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了,翻拍《流星花園》居然還能火......

2022-04-02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2021年了,翻拍《流星花園》居然還能火......

第3491期文化產業評論

1995年漫畫《花樣男子》出版,流星雨開始劃破亞洲各國的天空,在翻拍了7版後,泰版《流星花園》仍然風靡全網,捧紅了一眾泰國演員,泰版花澤類扮演者開通微博4小時,吸粉20萬。這麼一個老套的劇情為什麼能經久不衰,長久奏效?這得益於其包容多元的設定和與時俱進的改編,而更重要的是它有一個灰姑娘故事的經典內核。

作者 | 圓圓點了點頭(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艾利斯頓商學院的流星雨,下到了泰國的清雅高中。

現在,向你們迎面走來的不是要給杉菜送遊戲幣的中國道明寺2018版分寺,而是喜歡在夏天穿貂的財閥的兒子們。

這裡的杉菜不是敢愛敢恨的大S,而是同樣很勇的Gorya,雖然沒有端木磊送的美特斯邦威,她卻依然閃耀晚宴,贏得眾人的關注。

沒錯,這就是泰版的《流星花園》。難以想像1995年誕生的愛情故事,經歷了7個不同的版本,在魔幻的二十一世紀仍然奏效,無數人擦著嘴角的眼淚,大喊「人總是會反覆愛上花澤類」「沒有人不愛小狗」。

瑪麗蘇愛情故事可能會過期,而《流星花園》永遠處在最佳賞味期,這不是羅曼蒂克的永恆史,而是灰姑娘的魔法。

泰版花澤類

長壽的《流星花園》:20年流行,7版翻拍

1995年,日本漫畫家神尾葉子出版了漫畫《花樣男子》,一舉霸占了日本第一暢銷少女漫畫的寶座。

隨後2001年,中國台灣將其改編為電視劇《流星花園》,一舉打破了台灣電視劇收視記錄,並保持到2006年才被《王子變青蛙》所打敗,至此《流星花園》開始了在亞洲長達20年的流行。

2005年,日本TBS播出了由井上真央、松本潤、小栗旬等人主演的電視劇《花樣男子》,捧紅了一眾主角,讓無數粉絲真情視感地期望松本潤和井上真央步入婚姻的殿堂。

居然真的有人花308元買松本潤和井上真央結婚的假消息

超高人氣甚至促使日本將故事續寫到了F4之後的C5。

日版續寫之作《花過天晴》

2009年,由李敏鎬、具惠善、金賢重等擔任主演的韓版《花樣男子》再次為「富家公子與平民少女」的幻想注入活力,雖然劇中的服道化在現在看來令人皺緊眉頭,但當年確實火遍每個學校的小賣部。

而內地版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堪稱90後的集體回憶,在校女生可以背不出圓周率的後六位,卻不能接不上「我不是拽」的下一句——「我是憤怒!」。而2018年內地再次翻拍《流星花園》,由沈月、王鶴棣等人主演的低配版本為內娛貢獻了「為愛充遊戲幣」的名場面。

沈月版《流星花園》名場面

此後,越南以辣眼睛的形式接過了了翻拍的接力棒,而現下火爆的泰國版已經是第7版了,至少看過兩遍的觀眾已經能熟背接下來的劇情了,卻還是忍不住為花澤類的絕美痴情流淚。

「假白馬王子」花澤類和平民少女真好磕

沒有偶像劇,能簡簡單單就長壽

具先生能和大S再續未盡的前緣,原因在於20年前大S留下的電話號碼穩定有效,而《流星花園》如電話號碼般老有所為,絕不是靠穩定、不變帶來的。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和隨時而動的改編賦予了它強勁的生命力。

不斷更新的設定和劇情

每個版本的《流星花園》都有其本土的、時代的特色,一版更比一版強的進化是它常看常新的秘訣。

台版走在時尚潮流的前沿,日版展現的是吵吵鬧鬧、又有點無厘頭的日式青春,韓劇的財閥背景吻合了人們對於韓國社會的刻板印象,被稱為山寨版「雷陣雨」的內陸版則走的是小成本、寫實路線。

網友做的男主服裝變遷史

在不改變原著大綱的前提下,此次的泰版做了許多具有泰國影視特色的改編,在劇情和設定上做出了新意,首先在背景設定上,泰版F4中的道明寺是泰國最大財團集團的唯一繼承人,花澤類是醫學世家的繼承人,西門的家族從政,M.J則是黑道太子爺,言情小說的標準設定在符合泰國現實的同時,也為劇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貴氣感。

相比其他版本刻意為之的炫富行為,泰版的貴族氣息流動在每個角落,F4從穿搭到配車、住宅,無一不閃耀著上流社會的金光,就連劇中一閃而過的小配角新買的包包都是動輒上萬的SAINT LAURENT。

其次是在經典劇情的演繹上,泰版的刻畫更加細膩深入,比如,校園霸凌這一橋段,它以溫和的方式將被霸凌者的絕望和無助展現在觀眾面前。同時,加入了社交網絡的元素,將霸凌的狂歡和匿名帶來的群體心理聯繫起來,給予這一情節以新的時代內涵。

最後泰版的人物設定得到了優化,杉菜仍然是出身平民階層、敢於反抗強權的「勁草」,而道明寺身上霸道總裁味被淡化,成了一個脆弱又有點幼稚的「小狗」形象。

其中最為突出的角色當屬道明寺的媽媽楓,泰版將她身上那種富人階級「惡婆婆」的壓迫感推向了一個新的層面,這種又颯又美的霸道女總裁形象讓棒打鴛鴦的劇情更加符合邏輯,也為人設本身增添了爽感。

