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譜中講:「鷹有捉拿之精」,又有「把把不離鷹捉」之說,那我們在心意拳的練習中如何精通鷹捉之勁呢?
心意拳家田如文師父演練鷹捉四平
一、要學會使用丹田勁。丹田是心意拳的核心力量與指揮控制中心,心意拳所有動作和勁力都是由丹田指揮和發出,而且丹田與身、手、足、頭等要協調一致,一動俱動。在前文《心意拳足法談》中我講到過,大家可以參看。所以要想精通鷹捉之勁也不例外,先得練好丹田,然後用上丹田。丹田形成之後,要在平時將丹田氣養的足足的,形成習慣,隨時保持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當練習鷹捉之勁的時候,在落下的瞬間,利用丹田的前滾之勁,將丹田聚集的氣力貫通到手指梢節,這樣既能藉助丹田形成六合之力,又能將氣力快速灌注到梢節。即《易筋經貫氣訣》中講的:「落點堅硬,勇猛莫敵,賴全身之氣,盡榨一處也。」,又曰:「氣發如炮之燃火,弩之離弦,陡然而至。」,這樣練出來的鷹捉自然勁力倍增。
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師父演示鷹捉
二、兩手互相輔助,力量更大。在練習心意拳中雙手法是最常見的,雙手同起同落或者互相輔助。《十法摘要》中講:「如雙手,則兩手交互,並起並落,起如舉鼎,落如分磚也。」,練習鷹捉時也要兩手配合,落手時後手掌根推在前手腕根處,兩臂相貼夾緊助力。這樣出手既能保護自己的頭、心和兩肋等重要部位,又能增大發勁時的鷹捉之力。
三、欲打落勁,先打起勁,這樣捉拿的更輕鬆。起落是心意拳的核心身法與勁力,心意拳譜中的「起如抽搓,落如鉤阻」,講的就是起勁和落勁。鷹捉練的是手起身落和手落身起,如果在應用的時候直接打落勁,遇到身大力猛者未必奏效。而如果先以起勁往上抽起對方,在對方失重瞬間迅速打出鷹捉之落勁,這樣打人既輕鬆又高效。反過來道理也一樣,如果直接打落勁未奏效,那迅速再補一個起勁,瞬間可以擊垮對方。
四、學會變手和變勁,是精通鷹捉的必備功夫。鷹捉不單單是手指的捉拿之力,也可以變化到其它部位,比如與對方接手時對方間架穩固且力大,就可以快速變換到小臂的斬落之勁,或對方身材魁梧無法用手捉動則可以變勁成手與小臂的齊落之勁,甚至我剛起手而對方手已進我身,也可以迅速變換出肘打的落勁等等,雖然是變勁但都要打出鷹捉之落勁,這也是心意拳常說的「落如鉤阻」,當熟練掌握勁力的轉換變化,加上手法的翻轉與起落組合變化,反覆練習即可掌握鷹捉的靈活打法。只有精通變手和變勁,才能做到真正的「把把不離鷹捉」。
五、可以藉助雷聲以壯氣力。心意拳譜中講:「步步行動剪子股,把把鷹捉髮雷聲」,雷聲是心意拳練習中比較常見的,在技擊中也會用到。雷聲可以配合丹田氣力的爆發而從同時發出,既可以使氣力快速貫通到梢節,又有助力的作用,還可以震懾對手,使其心神渙散,泄氣泄力。心意拳譜中講「摩經摩脛,咦哈響連聲」,「咦」與「哈」就是常用的雷聲之法,比如鷹捉的落勁就是配合「哈」聲助力,可以使發勁的力量大增。
掌握了以上這幾點,不需要刻意去練習手指力量,就可以將鷹捉髮揮出最大效力。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丁寧,1980年生,山東萊陽人,現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訪名師,先從名師學習(李存義傳尚雲祥系)形意拳、(郝為真傳閻志高系)太極拳等內家拳法,後經友人介紹拜于山西祁縣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門下,得師耳提面命,傳授心意真功。近年來經恩師授意廣傳心意拳。在傳習的過程中,本著求真的態度去探究拳術的原理和核心。秉承著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則,以自身實證與師傳印證,與拳譜拳論印證的方式去研習和傳承。並對心意拳、械等體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傳授中善於用傳統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還原內家拳真義。擅長講解丹田功,心意拳譜,易筋經貫氣訣(又名《萇氏武技論》等),內功四經,太極拳論等核心與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