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3期文化產業評論
近期,景鑒智庫首席分析師周鳴岐,針對中國旅遊企業的排名問題,做了系列專題研究。以文旅行業內各企業真實的旅遊經營業績進行梳理和排名,並對全部數據和分析依據進行公開,以保證專業性和客觀性。涵蓋旅遊業三大央企、各省級旅遊投資集團、大型民營文旅企業、市屬文旅企業、頭部景區運營企業、涉旅酒店企業、旅行社、OTA等。鑒於內容有點多,擬分兩次推送,今天為下半部分。
作者 |周鳴岐
編輯 |王夢宇
來源 |景鑒智庫
正文共計14751字 | 預計閱讀時間37分鐘
第三章 大型民營文旅開發企業評價
接下來盤點一下全國性的民營文旅開發企業,他們雖然沒有行政級別,但更貼近市場、更追求效益,其中一些優秀企業在各自的賽道上基本可以代表目前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最高水平。
一 、復星旅遊文化集團
復星旅文(01992.HK)是復星集團 「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業務板塊之一「快樂」板塊的核心企業,香港上市,業務涵蓋度假村、文旅綜合性開發和旅遊服務。依託復星集團的全球投資戰略和資源,復星旅文是國內所有文旅開發企業中 唯一擁有國際級IP的,也是 唯一經營範圍覆蓋全球的國際旅遊企業。
其中度假村業務主要為收購的世界排名第一的法國度假品牌ClubMed地中海俱樂部,在全球六大洲40多個國家有66個度假村。以及收購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旅遊品牌ThomasCook(誕生於1841年)後獲得的野奢精品度假酒店CasaCook、新世代潮流度假酒店Cook’s Club等高端品牌組成。
文旅綜合性開發也就是「文旅+地產「,目前已完成的是被業內視為度假綜合體標杆項目的三亞·亞特蘭蒂斯。Atlantis是全世界僅有三家的七星級度假綜合體 (另兩家分別位於杜拜和巴哈馬),包含酒店、水族館、水樂園、演藝、商業等多種業態。此外還在雲南麗江、江蘇太倉兩地新建文旅綜合體復游城,目前已開始地產預售。
旅遊服務原本是與英國ThomasCook,合資成立旅行社,但在ThomasCook破產並被收購品牌後,在國內進行了業務重構。此外還有泛秀演藝和國際親子玩學俱樂部Miniversity迷你營等共同組成。
綜合以上來看, 復星旅文是個較為專注的文旅企業,剔除地產收入後,就可以得到比較純粹的旅遊收入。
復星旅文收入結構
由上表可見,復星旅文2019年旅遊收入為138億,約占集團總收入的80%,毛利接近40億,這個經營業績在所有的文旅開發企業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
- 復星旅文經營數據:
點評:景鑒智庫從2017年起就對復星旅文進行跟蹤研究,持續發布過數篇研報,它在戰略上進行國際IP長遠布局的策略是我非常讚賞的。雖然復星旅文也賣旅遊地產,但和同類文旅開發企業相比,旅遊是做得比較實的,實實在在做出了良好的經營業績。在文旅城 (太倉、麗江)開發的產品結構上,復星旅文尚有一定的優化空間。
二、華強方特集團
作為國內第二大主題樂園企業(也可能是第一大),華強方特從2007年在安徽蕪湖建設了第一個方特樂園,至2019年已有26個主題樂園在全國運營,還有十餘個樂園在建或簽約擬建。在IP打造方面,大電影《熊出沒之原始時代》也創下了7.14 億元的票房紀錄。
面對遠強於其的競爭對手,華強方特學習國際先進商業模式經驗(類迪士尼),結合自身特點(技術強自研自產),摸索出一條立足下沉市場(三線城市起步),全國規模化複製的良性發展之路(地方政府買單)。
技術基因出身的華強方特是國內唯一一個具有成套研發、製造大型文化科技主題樂園設備的企業,技術實力可以說是國內頂尖的。而且也是國內唯一有自有知名IP(熊出沒)的主題樂園企業。
其全套文化科技主題樂園產業鏈,也就是從IP內容製作(動漫、電影)、特種電影設備和內容(主要供應樂園)、主題樂園(輸出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三大業務的整合,互相支撐、協同發展。(如下圖示意)
從其業務結構來看,刨除數字動漫的收入後,主題樂園和特種電影的收入基本上都可以計入旅遊收入。
由上表可見,華強方特2019年旅遊收入為49億,約占集團總收入的92%,毛利為26億,由於主要採用輕輸出模式,毛利率接近53%。
- 華強方特經營數據:
