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althy導讀
抗PD-1/PD-L1免疫治療一般起效較慢,少數患者還會有假進展的情況出現,即CT掃描顯示腫瘤增大了,但繼續免疫治療後腫瘤又可能會縮小。
這就讓患者很糾結了,這PD-1的藥這麼貴,打了幾針後療效不明顯還要不要繼續打?
最近發表的一項回顧性研究提示抽血驗一下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有可能預測單藥抗PD-1/PD-L1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當治療前高於正常值的腫瘤標誌物下降,通常預示患者治療效果較好,即使影像學檢查顯示患者腫瘤沒變化甚至進展,生存期都會較長。
驗哪些腫瘤標誌物?怎麼驗?
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細胞角蛋白19(CYFRA 21-1)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是肺癌常規檢測的血清腫瘤標誌物。研究人員也是研究這四個常規腫瘤標誌物。
研究人員選擇患者免疫治療前高於正常值的常規腫瘤標誌物進行動態監測,具體來說就是比較治療前和治療後第一次影像學評估時(再分期)時腫瘤標誌物的變化。
這裡要注意,通常免疫治療開始後8周-12周,即大約2-3個月後才會進行第一次影像學評估,所以不是打完PD-1就立即去驗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下降,生存期長
研究最終納入84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他們均接受單藥抗PD-1/PD-L1免疫治療,治療前腫瘤標誌物均高於正常值。研究人員依據患者腫瘤標記物的變化進行分組,評估了不同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總生存期(OS)。
結果我們看可以看到免疫治療後第一次影像學評估時腫瘤標誌物下降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都顯著長於腫瘤標誌物上升的患者,而腫瘤標誌物升高2倍及以上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明顯縮短。
不同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
對於影像學檢查顯示腫瘤穩定或進展的患者,如果腫瘤標記物下降,那麼他們的中位PFS和中位OS也會顯著延長。
腫瘤標記物輔助評估療效
實體瘤治療的療效評價金標準一般是影像學檢測,但免疫治療有自身的特點,可能會存在影像學假進展的情況,臨床上目前一般是依靠醫生的經驗來判斷患者是不是假進展。
腫瘤標誌物檢測簡易廉價,可以方便地輔助醫生評估免疫治療的療效,比如當免疫治療後患者腫瘤出現進展,但患者一般狀態還不錯,而原來異常的腫瘤標記物又是下降的話,這患者就很可能是假進展,可以繼續1-2周期免疫治療觀察療效。當然腫瘤標記物輔助評估療效,需要結合臨床,所以最好還是交給醫生來評估。
參考資料:
David Lang et al. Early serum tumor marker dynamics predict progression-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single PD-1/PD-L1 inhibitor treated advanced NSCLC—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https://www.lungcancerjournal.info/article/S0169-5002(19)30488-X/fulltext?dgcid=raven_jbs_etoc_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