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後真的裝不滿骨灰盒?工作人員揭露火化流程,告訴你答案

2022-02-13     生活幸福

原標題:火化後真的裝不滿骨灰盒?工作人員揭露火化流程,告訴你答案

其親戚死,取柴薪而焚之。——《墨子》

墨子的這句話,講述的便是古代的一種喪葬制度:火葬。在當年極其重視死後哀榮時期,喪葬制度象徵著一個人生命的結尾,所以說無論是窮人家或者是富人家都非常注重死後的哀榮。

人生匆匆幾十年,生老病死在所難免,中國人都講究入土為安。所以說希望用最隆重的排場,讓世間還活著的人記住自己曾經來過這個世界。

從之前流行的土葬到現在奉行的火葬,我們國家整體的民俗與喪葬制度其實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火葬場是個非常神秘的地方。

人們生來就對火葬場有很強的敬畏,那麼火化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流程?而為什麼一個人死後被火化卻為什麼沒有辦法裝滿一個小小的骨灰盒呢?

一、喪葬制度的變遷,以及火葬的聞名

對於喪葬制度的重視是歷來古人的傳統,生老病死不可避免,在數千年的文化傳承里,國人奉行落葉歸根的文化傳統。

就是說在死後無論身處再遠的異鄉,也一定要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中,這是一種對於故鄉的懷念,同時也是一種對於土地的尊重。

中華民族有很多的習俗,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族習俗都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說有的地區奉行天葬,有的地區奉行水上殯葬,土葬,火葬等。

這些都應該存在,但是實際上現代的火葬制度應該還是奉行的比較多的一種制度,中國古代人就對土地有一種莫名的敬畏之情,他們希望在死後被埋進土中,入土為安。

而古代比較常見的土葬其實並不科學,甚至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說也就有了如今火葬的現實。

火葬非常的節約土地,在如今這種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裡,每一塊地都有屬於自己的經濟價值,如果盲目選擇土葬的話,占地面積更大,同時對於家屬的經濟也是一部分很大的負擔。

另外選擇火葬之後也是非常的科學的方式,古代之所以不奉行火葬,是因為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下,人們嚮往往生,不願意在死後破壞屍體。

另外他們相信有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所以說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火葬確實是一個非常便捷的方式,現在在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有火葬場而火葬也是大多數人一生生命的終結。

二、骨灰填不滿骨灰盒,其實和工作人員沒關係

但是由於中國古代千百年的傳說和人們的普遍印象,導致在大多數人的心中,火葬場都是一個陰氣極重的地方。

正常人來到這裡都會覺得非常的害怕,那麼在火葬場工作的工作人員又會怎麼想呢?

實際上對於他們而言,只要在這裡工作的夠久,那麼他們便把火葬場的日常工作看成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常態了。

因為他們的工作便是如此的熟能生巧,有的時候正是因為未知所以才會懼怕,當感覺到熟悉的時候,人這樣的情緒便會沒有。

很多人在把自己的親人送到火葬場的時候,心裡也是萬分悲痛的,看著一個曾經活生生的人被粉碎成了骨灰,被裝在小小的盒子裡。

很多人在看見自己親人骨灰的時候,也都會心存疑惑,有的時候明明是一個大大的骨灰盒,親人的骨灰卻沒有辦法完全裝滿。

他們曾經也對此有過懷疑,有的人認為是因為火葬場工作人員的紕漏,導致一些工作人員沒有保存自己親人的完整性。

而另外有一部分人則是認為,可能是工作人員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但是實際上無論以上的哪種猜測都是錯誤的。

骨灰盒裝不滿本來就是一種常態,畢竟工作人員的日常的工作就是燒毀屍體,他們都是非常具有責任意識的。

只要確定了死者的死亡證明,那麼他們便會仁至義盡,每天在他們手裡經過的屍體數不勝數,沒有必要為難某一具屍體,引起工作的疏忽。

這些本來就是他們自己本身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種對於工作的基本尊重,哪裡有那麼多的疏忽呢?

那麼我們就需要探究一下,為什麼這些骨灰盒總是裝不滿?

實際上在火化之後,火葬廠的工人會將爐子裡面的殘留物全部裝進骨灰盒中,可能爐子上確實會有一些殘留,但是這些殘留也不會很多。

而裝進骨灰盒裡的東西到底又是什麼呢?其實也就是包括鈣磷酸鹽一些礦物質,因為人體的其他成分都會變成氣體和水分蒸發。

從自然中來就會再次回歸自然,只有一些骨頭的成分,在遭到高溫焚燒之後會留下一些鈣化物。

對於逝者而言,骨灰盒是生者的唯一寄託,那麼為什麼拿到手裡的骨灰總是裝不滿骨灰盒呢?

實際上,一個屍體留下殘渣的多少,與其本身的高矮胖瘦以及骨架大小都有很大的關係,男性的骨灰會比女性骨灰多,年輕人的骨灰比老年人骨灰多。

這其中牽扯骨密度的數據,同時也牽扯鈣含量的問題,因此火化者沒有必要去偷去這些毫無意義的骨灰,本著尊重家屬的心態,無論燒毀剩下多少東西,他們也會把這些東西全部交到家屬的手中。

三、火葬場數字化的工作流程,操作也很簡單

另外,火葬場的火化流程其實也是有嚴格規定的,以前火葬場的火化流程都是人工操作的,但是現在為了加入更多高科技的元素,同時也是為了減少工作人員的心理負擔。

全國的大多數火葬場都開始引入了科技化技術的幫助,也就是說在特定的溫度下,工作人員只需要在遠遠的地方操作電腦,就可以通過電腦與機器的設備,將棺材送入火化爐。

他們可以在遠程操作火化爐的運轉,一般來說火化爐的溫度大約在750度到1200度之間,其燃燒的機制大約是我們熟悉的天然氣以及柴油。

通過在讓這些燃料的高能噴火,可以完成對於屍體的一種處理,而工作人員也不需要再親力親為,只需要在遠遠的地方遠程操作控制版面就可以調整溫度了。

對於如今的火葬場而言,這樣的處理方法也確實是非常的個性化的,另外還有就是死者家屬也可以很輕易的與屍體告別。

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將屍體送去火化,將活生生的人燒成粉末是一件非常不人性的事情。

但是為了在近年來增加火葬場的人性化,眾多的火葬場都設定了一些規則,家屬可以選擇在焚燒屍體的過程中與屍體告別,或者是可以觀看焚燒的過程。

一般來說這樣的焚燒從外向內,一般要維持一個小時左右,為了防止出現屍體爆炸的情況,也會在屍體入爐之前,就用刀子先行在上面切割劃破內臟。

而焚燒到最後基本上就只剩骨架,在火葬場中也分為揀灰爐以及扒灰爐,根據不同的燒毀方式以及處理屍體的方式費用以及花費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總結

其實就是如此,人固有一死,如果看開一點,每個人生命的終結點都是一定要進入火葬場的,這其實是一種宿命。

所以說生前無論是財富也好,無論是利益糾葛也好,保持自己的開心是最重要的,而除了這些之外,那些身外之物其實我們都非常沒有必要放在心上。

在火葬場這裡的工作人員,對於每具屍體都必然是投之最大的專業工作態度的,骨灰是死者的留給活著人們的唯一念想,所以說他們必然也會珍惜。

所以說,我們還是不要隨意的猜忌火化場的工作人員,本來來這裡工作就已經是很多人不會選擇的事情。

他們頂著壓力來到了這裡工作,其實就是為了服務人民,他們保持著嚴謹的工作態度,確實值得尊敬。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2b6a33d5c24a809a7f1e812cd6b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