點評:從過去傳統的「主題樂園+地產」開發模式,到目前完全採用樂園成套輸出,華強方特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新路。相較於華僑城、萬達、融創等房企把文旅作為勾地配套,長隆專注深耕珠三角老家的一畝三分地,華強方特敏銳地捕捉到了全國性的文旅商機,也用實踐讓業內看到,純文旅確確實實是可以賺錢的。所以它也是筆者非常敬佩的一家企業。
三、宋城集團
宋城集團的核心上市板塊——宋城演藝(300144)多年以來一直是旅遊演藝的行業龍頭。這個1995年起家,從一家局限在杭州,在演藝領域沒有根基的「主題公園+旅遊地產」開發公司,發展到今天項目擴展至全國各地,超越國師名導的「觀印象」團隊,成為市值463億(2020年末)的行業代表性企業,可謂商業奇蹟,並成功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品牌。創始人黃巧靈作為一個行伍出身的農民企業家,也成為業內的傳奇人物。
由於宋城近年來除了旅遊演藝和相關輕資產輸出的收入外,還在2017年投資26億收購了網絡直播平台「6間房」,在2017年全資收購一家遊戲公司「靈動時空」,所以包含了網絡直播和網絡遊戲業務收入,計算旅遊收益時需要在報表中剔除。
這些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並不成功,造成 商譽虛高、風險陡增,嚴重拖累股價。終在2018年開始剝離,六間房與密境和風 (花椒直播)於2019年4月底完成重組,正式出表。
由上表可見,宋城演藝2019年旅遊收入為22億,約占總收入的85%,且近年來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毛利為16.5億,毛利率達74%。
- 宋城演藝經營數據:
點評:宋城之所以能徹底超越「觀印象」獲得今日的成功,我覺得在於對核心產品的專注、對盈利能力的極致追求、對產業鏈延展的把控。說明旅遊產業和其他大多數產業一樣,核心是商業問題,而不是藝術創意問題,旅遊演藝只是一個旅遊業的大眾消費品。同時,它又是一個顛覆「旅遊不賺錢」觀念的很好案例。
但宋城模式也有其固有局限, 它的客群是基於旅遊目的地大客流的轉化,而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數量非常有限,基本上能布局的宋城都試過了,所以2011-2012年的一波擴張之後,近幾年新的投資擴張速度明顯受限,這也是宋城在網絡直播和城市演出等新方向進行嘗試的原因,可惜並不成功。 未來宋城的方向又向演藝小鎮開發轉向,期待看到他們的後續發展。
四、海昌海洋公園
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是國內主要的海洋公園投資運營企業之一(另一家是長隆),目前主要以 重資產在全國多點布局,是國內唯一的全國性布局海洋公園運營商。海昌從2002年建成以展示南北極動物為主的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極地館起步,經過近二十年發展,目前已在全國9 個省市運營10 個項目,在建1個項目 (鄭州)。其母集團大連海昌集團主營石油貿易、船運、房地產、紅酒、旅遊、酒店等。(咳……話說法國酒莊那事,可是國際新聞。)
2019年前海昌海洋公園的發展長期停滯,不溫不火。由於2018年11月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開業,公司2019年業績迎來了巨大的攀升,營業收入28億提高了60.5%,毛利13億提高了47.1%,息稅前利潤7億提高了51.0%。但從凈利潤來看,重資產的投資回報很低,此類項目還是得依靠地產收入來平衡。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一期鳥瞰實拍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概念設計手繪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項目能夠獲得成功讓我很感意外。此項目位於東海之濱的臨港新城,落位很偏遠;投資42.8億,放在全國一些二三線城市都算是較小的;占地面積僅400多畝,建築面積20.5萬方,據說還會擴展近200畝的二期。上海客群的消費能力確實很強大。
海昌海洋公園2019年收入結構
海昌海洋公園2018年收入結構
- 海昌海洋公園經營數據:
點評:海昌在旅文行業發展了近二十年,也算是老牌企業了。可能受集團其他更賺錢的行業影響,所以發展速度較慢,直到近期才拓展了上海和三亞兩個項目。相比上海項目的成功,接近同期開業 (2019.1)的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卻十分慘澹。此外從收入結構來看門票收入占比過大,酒店收入過小,說明產品豐富度無法激發過夜需求。這些都顯示出海昌在商業模式和產品結構方面還在探索階段,有待不斷優化。後續發展就看鄭州項目(投資15億與碧桂園聯合開發,占地610餘畝、建築面積近28萬方)是否能夠獲得良好收益了。
