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餐廳評論
所有餐廳評論均經多次匿名測試
最近在點評上逛到一家神奇的店:
說是原惠食佳駐上海的大廚辭職出來開的小店,主打啫啫煲和廣東燉湯:
舌尖 2 拍惠食佳的啫啫煲,是他出的鏡
惠食佳的啫啫煲馳名嶺南,大廚出來開單品小店,聽起來十分靠譜啊~
但店若新開,或客流不佳,食材未必會保持新鮮,還得去吃吃看
店是真的小,但喝第一口湯就被迷住了:
小盅燉湯,一碗湯水濃縮成大半碗,湯頭濃郁清甜,一口氣連湯帶肉吃了個乾乾淨淨
叫上同事,吃了三頓,滾了大半圈菜單:
確實蠻好吃的!!
也有缺點,結尾說。
飛速說一下,去這家店適合點什麼菜
首先,招牌的香蔥撈鵝一定要點,是我這幾年吃到粵菜館裡名列前茅的鵝:
整隻鵝鹵熟後,要進大鐵鍋花 1 小時慢慢把鵝油煎出來,鵝皮沒有那麼肥,而外表有微微焦香:
鵝油留下來,炒黃鱔時加一點,極好吃
再以紅茶香料煙燻 40 分鐘,上桌前再淋一勺熱炒滾燙的沙姜香蔥豉油,鵝肉嫩,鵝皮香:
煙燻主要是為了去腥增香
燉湯,則是小盅入高壓鍋燉,一碗濃縮成大半碗:
夏天我喜歡點椰子烏雞湯, 老椰子燉湯,是真的 清甜:
非常喜歡 豉油皇爆黃鱔,小黃鱔先入鍋炸到尾巴微脆,再以醬油大火爆炒到極入味,摻了一些 鵝油去炒,奇香:
最喜歡吃鱔尾,別錯過!
美極蝦,蝦殼爆成玻璃脆,蝦肉有彈性又入味。加了少少黃油,有奶香。
小蔥切得很細,店雖小,處處是細節
至於馳名啫啫煲,豬肝、豬舌(菜單以粵語寫作「豬俐」)、大腸都可以點,豬肝真的嫩,豬舌真的滑,大腸真的香!
啫啫系列幾乎都好吃,除了魚卜(魚肚),我覺得還是有點腥的
最後一次去,進廚房看了啫啫煲的出爐,原來這 撲鼻噴香的鑊氣,是這麼來的:
啊,一邊寫一邊看餓了……
廣東人炒黃鱔是名菜,菜單上沒有,就試著托老闆娘給後廚傳話。結果上來一盤 豉油虎皮青椒炒鱔片,黃鱔滾燙、脆嫩又鮮香,虎皮青椒只只有味:
一盤端上來,撲鼻煙火香~
廣東人的炒黃鱔口感講究一個 「爽脆」,秘訣是,要用一大鍋沸水焯鱔魚,過冰水定型:
很 Q 彈,吃起來咯吱咯吱的,真棒!
發稿前最後一次吃,點了梁師傅推薦的一雞兩吃,需要 提前一天預訂。一隻 6 斤多重的廣東大騸雞,一半做白切雞:
另一半,則做成「太爺雞」,類似傳統豉油雞:
但加一道糖熏工藝,讓雞肉帶上一層煙燻香味,加入紅片糖讓香氣更柔和馥郁,越嚼越香~
雞底下鋪一層米飯,是為了增香。吃起來像焦糖鍋巴:
雞皮有很香的煙燻味,但有人可能會感覺雞肉味道偏淡
還有什麼菜可以點?
陽江豆豉蒸河鰻,最後淋一大勺滾油,鰻魚鮮美柔嫩,湯汁非常好吃,可淘飯!
