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農民除草挖到一箱黃金,被考古專家上繳,價值高達2000萬!

2022-02-27     生活幸福

原標題:山西一農民除草挖到一箱黃金,被考古專家上繳,價值高達2000萬!

《舊唐書·郭子儀傳》中記載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玄宗時期,安史之亂,戰亂不止,社會動盪,禍國殃民。人人為己,搜刮財寶,私吞藏匿,今現寶藏,價值不菲。

正所謂: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每當提及古都、文物等等,大家第一時間應該會想到陝西西安,這座城市承載了我國數千年歷史,而這片大地上也出土了很多文物。

要是將年代向前推,則需要看向它的鄰居——山西,遠古時期人們多聚集於此,五帝中堯舜二人的活動範圍就主要集中於山西。所以說,山西這片土地同樣承載了我國數千年歷史,從堯舜時期到今天,不知道有多少的人傑誕生於此處,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也在山西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和傑作。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山西平魯縣屯軍溝發生過一件奇事,有一位農民偶然在野外挖到一箱黃金。不過,他並沒有將其獨吞,反而在專家的勸導之下將其上交。隨後,專家們為其估值,足足價值兩千多萬。那麼這箱黃金的主人到底是誰呢?他為何將黃金藏在此處且並未取走?

這件事還得從那名姓李的農民說起,

一天,生產大隊組織大家去山溝中除草,這樣便可以開墾更多的農田,方便大家種植農作物。而這個人在除草過程中,意外發現山溝崖壁處有一個破舊的木箱,看起來已經藏在此處許久,上面的文字也已經模糊不清。

老李趕忙將木箱打開一探究竟,

他發現木箱中有大量金黃色的「圓餅」,以及塊狀物和珠子。剛開始他並沒有多想,以為只是銅器,畢竟兩者的顏色看起來差不多,並且他也不知道古人一般會將黃金製成「圓餅」狀。不過,就算是銅器,如此一箱銅也能賣不少錢,可以補貼家用。

於是,老李決定先將木箱帶回家。

在路上,他遇到不少同樣在除草的村民,也不好私吞這些「銅器」,只能拿出一些分給他們,剩下部分皆帶回家中。次日,拿到銅器的村民便立即前往鎮上供銷社,請工作人員幫忙鑑定此物是什麼東西。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村民們得知自己手中的東西為黃金,心中無比激動、開心。但他們不知道,此物屬於文物,應該上交國家。我國對此專門有明文規定,我國境內所有在野外撿到的文物都屬於國家。好在供銷社的工作人員知道這項規定,當即上報文物部門,邀請專家前來調查。

隨後,專家們確定村民手中之物為古人所鑄造的黃金,便在警察的配合之下,去到屯軍溝將黃金一一收繳。在專家的勸導之後,大家也比較看得開,一箱黃金如數上交。

他們將黃金稱重後發現共有70斤重,根據當時黃金價格,再加上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他們推測這箱黃金至少值2000萬元左右。

為了弄清楚黃金的主人,專家們將木箱上模糊不清的文字拓印在紙上,

通過技術處理髮現其中包含「乾元元年」的落款,即公元758年,也是唐朝「安史之亂」開始的第三年。在此之前,安祿山已被其次子安慶緒暗殺,而唐軍也成功收復洛陽,史思明則有短暫歸降。

簡而言之,這時的大唐比較混亂,各地戰爭不斷,百姓受到波及流離失所。在此亂世,人們往往會將財寶埋藏,待戰爭結束再挖出,不然很有可能會被軍隊所搶。由此看來,在這個時候埋藏黃金倒也合情合理。

此後,專家們發現了一個關鍵信息,

在某個金元寶上刻有「柱國魏國功臣張通儒進」。根據史料記載,此人曾是叛軍的一員,負責留守西京。想必這些財寶正是他為自己所藏,只可惜無福享用,最終死於史思明長子史朝義之手,所以這箱黃金才一直保存至今,上千年時光都未被發現。

最後,經過安史之亂,大唐徹底從盛世轉衰,開始走下坡路。唐玄宗李隆基既開創了開元盛世,也為安史之亂埋下伏筆,斷送了大唐國運。歷史漫漫,朝代更迭則顯得微不足道,時代的車輪始終在前進,如果不能跟隨時代發展,則會被其淘汰。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作為後人,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並以此為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f026485382e747625010d41b567a2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