五、融創中國
融創中國(01918.HK)雖然是可以排進前5的大房企,但要說它是中國最大的文旅資產持有者,應該業內沒有什麼異議。接盤萬達的十幾個文旅城,接盤山水文園的嘉興六旗小鎮等等業內重量級交易,大家都耳熟能詳。最近以文旅城勾地也是屢屢出手,一發而不可收拾。
根據景鑒智庫搜集的數據,截至2019 年底,融創文旅項目總投資金額近1,150 億元,剩餘投資金額約300 億元;已開業文旅城8個,分別位於西雙版納、南昌、合肥、哈爾濱、青島、無錫、廣州和昆明。
但從實際經營效益來看,數字就非常慘澹了。隨著2018年10月完全併購萬達文旅運營團隊和設計院,以及新建文旅城的開業(2019年6月廣州和無錫兩大旗艦文旅城接連開業),融創的文旅板塊收入在快速增加,從2017年的10.86億,增長到2019年的28.53億。但與此同時毛利率卻在急速降低,從24.45%到2018年的12.80%,再到2019年的6.26%,接近於每年減半的水平。這麼低的毛利率,算凈利基本就是血虧了。2019年毛利僅為1.8億。
融創接盤萬達的文旅資產後,顯然對於文旅開發和後續運營的整體思考較淺薄,只看到了巨大的地產利益,忽視對文旅板塊的產品優化、營銷和運營的重視。把萬達踩過的坑都從新踩了一遍,萬達留下的雷也紛紛顯露出來。比如某些文旅城項目總為了運營業績賣大堆「期票」作為當期收入,全然不顧以後運營的死活。
- 融創中國經營數據:
點評:融創的文旅可以算是開發領域大而不強的典型,這也是地產商玩文旅的標準套路和結果,只是融創玩得特別大、特別顯眼罷了。這種超大體量的文旅綜合體開發,最後一定會有一個問題:誰為文旅買單?房子賣完前,地產商不敢得罪政府,還是會往裡面貼錢。房子賣完後,如何解決這個持續虧錢的爛攤子,可能要地產商和政府一起發揮「智慧」了。
六、祥源控股集團
祥源這家安徽地產商,是2018、2019、2020連續三年上榜的所謂「中國旅遊集團20強」,近年來確實也砸了些錢玩文旅,投資運營了十幾個5A、4A級景區,還收購了一些旅行社。
祥源控股2019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祥源控股2018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由上表可見,祥源控股2019年旅遊收入為18.7億,毛利為7.87億,毛利率為42%。根據資料,2019年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是收購了兩家旅行社。
- 祥源控股經營數據:
點評:祥源的旅遊資產基本上都是拿景區資源,似乎略欠戰略布局,也沒有好的產品,存在感很低。近期搗鼓了一個叫「花世界」的東西去勾地,期待看到後續發展。放在這裡純粹是為了讓讀者看到,所謂「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門檻收入才10億出頭。
七、長隆集團
長隆集團是一家筆者非常敬仰的企業,創始人蘇志剛作為一個農民,以海鮮酒家起家,做野味(鱷魚)養殖,再到開動物園,做主題公園,做文旅綜合性開發,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廣州長隆和珠海長隆都是國內排名前列的主題公園,在缺乏知名IP的情況下,做出了不遜色於迪士尼的人氣,甚至帶動了原本荒僻的廣州番禺和珠海橫琴的區域發展。
限於資料搜集難題,只獲取到長隆的較早期的三年財報,時間口徑不對就不在此公布了。可以說是這次文旅企業盤點最大的缺憾。
根據往年收入預測,預估2019年旅遊收入應不低於60億元。
第四章 市屬文旅企業
一、曲江文旅
曲江文旅(600706)直屬於西安曲江文化控股集團,是業內較知名的上市文旅企業,主要以西安市的旅遊資產運營為主要收入,其中「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園」、西安城牆景區都是客流較大的5A級景區。目前主要收入來自於這十幾個景區的運營管理和門票分成收入,另有部分旅行社收入和酒店收入。
此外還有酒店收入(城市酒店)和園林建設收入,需要在計算旅遊收入時剔除。
曲江文旅2019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曲江文旅2018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由上表可見,曲江文旅2019年旅遊收入為10.8億,毛利為3.2億,毛利率為29.6%。2012年曲江文旅借殼上市時旅遊收入即有8.2億,發展至今其收入增長幅度很小,可見企業發展長期缺乏活力和增長點。當然,這也是很多同類國企的通病。
