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誠信最終害的是自己

2019-12-18     鐫刻的時光

在我們的文化里,誠信似乎從來沒有缺席過。

即使儒家文化沒有占主導地位的時候,抱柱而死的尾生之信,也是被人反覆推崇的。儒術被獨尊之後,立誠守信這個說法,占據了相當重的分量。

國人反覆推崇的五常八德,誠信也在其中有很重的分量。

但是,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做生意,非常缺乏誠信。

清朝的大多數時間,中外的貿易,主要是洋人從美洲運來白銀或者銀洋,來購買我們的茶葉。

原來出口的大宗,還有瓷器,但瓷器在我們的清朝的時候,西方人已經仿製成功,有的瓷器,做得甚至比我們的還精美。

只有茶樹,唯有中國才有,所以,不知為何養成喝茶習慣的英國人,只能到中國來買茶葉。

跟中國人,尤其是福建人商人買茶葉,最令老外困擾的一個問題是,中國人總是喜歡往茶葉里摻沙子。無論怎麼交涉,都是要摻。害得英國人喝下午茶,茶具之中有一個用具是必備的,那就是像細篩子一樣的籮,篩完了,還要洗。

但是,除了中國,沒有別的地方產茶,所以,老外只好忍了。

直到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們連福建的茶農都搬到了孟加拉,終於在印度生產出了茶葉,量產之後,就不再怎麼進口福建的茶葉了,待到連日本人也會生產茶葉之後,中國這個茶葉出口大國,就一蹶不振。

這樣跟老外做農產品生意,不講誠信,大肆摻假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最後的大悲劇,都體現在國人身上,無奈,中國人卻很少接受教訓。

你要說中國人壓根就不會講誠信吧,好像也不是。

他們對待熟人,絕不會摻假。不講誠信的事兒,都是針對外人的。

當然,外人不僅僅是外國人,這個外人分成好些層次,就像費孝通說的那樣,像水利的波紋,一圈一圈的。

內外,都是相對而言的。

外縣人是外人,外省人更是外人。在最外圈的外國人,那自然是最該矇騙的。

我們不能不遺憾地說,這恰是儒家文化人倫結構的要義,內外有別。

誠信,主要是對內講的,對外,則什麼可以通融。對於我們並不認為他們是人的蠻夷,講不講誠信,其實無所謂的。所以,唐初的李靖,對付突厥人,明明已經談好了,達成了協議,卻背信棄義去襲擊人家。這樣的大勝,還被當成經典案例來推崇。

所以,在我們跟遊牧人打交道的時代,我們總是說蠻夷狡詐,但遊牧人卻認為真正狡詐無信的,恰是漢人。

那樣的戰爭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我們中國人,依舊把現代社會的商業貿易往來,視為商戰。

而用在戰場上不大靈光的孫子兵法,被我們的學者跟商家聯合起來,用在經商之中,似乎如魚得水。

孫子兵法明確說,兵以詐立。不消說,這樣所謂的商戰,視對手為敵人,是談不上多少誠信的,使詐倒是常態。

在別人那裡,誠信是商業貿易往來的核心價值,然而,在我們這裡,取巧投機,蒙人使詐,都無所謂,獲利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地球村的時代,我們的文化,是需要改造的。

因為,這樣的文化,被同樣有問題的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給強化之後,對我們自己的戕害,實際上比對別人更厲害

備註: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鳴人之聲》,作者張鳴。圖片來自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sEKI28BMH2_cNUgyt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