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降了
哈
威海的商貸利率降到4.0了
這兩年,這個市場已經用了多少次「史上最」
現在又一個指標刷新了
這個市場,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不會又來一輪刺激
原以為是最低,現在又來一更低
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購房者的猶豫和糾結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過,即使是這種比較讓人迷茫的市場,有些東西還是能把握的
就是我一直說的,好房子就是好房子,它的抗跌抗壓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能給你足夠的安慰
原因也很簡單,供求關係
好房子數量少,這是「供」
而「求」的那一方面卻很多,因為誰都想要住的更舒服
兩相疊加,好房子的保險係數就非常高了
實際買房中,買房就要儘可能地買這稀缺
只是好地段是一種稀缺,好產品也是一種稀缺
大多數情況下,好地段和好產品並不能同時滿足
好地段意味著好配套,買東西方便、上學方便、去醫院方便、公交方便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養出來的,很多人用很多時間養出來的,所以當這些配套養成了,那些房子也都成了老房子
每個人從自身的經歷和處境出發,會有個人化的偏重,這種偏重在兩代人之間表現得尤其明顯
以至於有年輕人在看房過程中暴走:你所謂的好只是你以為,可房子是我住啊
暴走之後要麼妥協,要麼結束本次行程
整個過程很有八點檔的感覺
比較常見的一點是對於醫院的態度
有慢性病的老人,真的是要靠醫院續命,住的離醫院近很重要,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市裡步梯老房子的一樓,無物業無綠化也沒關係
健健康康的年輕人體會不到那一點,看房子就不會那麼在意醫院的距離,而是更多的看小區品質,他們看那種開放的連個綠化都沒有的一棟樓就跟看鬼似的,心裡想著我車停哪啊,停這裡會不會被刮啊
若是從市場整體來看,老房子的庫存大,而且會越來越大,而剛需人群卻非常有限,甚至會出現衰減
老破小的步梯房,其實很多沒有那麼老、更多的沒有那么小
但是跟最近幾年那些注重物業、注重園林、注重人車分流的電梯房相比
其割裂感已經是非常強烈了
現在南向陽台南向橫廳、電梯、人車分流已經成了標配了
由奢入儉難
如果你天天爬樓梯,拎著購物袋爬的累了停下了歇歇再爬,頂多抱怨幾句
但大家的需求都是越來越高、持續上升的,習慣了電梯送你上上下下,不用一個月,你就受不了樓梯了
於是,那些步梯房,就只能持續下沉下沉
還有戶型的問題,雖然說確實有人因為喜好或者身體原因更喜歡傳統戶型,但大多數人的喜好決定著這個房子的流通速度,也就是說決定著你房子賣出去的速度
其實房子跟人一樣,龍章鳳姿還是歪瓜裂棗,一眼就看出來了
只要你別帶著情緒,別賭氣別慪氣
什麼是情緒呢
去年年底我寫文章,說價格在底部摩擦,市場上的好房子還有挑的空間,讓大家抓緊,結果很多人就在後台留言說開發商是我爹,說我跪舔,嘖,我要是有這麼牛的爹,我早就躺平了,還在這裡吭哧吭哧碼什麼字,他們不看我做的市場分析,不看我列舉的實例,也不用腦子,只要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來噴,關鍵是他根本不看我寫了什麼,只想著輸出自己的戾氣,讓人看看他有多無知,有本事你別躲在螢幕後面,有種你出來也寫一篇,擺事實講道理列數據,咱公開互懟
我覺得這種純粹是直腸末端思考,也不是真要現在買房/賣房的
如果是真有需求,情緒主宰就容易誤事兒
今年五月初,市立醫院臨港院區正式啟用,原來總院的部分科室就搬到了臨港院區,多數專家會在兩個院區出門診,疏解了總院區的壓力,也保證了不同區域市民就近就診,當時發了這條消息,就有人在後台留言,說我為了賣臨港的房子拼了,後台說了不盡興還加微信說,一條從市立醫院官方公眾號轉載的消息在他嘴裡成了傳謠,整個微信介面都被他霸屏了,激動的樣子隔著手機都能感受到,後來從他自己口中說出,他在總院旁邊有套老破小在售,臨港院區的啟動會影響他老破小的價格,原來如此
這也是情緒,很多人賣房子不是客觀判斷自己房子在市場的位置以給出一個有競爭力的價格,而是抱著中彩票的心理,就等著哪天有人撞上來
說回來老年人和年輕人對待醫院的不同態度
我的建議是,既然給年輕人買房,那就尊重年輕人的看法,長輩的意見只是作為參考
絕大多數家庭都會隨著人生階段的節點性變化而換房,家庭條件好的頻率高的很多會隨著孩子小學初中高中而一換再換,保守的也是15年左右就會換房
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朋友,有幾個超過15年沒換房的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需求,瓊瑤小說才講天長地久
現階段就滿足現階段的需求好了,而且現在看來比較偏的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配套也會逐漸完善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需求,這話說出來淺白,但真正能站位思考卻蠻難
尤其是家裡有那種買過多套房經驗的長輩,其他人覺得聽他的意見准沒錯兒
但是往往,他推薦的房子考慮了這考慮了那,就是沒有考慮將來要住進去的那個人的需求
如果年輕人膽敢提出不同意見,那就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而且還要憤憤地加上一句:以後後悔了別怪我。害的初次接觸買房這種大事的年輕人更忐忑了
誅心那
我有一次帶一年輕人看房,根據他的需求找了幾套房子,最後年輕人看中了華夏山海城一套70多平的房子
接下來,長輩上場,還沒有進小區就把這裡噴了個狗血淋頭,說這裡的路跟雞腸子似得,早晚肯定堵車,不能住,進去後又哇哇把房子噴了一遍,說是客廳沒窗,這種戶型現在哪能要
說著自己立馬上網,嘩嘩找了幾套房子,讓我帶著年輕人去看
長輩走後,年輕人蹲在地上不動,說長輩找的房子要麼不在自己公司班車線上,要麼是長輩口中重要但對自己毫無用處的學區房,還有的根本超出自己承受能力,根本不想去看
兩代人一起看房子,最不會起爭執的點就是安全性
這一點也推動著近兩年新交房的小區站上了金字塔尖尖的位置
這批房子既有好戶型好綠化好物業,還很新很新
而且呢,還有期房不具備的優勢——現房
但它們的問題就是倒掛
和新房的價格形成鮮明的倒掛
基本沒有例外,或多或少都有點倒掛
沒有辦法,這一批房子出售的時候基本都卡在行情強弩之末
從那之後,行情下滑,原本的賣價就比現在高,若一不小心還有個大稅,高的就更明顯了
這裡,又會出現對價格的爭執
很多年輕人買房只是想要一個舒服的窩,同時不想背負太多負債,不想因為房子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長輩說,你少出去吃一頓、少出去玩一趟不就有了麼,買房子這麼大的事當然要各方面都滿意,怎麼能湊合呢
最終,因為家長的權威,還有的因為需要家長出錢,年輕人只能折磨自己,他們通常會給我發一個表情包:太難了
總會解決的
給你一個夏至的擁抱,煩惱拋開,先去享受最長白晝的慢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