- 曲江文旅經營數據:
點評:筆者對曲江文旅這些年來近乎停滯的發展感到非常惋惜。很多年來,曲江開發一直被作為文旅帶動區域整體土地一級開發的標杆案例,不過那已經是00年代的老黃曆了。
邁入20年代,旱澇保收的傳統景區收入受到免門票政策的衝擊,旅遊業內循環又使西部旅遊成為熱點,供給側卻難以滿足遊客對優質度假產品需求,疫情下整個行業格局已然改變。如果僅僅停留在對大唐芙蓉園等老景區升升級,小修小補增加點二消,很難彌補相關門票損失。未來向何處去,如何告訴資本市場自己的發展戰略,我認為曲江的領導們應該好好考慮一下。
二、桂林旅遊
桂林旅遊(000978)擁有桂林地區核心旅遊資源兩江四湖、銀子岩、龍勝溫泉、豐魚岩、資江天門山、資江丹霞溫泉等景區,以及與母公司桂林旅遊發展總公司合作運營的七星景區和象山景區,可以說在旅遊資源上也是得天獨厚。
桂林旅遊2019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桂林旅遊2018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桂林旅遊2019年主要參股公司業績
但是好資源並沒有轉化為大收益,桂林旅遊在旅遊資源開發上顯得較為滯後,2019年旅遊收入僅為5.5億,毛利為2.2億,毛利率為39.7%。
近幾年來旅遊收入結構和來源幾乎沒有變化,稍有亮點的是與宋城演藝聯合投資了「桂林千古情」項目(占股30%),每年都能獲得一千萬左右的投資收益。
- 桂林旅遊經營數據:
點評:桂林旅遊主要賺錢的3項核心資產中的兩個人造項目——兩江四湖、灕江大瀑布飯店都建成於2002年 (還有一個銀子岩景區是天然的喀斯特溶洞),都是李局長當年主政桂林時期的主要政績,此後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旅遊開發長期停滯。此類國有的地方旅遊企業能否良好發展,不僅取決於管理團隊是否有足夠的進取心(現在「只要不犯錯」為導向的國企管理者很多),也很大程度上受整個城市發展水平的影響。
三、南京旅遊集團
南京旅遊集團作為一家新近組建(2017.11)的大型市屬旅遊企業,2019年總資產達422億,但基本沒有做過什麼知名旅遊項目,在2019、2020連續兩年被評為所謂「中國旅遊集團20強」(也就是依據2018和2019年收入),以下我們用詳實的數據看看它真實的旅遊相關業績。
從收入結構來看,南京旅遊集團收入結構中占比最大的是貿易,2019年占比57.05%,主要是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化工原料等的進出口貿易和內貿業務。其次是商業會展,2019年占比24.78%。
歸屬於旅遊及酒店的2019年收入僅為6.46億,主要為景區、酒店、旅行社、物業租賃收入,占比僅18.17%,毛利為2.5億,毛利率38.64%。
南京旅遊集團2017-2020.Q2收入結構和毛利情況
但即使這6.46億元中,也有部分並不符合我們對於「純旅遊收入」的標準,比如有部分酒店屬於城市酒店。剔除這部分收入後,2019年純粹的旅遊收入僅為5.62億。以下為南京旅遊集團的景區和酒店收入明細。
南京旅遊集團下屬景區2018-2019年經營情況
南京旅遊集團下屬酒店2016-2019年入住率和收入情況
目前南京旅遊集團主要投資為南捕廳城市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為19.5萬平方米,歷史上該片區曾是明朝手工業繁盛的居民市肆。一期為"甘熙宅第"文物保護範圍,占地約 3.2 萬平米,總建築面積約 6.6 萬平米。二、三期也已完成。南捕廳四期占地約12.13萬平米,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8.25萬平米,計劃打造成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南京旅遊集團投資在建旅遊項目
南捕廳四期效果圖
- 南京旅遊集團經營數據:
點評:南京旅遊集團是不少新成立的省屬、市屬旅遊開發集團中較為典型的,大量資產劃撥整合,大手筆的投資,但實際效益非常有限。以5億多的旅遊收入,能連續兩屆擠進所謂「中國旅遊集團20強」再一次刷新了下限。
第五章 頭部景區運營企業
目前主要的上市景區公司有:黃山旅遊600054(16.07億)、峨眉山000888(收入11.08億)、麗江股份002033(收入7.23億)、恐龍園833745.OC(收入6.53億)、九華旅遊603199(收入5.37億)、天目湖603136(收入5.03億)、長白山603099(收入4.67億)、張家界000430(收入4.25億)等,基本都屬於國內頭部景區企業。但畢竟經營區域局限在景區周圍,所以從收入規模來看,除了黃山外,基本都不夠看。
