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邦崴古茶山,探究其普洱茶有何特點?

2022-07-13     生茶張

原標題:走進邦崴古茶山,探究其普洱茶有何特點?

邦崴地處瀾滄江以南的崇山峻岭,為瀾滄「五山六水」的扎發谷山脈分支之一,是瀾滄江畔很早就人工種植茶的古老原始沃土。

邦崴是茶山也是行政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在縣的北部,海拔1900米,氣候溫和,自古以來都是重要的產茶之地。

邦崴村古茶樹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種植和零星種植相結合,茶樹品種以大葉種普洱茶為主。

特別是這裡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海拔高度、雨量和溫濕度構成了特別的生存環境,孕育了眾多的古山茶科植物,最終演化為野生古茶樹群落和過渡型、馴化栽培型古茶樹群落。

這些茶科屬植物群體的存在,充分論證了瀾滄江中下流域是古茶樹起源的中心地帶的論說,其中邦崴千年過渡型古茶樹王的驚現和專家的科學論證,對野生古茶樹馴化為栽培型古茶提供了理論和實物直接證據。

到目前為止,在邦崴古茶山有純野生古茶樹,有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型古茶樹,有上千百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

清末,雲南邦崴山就是當時生產雲南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產茶之地。該地區年平均氣溫16.8℃,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山青水秀,最有利於高品質茶的生長。

不遠處瀾滄江邊萬丈懸崖和滔滔江水聲,上百年、千年不等的雲南邦崴山古樹茶古茶林就靜靜地矗立在偏坡的園地里,這是一張什麼樣的畫面?

時過境遷,幾乎被人們所遺忘的雲南邦崴山古茶林經過千百年風雨的洗禮,依然以頑強的生命巍然屹立於峭壁和群山之中,俯視著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滄桑變化,此情此景真令人突發思古之情,感嘆人類生命的短暫和珍貴!

邦崴村作為富東鄉主產茶葉的鄉,不但茶葉種植面積大,茶葉名氣也比較大,但是宣傳還是不夠,那麼多古茶樹,那麼好的茶葉,相比其他同類茶,價格總是起不來。

為了保證茶葉質量,不讓其他茶葉以次充好,邦崴村設立堵卡點,全鄉統一,嚴格把守外來茶葉的進入,確保邦崴古茶山茶葉品質不受影響。

每次在邦崴,總能收集到不同的美景,只因深愛這片村子,美景是次要,茶才是心中真正的愛。

邦崴的茶樹資源非常豐富,在一片土地上,生長著三種茶樹,野生茶樹,野生栽培過渡型茶樹,雲南大葉種茶樹。

為何有這樣的茶樹生長情況,邦威從時間算,是個千年古村寨,野生型茶樹,據專家考證,已有1200多年。

而據當地老人回憶,祖輩世居在此,發現野生茶樹,並對茶樹進行人工管理,修剪施肥,歷經時日,茶樹從野生,變為野生栽培型過渡茶樹,現在已經成為重點保護的茶王樹。

在邦崴,生長的古茶樹,很大一部分是邦崴祖輩在此生活,發現野生茶樹後,在管理野生茶樹的同時,栽培了新的普通茶樹。

因為歷史與祖輩的原因,所以邦崴茶樹的分布,都是野生型過渡茶樹旁邊一定有種植型大葉種茶樹,兩種茶樹混生在同一片茶園中。而在邦崴,只要走出村民家,隨處都可看到茶樹。茶園分布不集中,分散於村中各處,只要有房屋,前行幾步,必有小茶園。

邦崴古樹茶的特點:

條索肥壯,色較黑亮,層次分明;茶香突出,融於茶湯,透出花香;茶湯入口濃厚飽滿,剛烈之餘又顯油滑甘甜;山野氣韻較強,杯底留香,耐泡,口感轉化得快。

滋味濃烈,醇厚穩健,舌面與上顎中後段微苦澀,甘韻強而集中於舌面,香型層次明顯,湯色清澈明亮。

茶湯在口中的澀味,隨著茶湯漸濃,便會消失無影。因為邦崴茶揉捻較重,茶湯色澤,隨沖泡次數增多而愈發金黃,透亮。

口中澀味漸淡,香甜感,與回甘生津的甘甜,從整個口腔,慢慢延伸到喉部。喝完茶,靜坐回味,回過神時,再聞公道冷後的蜜香,更顯古樹韻致與魅力。

你喜歡喝邦崴古樹茶嗎?以前有喝過嗎?邦崴古樹茶在眾多普洱茶山頭中不算貴,當然除了這顆千年茶王樹。邦崴算是性價比很高的古樹茶,喜歡可以存點喝,其後期轉化還是不錯的。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4110d53f9aebe10a4e3f3697b40a4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