缺點在夏天的河鰻還不夠肥,再等等
干炒牛河,盤底不留油,冷掉了依然能嘗到醬香鑊氣:
腊味煲仔飯,人少可以來小份的,上桌開蓋一陣 香氣撲面而來,鍋巴令人非常滿足:
一定不要錯過的是北菇肥牛! 菇吸收了牛油的 香氣,比肉還好吃啊啊啊
雖然吃的很飽,但這盤菜端上來後,仍然忍不住一口接一個地專心吃菇
最後,快速地說一下菜單上的甜點和飲料。
20 年陳皮紅豆沙。陳皮雖貴,但主角更像是紅豆:為了紅豆出沙,得提前一天挑整粒紅豆,熬完隔夜,紅豆才會變得更綿軟起沙。
豆沙十分香甜,沙沙的口感像在吃慕斯冰淇淋
紅酒燉梨,一層軟軟冰冰的果肉,芯子裡凍住,像吃水果冰沙:
姜撞奶冰淇淋,說是就用冰淇淋機自製,有姜香,但不會辛辣刺激:
飲料,夏天只制一款:冰鎮南派酸梅湯。
和北京酸梅湯的區別主要顏色淺沒有煙燻味,梅子山楂陳皮等,很是酸爽甘甜,清香濃郁~
喝完了,杯底的梅子還能撈出來吃掉
以上,則是去這家店的推薦菜單了~
快速地說一下我對這家店的看法
大廚姓梁,店是真的奇小:上海西南角靠近外環的一個美食廣場裡,室內只有 3 張桌。
大部分人客人都坐在室外,也可辦宴席,梁家會向隔壁店借包廂
每天做午晚兩檔,全店員工 3 人:廚房裡是梁師傅和妻弟,跑堂的是梁太。
就菜色稍微問了兩句,梁太就塞來一張淳樸的店卡。再過一會,大廚本人就跑出來答疑了:
梁氏夫婦是典型廣東人和氣生財作風,抓住一切機會和客人聊天,爭取讓客人滿意,再做回頭客
拍《舌尖》時的梁師傅,和 6 年後的本人:
他說惠食佳對他非常好,只是他有創業 の 夢
店是好店,非常好吃。廚房著實小,但大廚硬是騰挪出了不少菜式,包括能擠出 3 道甜品來,體驗很完整。
很多菜品都值得為它單來一次,我自己很喜歡撈鵝、燉湯和炒黃鱔
因為小,廣東菜所講之 鑊氣,簡直能淋漓盡致體現:廚房到桌子幾步路,所有食物上桌的溫度都非常好。
端上來一團香噴噴的熱氣,開胃極了!
也因為小,你能享受到一般名店享受不到的待遇:什麼菜都是大廚親自動手給你炒~
粵菜的鑊氣大半來自火候,非常講究經驗和能力
缺點也很明顯:小。廚房裡就兩個人,甜品和湯會一起上桌,如逢當天有宴席,上菜更是慢。連續做菜,也總會偶有失手。
招牌鵝肝醬煎鱸魚,當天吃到的鵝肝醬略腥。焦糖小鮑魚,質地很脆嫩,但當天做得也有點過咸
另外,還是有些大廚的追求與客人想法水土不服的情況在。比如店裡有很多小份菜,一人食很友好。梁師傅說想效仿他佩服的 廣州雅苑:小碟菜,火候調味都把握極准,很難。
但我看到有點評投訴菜分量太小,不知他會否平衡?
另一道台山黃鱔飯,原版米以鱔骨湯浸過,清淡但極鮮,做起來費工夫卻不討好:本地客人多有嫌淡的。因此改良,色澤調味都更重:
味道挺好,但我還是喜歡台山的原版……這個版本鱔和飯的香味還是欠融合了些
怎麼說呢,我毫不懷疑梁師傅會從 3 張桌做到 30 張桌。
不過現在他親自炒菜、廚房離飯桌只有幾步路時,可能是這家店最好吃的時候。
這家店叫 小粵樓,位於 上海。
店是好店。不過擔心也很自然:
店紅了,客人去得多了,只有 兩個人的廚房能不能挺住?
請大家 謹慎跟風。
(而我正好默默再去多吃幾頓,嘻嘻嘻
題外
最近和喜馬拉雅有個合作, 喜馬拉雅在 App 開屏向小夥伴推薦「艾格吃飽了」公眾號,我們則負責給飽記的同學發個通知:
《舌尖》顧問蔡瀾先生在喜馬拉雅剛剛開了名為《好好吃飯好好玩》的音頻課,講述幾十年美食經驗,身體力行地告訴你:「做一個美食家,是從犧牲自己一點點的健康開始的。」
上下滑動查看課程大綱
開車居家旅行,都可以聽一聽蔡先生的單口相聲音頻課。 800+ 分鐘蔡先生一個人說下來,我們聽了幾段,很有趣。 海報上有二維碼,掃一下,可收聽:
聽說四川人遇到好吃館子時的最高評價是「這個湯湯不要倒,留著明天下面吃」,不知道你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對美食的最高評價?快點擊下方 的小程序,評論區大家分享一下~
聞 佳
就是那個研究院嘴裡「挑剔的老闆」。
關於食物,不是比你懂得更多一些,只是比你花了更多的冤枉錢。
編輯部全體
文章轉載請加微信「baojiclu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utUFXMBfGB4SiUwpC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