此外還有部分非常優秀的未上市景區,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橫店影視城和靈山集團,以下就來具體盤點一下它們的經營情況。
一、黃山旅遊
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上市景區企業,可稱之為「現金牛」。占著稀缺資源「靠山吃山」,以不到50億的資產獲得16億的年收入和7億的毛利。
黃山旅遊2019年收入和成本結構
細看收入結構中的毛利率,旅行社5%的毛利基本上虧定了,酒店30%的毛利也就在盈虧之間,真正來錢的還是毛利高達80%以上的索道和園林開發業務。所謂「園林開發業務」實際是門票分成,黃山旅遊按照門票收入扣除門票製作成本、保險費、黃山旅遊風景資源保護基金、並交納營業稅後,與景區管委會各按50%分配。
- 黃山旅遊經營數據:
點評:黃山是中國絕大多數依靠自然資源的旅遊景區的縮影,收入利潤都不錯完全是因為鄰近長三角富庶之地的區位優勢。此類傳統景區的經營效益完全依賴門票、纜車、交通等基礎性收入,靠壟斷自然資源,而不是自身開發能力賺錢,是旅遊業發展的痼疾。隨著景區門票減免政策的持續深化,這種獲益模式早晚都會被打破。
二、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是橫店集團的下屬旅遊板塊,與公眾認知不同的是,橫店主業並不是旅遊,而是一個總資產高達823億,營業收入605億,凈利潤19億(2019年數據)的大型集團公司,下屬上市公司達6個。橫店東磁是橫店起家的企業,在磁性材料方面長期居於行業龍頭地位。
橫店集團下屬上市公司
橫店集團2018-2019年收入情況
扯遠了,說回到橫店影視城。
浙江東陽市橫店鎮原本只是一個交通不便、沒有任何旅遊資源的窮鄉僻壤,在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帶領下,經過二十餘年無中生有的建設,成為亞洲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影視基地,譽為「中國好萊塢」。
橫店從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香港回歸獻禮片《鴉片戰爭》而建廣州街香港街開始,連續投資近78億興建了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華夏文化園、明清民居博覽城、夢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禪寺、橫店國防科技園、春秋·唐園、夢外灘等十餘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100餘座大型室內攝影棚,形成影視製作、影視服務和影視旅遊互補共生的完整產業鏈。
中國影視外景基地成規模的有上百個,真正能盈利的極少,能成為全國性旅遊目的地的更是只有橫店影視城一個。橫店的旅遊業態非常豐富完善,觀光休閒、演藝體驗、住宿餐飲一應俱全,做精做強。
所以橫店的成功靠的不僅是資產龐大,還有高超的商業操盤和運營能力。橫店影視城操盤手殷旭從2001年到橫店組建了橫店影視城,操盤二十年,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是筆者非常欽佩的老一輩實戰家。
橫店影視城2019年總資產120億,收入為22.3億,其中門票收入8.3億,僅占34%,其他為酒店、餐飲、交通、文創、商業租賃等收入,凈利潤5億。
橫店影視城2017-2020.3年旅遊業務情況
- 橫店影視城經營數據:
點評:橫店影視城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傳奇之作,但它是時代與企業家精神的結合,是不可複製的。它證明了,不依靠天然資源,不依靠國外IP,依然可以靠實幹精神做出第一流的旅遊景區,造福一方百姓。
三、無錫靈山集團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景區運營企業,就是業內作為小鎮開發和宗教景區開發的標杆——無錫靈山集團。他們的幾大知名項目:靈山大佛、梵宮、拈花灣,都是業內追捧膜拜的對象,而且這些項目都是在太湖之濱的荒山野嶺上「無中生有」的。能夠在純國有體制中做出讓世人刮目相看的創新作品,全國也獨此一家,掌門人吳國平也成了行業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師之一。
