林的一塊瑰寶。我們希望通過《米其林指南》,讓更多的美食愛好者、世界各地遊客感受到北京飲食文化的博採眾長,盡享優質美味。」

  • 米其林指南如何評星

米其林指南的星級:

米其林指南會為最優秀的餐廳授予一星、二星或三星榮譽,而星級只與盤中食物有關,餐廳用餐環境、服務水平則以叉匙圖標 代表。五條標準是星級評定的準則:食材品質、廚師對味道以及烹調技巧的駕馭能力、料理中所表現的個性、是否物有所值,以及餐廳水準的一致性。

無論是在日本、美國、中國,亦或是在歐洲,所有米其林評審員都遵循米其林評審標準。換句話說,無論身處巴黎、紐約,還是上海,星級評定都具有同等價值。

三星 卓越的烹調,值得專程造訪!

二星 烹調出色,不容錯過!

一星 優質的烹調,不妨一試!

此外,米其林評審員在世界各地尋訪高級餐館的同時,也在尋找地道的超值餐廳,因此,指南中還開闢了一類「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廳評級 ,這一類別代表「評審員心中最經濟實惠的美食」。

米其林指南評審方法:

米其林評審員是這項工作中的重要人物,他們是米其林公司全職員工,此前大多畢業於世界最好的酒店管理學院,並擁有豐富的餐飲業相關工作經驗,在全球各地居住並工作。他們匿名走訪餐廳,像普通顧客一樣訂位、點菜、就餐,並支付一切膳食費用。

商業地產觀察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hn0tG4BMH2_cNUghi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