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風向變了以後,俄軍重新打出自信心,輪到俄羅斯不想停戰了?

2023-12-19     科羅廖夫

原標題:俄烏風向變了以後,俄軍重新打出自信心,輪到俄羅斯不想停戰了?

德國《圖片報》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俄羅斯計劃將「特別軍事行動」延長至2026年,在完全控制烏東四地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向西推進,控制哈爾科夫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扎波羅熱州的大部分地區。

言語之間,儼然一副俄烏風向變了以後,輪到了重新占據優勢的俄羅斯不想停戰收手,想要繼續打下去的觀點。

【俄軍要在2026年底前,拿下第聶伯河以東的哈爾科夫、扎波羅熱等地區】

按照他的說法,最近俄羅斯釋放的一切「友好信號」,並不是在為停火休戰做準備,而是在為自己的軍事行動制定新的中期計劃。該計劃一共分為3個步驟:

第一,到2024年底,在實現完全控制頓巴斯地區之後,俄軍計劃向西推進,到達哈爾科夫州的奧斯科爾河。

第二,到2026年底,向西推進至第聶伯河,拿下扎波羅熱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哈爾科夫州的大部分地區,包括一些重要城市,但不會跨過第聶伯河。

第三,在赫爾松方向,基本保持戰線不變,俄軍將沿第聶伯河進行防禦,而不是跨河進攻赫爾松右岸或者敖德薩州。

【去年6月,俄羅斯提出特別軍事行動第三階段目標:拿下敖德薩等沿海地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去年6月,俄羅斯曾提出「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三階段目標,當時他們定下的目標是,在完全控制烏東四地的基礎上,再拿下敖德薩、尼古拉耶夫和哈爾科夫這三個地區,把所有的出海口堵死,將烏克蘭徹底變成一個內陸國家。

那麼按照這位消息人士的說法,俄羅斯將放棄跨過第聶伯河,放棄控制海岸線,並將重點轉向中部的扎波羅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一線,同時在赫爾松方向加強防禦,再加上拿下北部的哈爾科夫地區,總體形成「跨河而治」的局面:第聶伯河作為分界線,西部地區歸烏克蘭管,東部則歸俄羅斯管。

【第聶伯河將烏克蘭分為東西兩部分】

儘管這名消息人士透露的計劃有鼻子有眼的,但不得不說,這份「計劃」更像是莫斯科方面放出的煙霧彈,以此來迷惑對手。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當初把第三階段行動的重點,放在控制南部的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地區,就是看重這兩地臨近黑海的位置。一旦控制了海岸線,就可以將烏克蘭變成一個內陸國家,並打通前往摩爾多瓦德涅斯特河左岸的道路,進一步擴大自己在黑海地區的勢力範圍。

而且就目前來看,現在俄羅斯似乎也沒有理由改變這一計劃,除非說去年下半年在赫爾松的失利,讓俄軍徹底放棄了跨河進攻的想法。

只不過,從地理位置來看,雖然依託第聶伯河可以起到易守難攻的效果,但這條河也並非什麼「天塹」,俄軍沒道理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就放棄控制南部海岸線的戰略。

【第聶伯河也並非什麼「天塹」,俄軍沒理由因為赫爾松戰役的失利,就放棄跨河進攻】

現在的情況是,烏克蘭秋季發起的反攻已經逐漸放緩,而且有隱隱轉入「防禦階段」的跡象。外界普遍有觀點認為,明年開春後,俄羅斯很有可能會對烏克蘭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那麼,考慮到這一點,俄羅斯現在在進攻前釋放煙霧彈,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讓烏克蘭誤判俄軍的進攻方向,從而加大烏軍的防禦壓力,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隨著衝突的持續,俄烏雙方在戰線上投入的作戰兵力也越來越多。普京日前在年度記者會上表示,俄軍在超過2000公里的戰線上,部署了超過61.7萬人的兵力。而在前不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對外公布說,烏軍地面部隊的規模接近60萬人。

也就是說,在烏克蘭戰場上,雙方一共集結了超過120萬人的作戰兵力,這可以說是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地面戰爭了。

【普京在年度記者會上強調,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的總兵力達到61.7萬人】

從數量上看,雙方的兵力基本不相上下,而且從目前的戰場局勢來看,其實雙方誰也討不到便宜,烏軍既攻不進去,俄軍也不敢貿然採取行動打出來,雙方基本處於僵持階段。

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現在戰場局勢正逐漸朝著有利於俄軍的方向發展——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消耗,不少西方國家的軍火庫已經接近見底了,很難再繼續軍援烏克蘭。

更重要的是,作為頭號援助國的美國,現在也因為明年大選臨近、國會內部利益糾紛、黨派矛盾等問題,在是否繼續軍援烏克蘭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分歧。

如果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西方提供給烏克蘭軍事援助的力度大不如從前了,那麼理論上講,局勢是非常有利於俄羅斯的。

當然了,現在談論這些還為時尚早,在兵力數量相當的前提下,其實雙方現在誰也無法擊敗誰,基本維持在一種「相互消耗」的狀態。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儘管雙方還會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但總體上還會繼續延續這種狀態,直到其中一方耗不動為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db36817efd23912b42576085c23f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