靈山的每個作品都是打破行業固有定式的絕對創新。1997年建成的靈山大佛通高88米,是當時世界第一大佛、中國最大的青銅鑄件。由已故的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自進行「五定」,即定點、定形、定名、定位、定向。
靈山大佛
靈山勝境二期項目的核心,2003年建成的大型動態青銅群雕:九龍灌浴,是中國第一個集合聲光電的大型青銅鑄件,也是當時技術含量最高的旅遊作品。
九龍灌浴
2008年建成的梵宮把中國傳統和佛教文化和西方教堂、宮殿的元素進行了結合,是中國宗教主題建築的一大創新,也是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氣勢恢宏的建築和瑰麗璀璨。是一個由眾多國內頂級工藝美術大師打造的奢華精美又極富藝術氣息的宮殿,號稱東方羅浮宮之言不虛。
梵宮
2015年建成的拈花灣又打破了中國旅遊小鎮必須是明清建築風格,必須做老、做舊、做土的固有定式,打造了一個日式奈良風格,融入佛家文化和江南水鄉元素、全新、唯美的小鎮。此後各地開發商蜂擁而去抄襲,有的請了原班的設計公司,但依然是東施效顰。
拈花灣
此後靈山集團又對山東曲阜「尼山聖境」和陝西漢中「興漢勝境」項目進行了複製輸出,產生了一些策劃規劃設計等諮詢收入。
靈山集團客流和住宿情況 2017-2020.3
從經營業績來看,截止2019年,靈山集團實現了654萬遊客量,12.7億收入,5.6億毛利,44.3%的毛利率。但以117.6億的總資產,44.8億的凈資產,只實現6000萬的凈利潤,經營效益實在太低。贏了面子,輸了里子。
- 無錫靈山集團經營數據:
點評:突破定式和創新產品在中國的旅遊業中是最稀缺的。作為一家全資國企,如何把政治性文旅項目做出群眾喜聞樂見、業內爭相學習考察的商業性效果,對各地的省市級旅投企業是可以參考學習的案例。
第六章 涉旅酒店企業
旅遊住宿是旅遊的一個重要場景,但是大部分中國酒店企業更注重城市商務市場,在度假產品思維上較為落後,目前主要的度假酒店品牌多為外資品牌。深耕這一領域的大型國內酒店集團,筆者只注意到2家:開元和君瀾,以下介紹一下它們的相關經營數據。
一、開元旅業集團
開元旅業集團是1988年起步的國內老牌酒店集團之一,發展至今業務橫跨酒店、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商業租賃、建設、貿易(有色、化工)等領域,酒店資產主要在香港上市公司開元酒店(1158.HK)。在2019年「中國飯店集團60強」中,以44785間客房量,排名第13位。
細數開元的度假酒店品牌系列,開元度假村(14家)於2004年推出,開元觀堂(8家)於2011年推出,開元芳草地鄉村酒店(4家)於2016年推出,開元森泊(2家)於2019年推出。從常規的商務度假,到文化主題酒店,到鄉村休閒度假,再到親子度假綜合體, 能看出開元的度假理念在一點點更新疊代。
開元度假品牌系列
特別是開元森泊項目(仿自法國PVCP),突破了傳統酒店局限,把室內水樂園、室內花園、室內親子樂園、室外拓展等親子遊樂體驗與酒店、木屋等住宿產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集「遊樂+酒店」於一體的度假綜合體,在業內引起了相當的關注。近期獲得了港中旅3.91億元投資收購開元森泊34%股權。
開元森泊
開元酒店收入為19.3億,毛利5.7億,毛利率為29.3%。其中38家自營酒店(2家自有、36家租賃)的經營收入16.9億,178家委託運營酒店的管理費收入2.38億。
開元酒店2018-2019年經營情況和收入結構
由於其中要剔除占收入大部分的城市酒店,景鑒智庫搜集到開元所有自營度假酒店的經營數據如下(客房收入以客房數量、均價和入住率三項數據推算):
由於酒店的非客房收入(餐飲、會議、服務等)占比與客房收入相近,開元酒店2019年的純旅遊收入(度假酒店)估算應在6億左右。
開元旅業集團經營數據(旅遊板塊數據為估算):
點評:開元是在度假領域走在較前面的國內酒店企業,在國內數十家成規模酒店集團在城市酒店領域激烈競爭時,積極開拓度假市場,前瞻性眼光和跨界思維非常值得同行學習。但是2019年才6億左右的純旅遊收入(何況很多度假酒店是近幾年才開的),就能在2009-2020年連續12年以上霸榜所謂「中國旅遊集團20強」,讓人對評選依據和標準越來越摸不著頭腦了。
結尾了,說說感言。
這個系列從去年年底連載至今,並沒想過會寫這麼長,原計劃年前就能收尾。確實,旅遊行業非常龐雜,連同本篇一共盤點了將近40家知名企業,這樣才能大概勾勒出行業全貌,最終給出的行業排名也才有說服力。所以本系列對數據量需求極大,特別是大量非上市企業數據和資料均為獨家首次披露,搜集耗時頗久。發表後收到很多業內朋友和企業的聯繫交流,也非常感謝讀者們的支持。