迎合了時代的要求

F4的設定精準地在觀眾的蘇點上蹦迪,同時它像一個籮筐一樣很好地囊括了許多時代的新要求。

四個身份各異,類型多元卻同樣帥氣的富二代提供了一場男色的盛宴,極大地滿足了女性觀眾的選妃願望,而兩個高質量男性對女主的情有獨鍾讓瑪麗蘇的程度再次升級。在某種意義上,《流星花園》像極了當下流行的乙女遊戲(指針對女性需求而開發的戀愛模擬類遊戲),恰當地抓住了男色消費的浪潮,用粉絲的話來說就是「他們一起散步,我都能看好幾集」。

成年人:兩個都想要

同時,四位男角色的設定使得愛情不僅僅局限於男女主之間,多人群像刻畫為人物的多樣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觀眾總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當下爆款。花澤類的苦情男二設定,雖是老梗卻讓人無法拒絕;道明寺楓「生人勿近」的凌厲感使鍾愛拽姐的觀眾為其獻上膝蓋:理性清醒的藤堂靜不僅提供了千金大小姐的模板,還上演了一出girls help girls的劇目,呼應女性主義崛起的號召;杉菜的姐妹小優不屈服於金錢的果斷,展現了普通小孩的骨氣。多線交疊,主副cp共同奏響了和諧的樂章。

副cp小優和西門也很好磕

長壽的不是《流星花園》,是灰姑娘敘事母體

脫去差異化的外衣,《流星花園》長期流行的根本原因在於其本質——一個灰姑娘的故事,穿著借來的水晶鞋的辛德瑞拉,在半夜十二點前的舞會上遇見了王子,獲得真愛,這種「爛俗」情節跨越了歷史長河和地域限制,在各個民族和時代為人們所鍾愛,中國文本中最早記載的灰姑娘故事可以追述到唐朝段成式的《葉限》,英國作家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花園》等一系列作品中不斷重複醜小鴨變天鵝的童話,而諸如《海豚灣戀人》《天國的嫁衣》《繼承者們》等韓劇無一不以灰姑娘的逆襲為故事內核。

而灰姑娘故事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其程式化的特徵,即二元對立的思維、固定的講述策略和封閉的大團圓結局。二元對立的結構為故事帶來了衝突和張力,成熟的敘述策略使其相對穩定卻又跌宕起伏,最後團圓的大結局滿足了人們的情感訴求。

二元對立

在灰姑娘型的故事中往往包含兩組對立:善與惡和強與弱,這兩組對立易於理解,在不同的民族當中都有著相對一致的理解和期待,人們普遍希望善的、弱小的一方戰勝惡的、強的一方,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流星花園》當中,最初杉菜代表善良的弱者,道明寺則站在強大的惡勢力一方,在受盡愛情的苦後,道明寺反而變成了愛情里的「落水狗」,而道明寺的媽媽楓繼續發揮惡人的作用,刁難弱小無助的灰姑娘,這些情節使觀眾對灰姑娘的同情被加深,激發了觀眾的接受熱情。

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善惡雙方的力量發生轉變,這一過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符合人們心中的善惡定勢,使觀眾獲得心理上的快感。

固定的講述策略

灰姑娘型故事主要圍繞灰姑娘的活動軌跡展開,形成了便於講述者講述和接受者接受的故事情節:灰姑娘受到虐待-在他人的幫助下,華麗出席晚會-被王子尋找-迎來幸福的結局,不同的版本會增添或修改細節,但基本的情節不會改變,相對穩定的敘事模式一方面使傳受雙方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愉快體驗,另一方面也便於故事在人群中轉述。擴大影響範圍。

同時,灰姑娘型故事中常常以三為度,讓灰姑娘經歷三次反覆、三道難題或三次考驗,在格林童話中,有後母三次出題刁難灰姑娘、灰姑娘三次從王子身邊逃走等。而《流星花園》中杉菜經歷了校園霸凌、婆婆刁難、愛人失憶這三次考驗,形式相同、內容卻不同的三段波折將變化與重複融為一體,重複的規則強調了故事的精神,變化的內容賦予故事鮮活的靈魂,使故事迴環往復,跌宕起伏。

杉菜衣服上的英文表明了她的性格:「更好的我正在到來」/「告訴他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年輕的愛」

封閉式的大團圓結局

善惡對立,弱者戰勝了強者的對立,使灰姑娘型故事必然走向幸福圓滿的大結局,這個封閉的大團圓結局一方面讓觀眾的情感期待得以實現,加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普世價值觀。而出於認同和推崇,人們會自覺傳播。

另一方面,它代償性地實現了集體的人間理想,以奇蹟的方式使小丑鴨變天鵝,失憶者恢復記憶,起到撫慰人心的效果。

結語

只要灰姑娘的故事沒被觀眾厭棄,《流星花園》就永遠有人觀看,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寮國版、緬甸版、柬埔寨版《流星花園》吧!

參考文獻:

1. 高艷芳. 灰姑娘型故事的敘事結構探討[J]. 湖北社會科學,2019(2):132-136.

DOI:10.3969/j.issn.1003-8477.2019.02.018.

2. 吳擎.20年了,亞洲人還在迷戀《流星花園》.不值得影評.

3. 龍承菲.偶像劇會過時,但《流星花園》不會.毒眸.

4. 謝明宏.《流星花園》里的20年亞洲風雲.娛樂硬糖.

話題互動

您對《流星花園》多次翻拍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群

推薦收聽

中國男足的輿論環境為什麼這麼差?

創始人卷錢跑路,萬門大學暴雷早有預謀

看完林黛玉發瘋文學,發瘋的竟是我自己

被售後壓垮的泡泡瑪特,還能成為迪士尼?

《新蝙蝠俠》救不了市場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圓點了點頭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4e975a09df9f2b8cc2d31b9f39c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