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方法,讓你激活大腦的潛能,提升你的創新思維能力

2019-12-15     慕妤說

你有沒有試過,有時苦思冥想某個問題,想到累了,就放在一旁不管它。

然後過了不久,我們的大腦好像「靈機一動」似的,突然之間蹦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方案,而這個方案我們之前一直都想不到的。

通過這個新方案,我們的問題最終得以解決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正是由於我們大腦中的直覺思維在發揮作用。

在面對一些需要分析的情況時,我們會啟動大腦的邏輯思維,但當我們能夠跳出固有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問題時,我們就在發揮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包括三種方式:

1,形象思維;

2,發散思維;

3,直覺思維;

這三種思維都會對我們的思考產生不同的影響。

如果說邏輯思維是我們必須要培養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思維形式,那麼創造性思維,就是在此基礎上的補充和完善。

例如下圖中這道思考題。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我們按照邏輯思維的思考方式可以知道,拿掉這個圖案隨便一個「角」的兩根火柴,剩下的就是三個正方形。

然而,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我們繼續用這種邏輯思維的方式去思考,就很難找到答案了。

我們就需要運用創造性思維,跳脫邏輯的框框,發散地從不同的解題方向去思考答案。

例如想一想,拿掉兩根火柴後,所剩下的兩個正方,可不可以有不同的大小呢?如果可以,那麼圖中裡面的兩個火柴,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得出這個答案:

但還有一種創造性思考,就是題目只是說拿掉兩根火柴,能夠剩下兩個正方形而已,至於怎麼剩下,也沒有要求。

既然如此,我們拿掉原圖頭頂的兩根火柴,所得到的圖案中,就會剩下兩個正方形了。如下圖:


在這個圖案中,確實剩下了兩個正方形,儘管上面多出了幾根火柴,但既然題目沒有要求,這個解法也就沒問題了。

這就是創意,不會局限在一種解法上面。

所以,提高我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的整體思考質量,就會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你的創造性思維是怎樣

我們的大腦,對某些事情或資料,通常都會按照既定和熟悉的機制去處理,但有些時候,大腦的運作方式則充滿意象和聯想。

例如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可能知道的情況,明明沒有推理的根據,卻依然能夠預料到某個結果,這種思考形式,我們可以稱它為直覺,也可以稱它為第六感。

其背後的思考機制,可能是一種對於我們大腦對原始事物的原始理解,並非個體人生經驗所帶給我們的東西。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創意思維的源泉,這是一種超越個人,屬於全人類的共同特質。這個源泉裡面,儲存著人類與生俱來就存在的各種原始、複雜的生物智慧。

美國腦神經學家拉塞·布萊思說:創造能力強的人的神經元數量,雖然比普通人少,但是可以組成豐富的功能模式。科學實踐告訴我們,神經系統是創造力的生物學基礎。神經元的構造和功能影響著創造力水平的高低。

根據克拉克的研究,創造力強的人的大腦有以下五個特點

1,表現出快速的突觸活動,引起更迅速的資訊過程;

2,具有豐富的化學成分的神經元,可形成更複雜的思維模式;

3,更多地運用前額皮層(額葉)的功能,使頓悟和直覺思維得以強化;

4,腦波輸入更快,更為持久,能夠從輕鬆的學習、強化記憶及左右腦的綜合功能中得到樂趣;

5,腦節律的一致性、共時性和專心致志的強化。

有創造力的人神經系統強度高,興趣和意志集中,靈活和均衡性高、分析力強,大腦功能潛力大。

無論學習還是工作,具備這種創造性思維能力,都會對我們產生非常大的幫助。

例如有這麼一個故事。

A和B從同一所大學畢業,去到同一家公司工作。

兩年後,老闆讓B升職,A心裡感到不平衡。他想,一起來工作的兩個人,都很努力,為什麼提拔B卻不提拔我呢?肯定是老闆偏心了。

於是A去找老闆理論:「老闆,你吩咐我的每項工作,我都踏踏實實完成了,為什麼你卻只是提拔B而不是我呢?」

老闆沒有正面回答A的問題,而讓他去樓下看看是否有東西賣。

不久,A就回來答覆,說:「老闆,樓下有個有個推手推車的農民在賣蘋果!」

老闆問:「蘋果怎麼賣?」

A:「我沒有問啊,我這就去問問。」

回來後,回答老闆兩元一斤,老闆又問道:「那這些蘋果的整體質量怎樣?」

A沒有留意,只好下樓觀察,回到答道:「整體比較紅潤,是來自XXX的蘋果。」

老闆又問A:「那要買多少斤,那人才會便宜給我們?」

A再次不知道,只好又下樓問話。

這時老闆喊著A,跟他說:「現在你知道你和B的差距在哪裡了吧!」

A就是那種循規蹈矩去工作的人,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而B則是那種老闆吩咐他去做事,不僅能夠把事情完成,而且還會完成得很好的人。

這不僅僅是職場經驗多寡的關係,還是個人思維是否靈動、活躍的關係。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必然會有用更加發散的思考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死盯著一點。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才能激活和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呢?