這樣的行業整體研報,以及中國旅遊企業的排名,景鑒智庫將每年發布,希望能為行業去偽存真貢獻綿薄之力。
本系列最後的收官,盤點一下產業鏈的末端,也就是傳統旅行社和OTA(線上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cy)。
第七章 旅行社和OTA
一、傳統旅行社
中國最有消費能力的旅遊客源當然來自於 北上廣三個一線城市及周邊地區,所以這裡也是大型旅行社企業集中之地。除了上文已介紹過的國旅、港中旅、中青旅三大國字號外,還有以下的一些以傳統旅行社為主要旅遊收入的大型綜合性企業,以及大型旅遊產品批發零售商。
1、北京首都旅遊集團
首旅集團旗下的首旅酒店主要為城市商務型酒店,所以其主要的旅遊收入來自旅行社,主要為中國康輝旅行社和北京神舟國際旅行社,均為歷史悠久的全資質大型旅行社集團,以百億級的營收規模居於行業前列。其旅行社板塊近三年經營指標如下表:
首旅集團也經營著部分景區,如海南南山文化旅遊區、寧夏沙湖生態景區、北京野生動物園等景區項目。經營業績如下表:
綜上,首旅集團2019年純旅遊收入為123.89億元。
未來首旅集團最大的文旅項目非北京環球影城莫屬,這個項目總投資超500億,由北京首寰(70%)和環球(30%)共同投資,而首旅集團是北京首寰的大股東(51.93%),截止2019年帳面在建工程已達265.70億元,預計2021年5月開園。
首旅集團經營業績:
2、錦江國際集團
錦江國際集團(簡稱:錦江集團)在各方面都與首旅集團很相似,都有千億級資產規模、多個上市平台,都有很強的酒店板塊、旅行社、汽車服務等主營業務,而且都是國際級主題公園的業主股東方(上海迪士尼)。其收入結構如下表:
此外錦江集團還在上海迪士尼的主要業主方上海申迪集團中占股25%,屬於小股東,故不合併收入。
錦江集團經營業績:
3、上海春秋國旅集團
春秋國旅的旅遊收入全部來自於旅行社,2019年旅行社營業收入565,746萬元,利潤總額19,323萬元;2018年旅行社營業收入527,460萬元,利潤總額15,915萬元。
春秋國旅經營業績:
4、廣州嶺南集團控股
廣州嶺南集團控股(簡稱:嶺南控股 000524.SZ)直屬於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市國資100%),其核心企業是控股子公司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還有部分城市酒店和計程車業務。其收入結構如下表:
據此,2019年純旅遊收入為69.04億元。
嶺南控股經營業績:
5、眾信旅遊集團
眾信旅遊集團(簡稱:眾信旅遊 002707.SZ)是全國最大的旅遊批發商之一(渠道),也是國內前列的全國性大型旅行社(零售),特別在出境游上具有較強的優勢。其收入結構如下表:
由上可見,眾信旅遊的出境游收入占比近90%,這也是它在疫情後損失慘重的原因。
由於整合營銷業務主要為商務會獎、公關策劃、品牌管理、展覽展示等,其他行業產品主要為移民服務和貨幣兌換等,都非旅遊業務。故純旅遊收入僅計入出境游批發零售和國內游的收入,2019年計115.85億元。
眾信旅遊業績:
6、凱撒旅遊
凱撒旅遊(000796.SZ)也是一家非常知名的大型出境游旅行社,與眾信相反的是,它零售為主,渠道批發占比較小。此外還有較大規模的航空鐵路配餐業務收入。其收入結構如下表:
由上可見,凱撒旅遊2019年的旅遊收入為49.20億元,且毛利率較高。
凱撒旅遊業績:
二、OTA
OTA(線上旅行社)是一般普通人認知度最高的旅遊企業,從00年代初的萌芽,到現在經過近20年的市場洗禮,各路資本的拼殺合縱,市場逐漸向大資本集中,處於攜程和美團兩大寡頭競爭局面。飛豬和途牛不再得到大量資本輸血,逐漸衰落。而一些得不到進一步資本加持的平台,比如港中旅的芒果網、中青旅的遨遊網、景域的驢媽媽基本處於流量極度萎縮,完全不入流的狀態。
1、攜程
攜程系版圖業內基本都很清楚,不用多介紹了,以下這個圖基本上可以一目了然(此圖略舊,股權占比已有變化)。
攜程最新股權結構(2020年):
攜程經營業績:
攜程356.66億元的年收入,無疑在本次旅企盤點中居於首位。而且由於攜程在一超獨大的地位,在所有OTA企業中只有它是持續盈利的。
2、美團點評
美團點評(3690.HK)這幾年在OTA領域可謂異軍突起,增長極快,雖然離行業老大還差不少,但有222.75億元的年收入,老二的位置已坐得穩穩的。收入結構如下表:
美團點評經營業績:
3、同程藝龍
同程藝龍(00780.HK)2018年合併上市,以盈利的「同程網絡「與」藝龍「整合,剝離了虧損較大的」同程旅行社「(出境游、郵輪、周邊游、國內游、景區、旅拍等業務),主營「機+酒「的標準化業務,實現扭虧轉盈。
