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實腿轉還是虛腿轉?

2023-04-06     武術人

原標題: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實腿轉還是虛腿轉?

太極拳練習者對於實腿轉還是虛腿轉的問題爭論很多年了,到底哪個對?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動作的理解上和某師傳下來就這麼練的言論,大家各執一詞,可能永遠沒有答案,如果深入研究到本質,那就很容易理解了。本文就來談談其中的道理。

先簡單描述一下實腿轉和虛腿轉的練法。以右腿在前,左腿在後為例,打拳時,重心由左腿向右腿過渡,當重心到了右腿後,右腿是實腿,左腿是虛腿,此時如果需要轉身的話,就涉及到了用虛腿轉還是實腿轉的問題了。先說用實腿轉,此時右腿為實。腰先動,帶動右腿轉,然後左腿再轉;虛腿轉就是右腿在前為實時,先將重心後移到左腿,讓右腿變虛再轉,然後帶動腰和左腿轉。這兩種轉法各有道理。我跟隨武派太極拳家劉常春先生練拳時,劉師常說:「每一動先問腰,腰先動,同時以右腳(實)腳跟為軸,左腳(虛)腳掌為軸,同時碾地轉動。」,這樣每次在土地上打完一趟拳,地上會形成如「落地梅花」般的腳印。

就以上練法來看,虛實腿轉動歸根結底是腰的轉動改變了重心,重心的變化改變了腳底的虛實,腳底有了虛實變化才能轉動,如果腳底是純實的,那實腿是轉不了的,強行轉只會扭傷膝蓋。以實腿轉為例,腰向左一轉動,重心發生微微變化,右腿(實)腳底變成實中有虛,腳跟實,腳掌虛;左腿(虛)腳底變成虛中有實,腳掌實,腳跟虛,這時兩腿就可以隨著腰動而轉。如果是虛腿轉,那麼就是腰往後轉動帶動重心往後移,前腿由實變虛(虛中仍有實),後腿由虛變實(實中仍有虛),同時前腿開始轉帶動腰和後腿向左轉。所以從根本上講是腰來控制腳的虛實變化和腿的轉動,轉的時候務必先動腰,這也正是拳譜中所說的「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

作者丁寧為來訪的俄羅斯友人表演武派太極拳

說到這裡,對普通的太極拳練習者來說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了,但是想再深入研究的話,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只是外在的腰動能行嗎?如何在轉換時讓身法圓活而不輕浮?如何讓步法既實又靈?如何通過內里進行虛實轉化而不顯露形跡於外?太極拳譜中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所以腰動必須有氣的催動,只有氣足了,腰才不會空轉;只有氣足了,身法才能圓活;同樣氣足了之後,通過胯將氣貫通到腳底,讓丹田之氣擴展到與腳底形成一個更大的「車輪」,進而達到拳譜所說的「輞輞著地,輻輻出力」,這樣腳底自然會隨著氣的貫通而沉實有力。那麼如何讓身法「活」,步法「靈」呢?如果做到虛實轉化而不露形跡呢?這就要靠丹田氣形成的「車輪」靈活運轉以及胯的「平準」作用了,前文《太極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新解》,我已經詳細論述過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武派太極拳家劉常春先生與弟子丁寧練功後師徒合影

如何做到丹田氣足?如何讓丹田靈活運轉?第一是通過太極拳身法八要/十要的練習,讓氣慢慢的聚集到丹田,經過長時間的練習積累,氣會越來越足。不過要注意的是丹田聚氣不是憋氣于丹田,也不是呼吸運氣,而是靠身法的長期配合練習,達到「腹內松凈氣騰然」。第二是通過拳架的長期練習,在身法的配合下,由外形的協調運動逐漸過渡到以內帶外的運動,長期練習丹田可以靈活多變。在掌握了這些的基礎上,對拳勢、步法和太極拳內涵的理解肯定會有質的飛躍。

作者丁寧近照

【作者簡介】丁寧,1980年生,山東萊陽人,現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訪名師,先從名師學習(李存義傳尚雲祥系)形意拳、(郝為真傳閻志高系)太極拳等內家拳法,後經友人介紹拜于山西祁縣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門下,得師耳提面命,傳授心意真功。近年來經恩師授意廣傳心意拳。在傳習的過程中,本著求真的態度去探究拳術的原理和核心。秉承著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則,以自身實證與師傳印證,與拳譜拳論印證的方式去研習和傳承。並對心意拳、械等體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傳授中善於用傳統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還原內家拳真義。擅長講解丹田功,心意拳譜,易筋經貫氣訣(又名《萇氏武技論》等),內功四經,太極拳論等核心與經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dd51a0e54885c97afa90a7d597ae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