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當中,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極為普遍的支付方式,只要有手機和存款,幾乎就能游遍中國,而不用擔心紙幣不夠的情況,不僅便捷,而且還很安全。
但是古代可沒有移動支付,甚至連紙幣都是宋朝時期才出現,並且一直以來都很少使用,古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乃是銅錢、白銀和黃金,而這3中支付方式當中,銀子在現在的影視劇中似乎是最常見的。那麼古時候的銀子究竟有多值錢,放到現在又價值幾何呢?
>>白銀小史
中國對白銀的發現歷史十分之早,早在4000多年前,白銀就已經出現在了中原大地之上了。只是那時候的白銀,主要是用來作為飾品使用,直到秦漢時期,白銀才逐漸成為了一種貨幣,在市場上開始流通。
彼時的白銀十分貴重,比之黃金價格還要高上不少,這是因為雖然白銀在地層中的儲量高於黃金,但是其性質比黃金要更加活潑,所以地層中的單質銀比之單質黃金要更少,受制於當時落後的開礦和冶煉技術,流通進入市場的白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低於黃金,價格自然也就更高了。
因此,即使到了漢代,白銀也主要用於大宗物品的交易,是朝廷結算國家財政之時才會使用到的等價物,民間則主要還是以銅錢作為主要支付手段。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唐朝,直至唐朝之後,白銀才逐漸流入民間,成為了百姓也可使用的支付方式。
從此之後,白銀也開始被比較廣泛地使用,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白銀產量越來越高,其價值也隨之越來越低。因此,如果要探討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問題,必須以朝代不同來分別探究。
>>白銀價值
先說說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時期吧。首先要說明的是,想要了解銀子的價值,最好是按照購買力來計算。晚清時期時值亂世,銀價起伏極大,不同地域的銀價也不盡相同。因此以相對穩定的清朝中期作為標準。根據記載,彼時清朝一兩銀子,大約可以買到200斤大米左右,按照現在的大米價值,彼時一兩銀子的價值約為400~500元左右。
而明朝則以萬曆年間為例,彼時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到2石大米,明朝一石大約是94公斤左右,2石就是188公斤,摺合376斤大米,以現在的米價來算,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兩銀子,大約是現在的700~800元左右。
而唐朝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則大到超乎我們的想像。根據記載,當時一兩銀子可以兌換一貫銅錢,一貫銅錢就是1000個銅板,而唐朝時期,一斗米僅僅只需要5個銅板,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到200斗米,而唐朝的一斗約為5.9公斤左右,一兩銀子在唐朝可以買到2360斤大米,算下來唐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5000元左右!
而宋朝時期的銀價就比較難算了,首先宋朝經濟發達卻發展不均,東南地方還在用銅錢的時候,農業和商業都十分發達的四川已經因為交易額太大而不得不使用交子了。而且宋朝銀錢兌換也有很大問題,有時候800個錢是一貫,有時候480個銅錢是一貫,總之上下差距十分之大。總的統計下來,宋朝時期一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現在672元~1800元左右,浮動過大,參考意義較小。
>> 結語
不得不提的是,上述的一兩,說的都是歷朝歷代各自不同的一兩,好在自唐朝時期直到清朝,一兩的重量變化並沒有太大,大約為33g~37g左右,取平均值35g來計算,以現在一兩50g作為標準的話,那麼現在的一兩銀子,在清中期相當於700元左右,明朝為1100元左右,而在唐朝時候,一兩銀子就相當於7000元了!如此算下來,你現在的月收入,在歷朝歷代,又是多少兩,能買多少米,養活的了自己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9bf63cc2c4f63cba824e1f51d54b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