如何激活我們的創造性思維

想要激活和挖掘出我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首先要摒棄舊的思維模式。

一般來說,我們普通人都會被兩種不良的思維模式影響到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

什麼是「二元思維」呢?非黑即白、非善即惡,非對即錯、非好即壞、非此即彼、非友即敵、非忠即奸等等。

這種思維會限制我們的思考範圍,讓我們無法在一個廣闊的維度上進行思考。如果我們一直用這種思維思考,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就很難跳出來,從不同的方向尋找答案了。

2,長期積累的慣性思維;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思考模式,這些思考模式不一定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大部分都是在日常實踐中建立而形成的思考習慣。

這種思考慣性,很容易會讓我們把已有的經驗套用在一些新問題上。儘管有時這確實能夠解決到問題,但一旦問題的條件跟之前遇到的不盡相同時,這種習慣性的思考,就會讓我們陷入思考的死胡同里。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意識地摒棄這兩種不良的思維模式,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我們的創造性思維。


而破除思維定式,激活創造性思維,從原有的思維框框里跳出來,大概要經過五個步驟:

第一步,識別原始觀念;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或者有一件事想要去做;甚至你想改變某個情況,學習一門新的知識等,這些都是你的原始觀念。

剛開始時,我們在原始觀念的推動下,都會用舊有的思維模式去行動。運氣好的可以做成,運氣不好的,我們只能素手無策。

第二步,進入預備階段;

為了解決你想要解決的那個「問題」,你可以嘗試搜索解決這個問題的所有可能方法,然後儘可能多地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

例如到圖書館閱讀有關書籍,上網查詢類似的解決方案,與別人交談,交換想法等。這一步,是讓你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考慮解決問題所要用到的信息。

時刻準備接受新的觀念,這些都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按鈕。

第三步,進入醞釀狀態;

這一階段是屬於潛意識自由活動的階段。你可以盡情地放鬆自己,不要把焦點一直放在問題上面。比如出外散散步,看看風景,睡個午覺,洗個熱水澡等。

總之,不要讓大腦陷入高強度高壓力的狀態之中,先把問題放在一旁,讓大腦補充能量。

第四步,獲得開竅啟示;

這時思維創造過程的最高階段,就好像有一盞明亮的燈閃現在你眼前,讓周遭的東西都突然變得井井有條。

例如查爾斯·達爾文曾經一直在為進化理論搜集資料,突然有一天,當他坐在馬車裡旅行時,這些材料就突然一下子融為一體了。

達爾文曾寫道:「當解決問題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進我腦子裡的時候,我的馬車駛過的那塊地方,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這就是開竅的狀態。

第五步,對答案進行核實;

不管你有多聰明,有時處於開竅階段得到的啟示,可能根本不可靠。這時我們就要發揮理智和判斷的作用了。

你忽然閃現的靈感,是經過邏輯推理加以肯定或者否定的。你要跳出來儘可能客觀地看待你的設想。或者多徵求別人的意見,聽聽別人的看法,這會完善和修正我們的設想。

經過核實之後,我們才會得出更新更好的見解。



培養創造性思維四個方法


第一,養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的習慣;

當我們思考時,如果發現自己一直在同一個維度或同一個方向上進行思考,我們必須停止下來,然後問問自己:還有哪些方向可以思考呢?

找到不同的思考方向,然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


第二,運用逆向思維去分析問題;

我們都知道逆向思維,就是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平時我們可以有意識進行這種訓練。例如從事物的功能、結構、用法等相反方向入手思考。

長此以往,我們的思考維度就會慢慢被擴大了。


第三,懂得進行發散性的思考;

創造性思維的其中一種展現形式,都是進行問題進行發散性思考,這個過程就是從某一點出發,任意發散,既無一定方向,也無一定範圍。

發散性思維能夠產生眾多的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及建議,能提出一些獨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見解,使一些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


第四,發揮你的想像力,適當運用聯想思維;

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例如桌子跟電腦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運用聯想思維我們就找到答案:這兩樣物品都是給人使用的。

聯想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從A物品的身上,啟發到自己對B物品的思考。

所以,解決問題時,要積極、主動地運用聯想思維積極尋找事物之間的關係。


把這些養成習慣,你的創造性思維的潛能,自然就會被挖掘出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qJDEW8BMH2_cNUgsx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