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毫不羞愧,因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著。我有過後悔,但很少。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並沒有免除什麼。這些年我過的很完整,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著。沒有經歷過別人的旅程,就不要妄自評價他人的人生。——西岡雪子
日本橫濱曾經有一道搖曳了六十年的獨特的風景線,一位臉上塗著厚厚的白粉,化著誇張的深色眼影的女性。
她穿著白紗裙,戴著長長的蕾絲的白色手套,在長達六十年的時間裡都在橫濱街頭遊蕩。人們不知道這個著裝怪異的女子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她要去哪裡,只知道她幾十年以來一直是一個妓女,74歲了還在橫濱街頭站街。
直到一位日本導演給她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上映,人們才知道了這個都市傳奇身後的故事,對這個女子懷以尊重。這部紀錄片叫做《橫濱瑪麗》,她被稱為瑪麗小姐,同時因為她誇張的打扮和高傲的舉止,人們也叫她皇后陛下。
被政府騙局改變的人生開端
瑪麗原名西岡雪子,出生於一個日本富裕家庭。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投降宣告結束。瑪麗的父親是一名日軍士兵,在戰爭中死去了。由於日本女性地位不高,因此她的弟弟霸占了家中的全部財產,並將瑪麗趕了出去。而當時戰敗後的日本國內一片廢墟,經濟陷入危機,人們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工作賺錢,因此她來到了當時的大城市橫濱。到了橫濱的瑪麗,發現雖然工作機會多,但競爭也大,因為沒有錢,她過了一段流離失所的日子。
某一天,她照舊來到街上尋找工作機會,看到了一則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的廣告。廣告上寫著,高收入,包衣食住行,限女性,年齡在18到25歲之間。由於當時日本男性優先就業的政策,女性工作機會很少,這個招聘廣告一經發出就吸引了六萬多名報名的應聘者。
對於當時已經走投無路的瑪麗來說,這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雖然廣告上沒有寫工作內容,但待遇相當可觀,而且是政府在全國的報刊中公開發布的廣告,想必很有保障。她便報名了。但她的國家的政府不如她想像中可靠。
這實際上是日本政府機構——特殊慰安設施協會發布招聘慰安婦的廣告。日本戰敗後,接受了美軍入駐的投降條件。
面對遠離家鄉的大批美軍,為了安撫他們,日本政府專門撥了一筆款項,尋找一批美貌的女性來為他們提供性服務,以減少美軍對日本婦女的侵犯,避免國民陷入大規模的恐慌。日本政府美其名曰維護民族的未來和戰後秩序的地下支柱。
而當時的瑪麗年輕漂亮,會說英語,還有彈琴畫畫等才藝,毫不意外,她被選上了。
身陷樊籠 邂逅愛情
滿心憧憬希望將來能衣錦還鄉的瑪麗就這樣進入了這個囚籠。她和其他被選上的女孩子一樣,一進去就被關在屋子裡由軍隊監管,每天只能等著美國士兵的蹂躪折磨,這些女孩子們被稱為潘潘。
精力旺盛的美軍士兵每天排著隊等著凌辱她們,有的女性一天最多要接待55人。瑪麗由於容貌姣好,氣質出眾,又能與美國人交流,成了潘潘中名聲最響亮的一個,她也因此有挑選客人的機會。
即便在當時瑪麗紅極一時,但這種沒日沒夜出賣肉體的生活始終是宛如噩夢般的存在。
而在這仿佛沒有盡頭的暗無天日的日子裡,瑪麗卻迎來的人生中唯一此次愛情。她與一位美國軍官相戀了。陷入愛情的瑪麗以為終於等到了能將她從苦難中解救中出來人,將他視為今後人生中的依靠。
苦難漫長,幸福短暫,人生往往如是。瑪麗的美夢也很快破碎了。
由於慰安所中混亂不堪的性交易,並且也不採取安全措施,因此在美國士兵中疾病被大規模的傳播。1951年,被美國國內媒體揭露其中的黑暗內幕後,美占軍司令部以該行為是對民主的背叛為由,禁止了該項行為並要求日本將慰安所關閉。
慰安所關閉後,與瑪麗相戀的美國軍官也奉命回國。離別之際,兩人依依惜別,美國軍官送了瑪麗一枚戒指,並承諾會回來娶她。瑪麗對此深信不疑。
慰安所被關閉後,慰安所中的女性被趕了出來,數年來她們被困其中,早已沒有了謀生能力,政府也沒有給她們任何補償。
瑪麗更是無家可歸,生活沒有任何盼頭。而美國軍官的愛情和承諾,是她堅守下去的希望。希望,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軍官走後,瑪麗就在橫濱守著她的誓言,遊走在以前美軍常去的場所,等待著戀人歸來。她還是以招攬客人為生,三十來歲的她仍有一番魅力,也吸引了不少客人。然而容顏終有逝去的一天,年老色衰的瑪麗漸漸鮮有客人,但她還是終日遊蕩在橫濱街頭「拉客」,也沒另謀生路。
用堅守書寫傳奇
當愛人年華老去,容顏凋零,你是否能在人潮中一眼認出昔日戀人?
雖然數十年過去,美國軍官始終沒有回來找過她,但瑪麗仍執拗地相信著當初的誓言。或許是怕戀人認不出他,於是她改變了自己的裝束,希望回到橫濱尋她的戀人能一眼找到她。她將臉塗得雪白,嘴唇染的鮮紅,穿著白紗的裙子。
如此顯眼的裝扮,數十年如一日出現在橫濱街頭的瑪麗,自然引來了當地居民的注意,人們也知道了她的職業。
毫不意外,她遭到了當地居民的歧視和嫌棄。他們不了解這個女人背後的故事,不知道她的辛酸、無奈和堅守,只知道這個終日濃妝艷抹、年老色衰女人,依然從事著一份不甚光彩的職業。
每每她出現,就遭到人們的嗤之以鼻和白眼,人們不願意同她呆在同一個場所,視她用過的器物為毒物,甚至跟美髮店店員說,如果你們還接待她的話,我們就再也不來光顧了。就這樣,在橫濱大部分地方,她都是不受歡迎的存在。
面對諸多嘲諷和不友好的舉動,瑪麗不曾多說過半句。她只是仍舊妝容誇張,服裝隆重,姿態高傲,出現在橫濱街頭,而細數歲月,她足足在街邊站了60年。
一直到了1995年的冬天,瑪麗突然消失在橫濱街頭。或許用了幾十年,她終於明白,再也等不到她的戀人了。
2006年,中村寬高導演在跟拍她十年後,記錄片《橫濱瑪麗》面世,人們才知道這個橫濱街頭女子的一生,明白了她的辛酸、無奈。她雖墮風塵,卻仍敬畏愛情;雖屢獲失望,但仍相信希望;她用執著和堅守的姿態,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後來,她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好友元次郎找到了她,原來她回到了家鄉的養老院。2005年,她離開了人世。
小結:
瑪麗用她的一生堅守著一個誓言,將自己活成了一個都市中的傳奇。雖然生活遭遇了許多困頓、屈辱、誤解和嘲諷,但她很少後悔。她說,回顧往日,我想起的卻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辰。
心中有愛,世界就是溫柔的。但瑪麗的一生,也是日本戰爭機器碾壓造成的慘劇,是那個年代被日本政府坑害的無數悲慘女性的縮影。
在她給元次郎寫的一封信中說到:如果再給我三十年,我會努力做一個好老太太。或許,她想,雖然人生處處是風景,我不後悔這一生,但如果有一次重來的機會,我還是想擁有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7c9a49096bbcc68cd53818a1ff55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