2019年實現收入73.93億元,如果加上未上市的旅行社板塊應在百億左右,居於OTA的第三階梯。收入結構如下表:
同程藝龍經營業績:
4、途牛
途牛(TOUR)從過去最紅火時年收入百億級的前列OTA(2016年105億),淪落至今在22億左右徘徊,只能算是四流的平台了。網際網路企業規律就是不進則退,缺乏資本輸血,預計未來途牛還會持續衰退。
途牛經營業績:
綜上對各家主要OTA的盤點,如果以階層劃分,第一和第二階分別是攜程和美團,年收入為300億級和200億級;第三階是同程藝龍和阿里飛豬(暫無詳細財務數據),規模推測在100億左右;第四階就是途牛了。
瘋狂融資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OTA也逐漸回歸到盈利上,過去很多用錢買收入、虛增體量,卻付出巨大虧損代價的做法,也已經一去不復返。
任何行業的網際網路企業,一般只有頭部才可能獲取流量和利潤,其他大多都處於虧損、甚至巨虧狀態。對於旅遊行業來說,那些連上市都擠不進去,又長期缺乏資本的不入流OTA,逐漸失去投資價值,終將消亡。
三、八卦篇
景域-驢媽媽
景域集團及旗下的OTA驢媽媽自從2016年從新三板退市之後,再也未公開經營業績,連續多年聲稱香港上市,也是「有風無雨「。2017年10月,原戰略投資入局的大股東錦江國際集團棄股全部拋售(當時景域給出的解釋是,錦江集團轉讓股份,或意味著景域集團海外上市步伐日漸臨近)。融資方面,自2017年底獲得豐盛控股(00607.HK)投資後,再無融資信息。而豐盛集團在2018年底曝出債務違約,幸獲政府救助。
這樣一家經營業績無法滿足上市要求,被大股東棄股拋售,融資又已斷流的企業,並不適合與以上企業放在一起對比,所以權且單列一個八卦篇以饗讀者。誰讓人家是連續很多年的所謂「旅遊集團20強「呢?
最近所謂的「香港上市「
總算有了點眉目,2021年3月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了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起訴景域集團的二審判決書(終審)。全文如下:
而此次華策影視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為:判令景域公司提供以下完整資料供華策公司查閱並予以複製:
1、景域公司2017年度至今關於對外投資、海外上市兩項事宜所形成的全部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
2、景域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財務審計報告;
3、景域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經由各股東認可的會計事務所編制的年度財務報表;
4、景域公司自2017年至今往來金額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的銀行對帳單(對帳單上應可見對方帳戶名稱)、銀行明細帳;
5、景域公司2017年度至今尚未歸還的借款部分的借款合同及對應的抵押合同、擔保合同、質押合同、銀行流水;
6、景域公司2017年度至今對外投資明細、對外投資的投資協議、資產評估報告;
7、景域公司2017年度至今與海外上市事項相關的合同、資金往來、境外股東名冊等相關資料。
也就是說,景域連每年的財務審計報告都沒給這位股東看。而華策對景域2017年後以「投資「和」海外上市「為名義的資金騰挪深表懷疑,要求對帳和查閱相關文件,也遭到了無視。矛盾私下已無法調和,鬧上了法院。最終法院大部分支持了華策的請求。
這股東當到如此田地,看得我真心心疼……
結尾扯偏一點八卦,聊作輕鬆笑聞。
尾聲
文旅行業目前魚龍混雜,各路忽悠招搖撞騙甚多,某些官方機構罔顧真實的排名有很大責任。那個「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官封,成為某些徒有虛名、卻無資本的企業到處忽悠項目撈錢的包裝。
筆者也希望通過本系列研報,讓專業讀者們能清晰了解到行業主要企業的情況,特別是偏遠地區、消息比較閉塞的政府和企業領導更應真切了解行業格局。能吹不代表真有實力,企業大也不代表企業強,真正能做出優秀旅遊產品的企業其實業內屈指可數。而在資源方面、資本方面都占有巨大優勢的各級國有旅遊企業,目前表現大多平平,未來任重道遠。哪些企業的資產結構和商業模式值得學習,各個成功和失敗的文旅開發案例也在景鑒智庫往期文章中詳細分析了很多,供大家參考。
話題互動
您對中國旅遊企業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