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通訊)國術在武漢,實在沉寂得很,遠不如北平長沙之盛,現在之機關多實行早操制,也有學習國術的,似漸能普遍地發展,這確是個好的現象。河北深縣國術專家張輔卿,為已故形意拳名家李存義的門徒,耿繼善的女婿,因此得二老真傳,故於形意拳術,造詣極深,他如太極、八卦等拳亦有獨到處。記者昨訪晤張君於其生成里十四號寓所,承當延見,張君年已五十餘歲,體格魁梧,精神健旺,一望而知為深有工夫之拳術家,且談吐謙遜不俗。
據謂形意拳相傳為宋岳武穆王所創,至明末清初,有姬隆豐者,修道於終南山,得此拳譜,始傳之於世,故形意門被目為終南派,舉凡五行,連環,龍虎鷹熊蛇燕雞馬猴等形具備,象其外形,取其內意,此拳易學難精,可作終身受用,世俗之練拳者,每以能打人,尤其以能一拳致人之死為尚,實則練拳之主要目的,在求強身,打人不過是其副作用而已,且一拳能打死人,並不怎樣稀奇,即以全不懂拳之人,如碰中別人的要害,亦可致人於死,有何難哉?形意拳的打人,卻不重在打死人,而重在踣人於數尺,或丈許之外,而人不受傷,其方式有兩種,一為「攢天」,一為「掛畫」。所謂「攢天」,即能使被打的人,身不自主地向上躍起丈余高,所謂「掛畫」,即能使被打的人踣於若干步地之外,而任意安置於所欲安置之地位,或使粘於牆壁片時始下是也。此兩種工夫,以「攢天」為最難,惟形意拳第四世師祖李洛能先生(江湖稱為神拳手)能使人躍起丈余,此外則無有能之者。掛畫比攢天略易,形意門諸老前輩,率多能之者。然此均系苦練數十年,始克臻此境地,固非淺學者,所能望其項背者也。若余雖亦有二十二年功夫,能踣人於七八尺至丈余以外之地,然於所謂「鑽天」「掛畫」則尚不能。又此拳因問世不久,故傳至余,僅得七世。
至於太極拳祖師教張三丰,近來經褚民誼等提倡,習者較多,此拳主柔,心存自然,不尚氣力,而用當意,蓋專用氣則易滯,專用力則笨拙,動作不快不慢,不停不斷,如長江大河,不瀉千里,滔滔不絕,所以練習能血液流通,筋骨強健,蓄力養氣,補先天不足,及後天失養,練習日久,可以卻病延年。
八卦掌系清道光之季,董海川訪道雪花山,遇修士傳河圖洛書,按八卦編成拳法,能剛柔相濟,進退互用,以上所述三種拳均為內家拳術,雖其方式各有不同,而其為練氣之術則一,實為天然內功,易得強身健魄之效。
記者請其表演幾套,以廣眼界,張君欣然允許諾,首為形意連環,守若處女,出若脫兔,倏進倏退,閃轉騰挪,式皆連環貫通,次演猴、雞兩形,起伏跳躍,惟妙惟肖,又次演五行劍,柄端絲條,長與劍齊,起舞時絲條與尖相隨,殊屬不易。據云古人劍柄用意,在使劍刺人身,條動生風,使人萬無生理,旬至今日,則已成為裝飾品矣。又張君門徒中,亦多出類撥萃人物。記者親見其徒朱君練太極拳時,頭頂滿碗盛水,竟能運轉自如,不稍傾覆。張夫人系耿繼善之女,家學淵源,尤擅推拿,中風及跌打骨折,經治癒者極眾雲。
「民國日報」瓊崖版19341025
文字整理:一路狂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