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在口頭溝通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說話能力。
無論是破除別人的某種偏見,還是影響別人採取自己的意見,說服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但是,說服也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技能。即便是學識淵博的談判專家,也無法說服某些罪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因為人性多變,而且喜歡趨利避害,所以當你說服的事情,跟別人心中所想的有所衝突時,那再多的言語也毫無作用。
既然如此,學習說服有什麼用呢?
因為這涉及到我們與人交往時的相處方式。當你懂得一些說服技巧,那麼你就懂得察言觀色,高情商地跟別人聊天,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和說話。
正如林肯所說:「在預備說服一個人的時候,我會花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思考自己以及要說的話,花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思考對方以及他會說什麼話。」
這種思考,正正就是人際交往的把握和技巧。
所以想要提升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主動性,學習說服這種說話能力,就非常有用了。
找到說服的切入點
我們之所以會被別人說服到,就是因為別人說的話,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立場」,而這個「心理立場」,就是「利益」了。
從廣義上來說,這個「利益」分為兩種:
1,情感利益,如情緒和心理上的感受獲得;
2,物質利益,如金錢或者實際所得的作用;
只要我們的說服,對別人來說在這兩方面起到作用,那別人就很容易被說服;反之,如果你說服的事情跟這兩方面有衝突,自然別人就無動於衷了。
但怎麼才能夠知道這兩方面的利益呢?這就需要做到古話所說的那樣,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在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因為某件事而去說服某個人,就需要掌握一些說服的技巧和法則。而掌握對方的一些具體信息,就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說服別人的切入點。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尋找:
1,了解對方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對於意見的接受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的。每個人在對待說服的敏感程度上,都是有高有低。
有些人容易被說服,可能是他的性格偏向柔弱、內斂,而有些性格比較強硬的人,就算說再多的好話也很難被說服了。
所以說服之前,一定要了解對方的品性。
2,了解對方的想法。
每個人的想法,在不同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當下之所以會堅持一種想法,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只要你找到對方堅持這個想法背後的原因,了解他背後的「苦衷」,就能夠說出一些針對性的話語說服他了。
3,了解對方的情緒。
當對方處於情緒不好的情況下,你麻煩對方幫忙,對方也未必會搭理你。
相反,如果對方處於一個非常熾熱的情緒狀態,那麼請求對方幫個小忙什麼的,這樣就很容易了。這就是了解對方情緒的作用。
所以,在說服之前,要儘量了解說服對象當時的思想動態和情緒,然後調整自己的說話語氣和態度,這對於說服的成功與否,會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就是說服切入點的選擇了。
滿足說服的三大要素
有了「知己知彼」的了解之後,接下來,想要提高說服的效果,你必須要做到三件事。
這三件事就是說服的三大要素。
第一,膽大、心細、臉皮厚;
想要說服別人,正如你想要跟別人談判,切勿不能魯莽,但也不能躲在背後,連說話都不好意思。
你給人的感覺,走出來一定是非常自信、大方,胸有成竹那樣,否則,一臉陰沉、自卑的姿態,你說的話再有道理,別人也不願意聽你的。
這就是氣場的問題。說服力強的人,他們的氣場會給人一種很有信任感的感覺。有了這樣一個魄力,在加上觀察入微的信心,又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影響別人。
這樣的人,就會充滿說服力了。
第二,懂得用事實作為武器;
很多人之所以難以被說服,就是因為他們固有自己相信的「事實」。
這種「事實」,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觀念,以至於思想難以被改變。既然如此,想要說服他們,我們就要用真正的事實去說服他們。
當然,用事實去說服別人,這個武器並不一定有用。例如很多外國人對於我們中國的各種誤解,就算你把中國的真正情況羅列出來,也很難改變他們對中國的看法。
因為「自我否定」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情。一旦你的事實跟對方所認知的觀念相悖,為了維護自己對於事實的定義,他們往往會否認這些事實的真實性,甚至忽略它們。
所以運用事實去說服別人,除非這些事實全方位地展示在他們面前,否則一丁點的缺漏,都是讓他們逃離去接受的通道。
第三,不要忽略情感因素;
有時候說服別人,你可以用事實作為武器提高說服力,但未必有效果。這時,你就可以運用情感因素去說服別人。
例如在網上很多販賣情緒的文章,當我們看到文章中的故事時,就很容易跟隨故事當中表達出來的情感,產生「傾向性行為」。
有很多報道,未必都是真實的,但由於這些事件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產生判斷偏差,所以我們心理傾向就更加偏向當事人,於是就說出一些支持當事人的言語,責罵一些持反對意見的人。
這種性質的說服,就是情感因素在發揮作用。
如果你懂得通過構建故事、或者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別人,說不定對方在無形之中被你說服了。
所以在你說服別人之前,一定要掌握到這三大要素的運用。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說服。
說服的具體應用步驟
怎麼開始你的說服呢?先來看看關於喬布斯的一個故事。
在蘋果公司推出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簡稱Mac)的前夕,所有員工都在拚命加班趕進度。
一開始測試的時候,計算機的開機速度需要好幾分鐘,喬布斯連連搖頭,覺得還是太慢了,必須再快點。
然而工程師肯尼恩和他的團隊已經經過了幾個星期的不眠不休的努力改進了,筋疲力盡的他搖頭表示,現在的已經是極限了。
此時喬布斯知道肯尼恩已經聽不進道理了,就開始他的說服:「如果開機速度再快十秒,就能拯救一個人的命,你做不做?」
看著肯尼恩迷茫的眼神,喬布斯繼續解釋說:「以後至少有五百萬人每天都在使用麥金塔計算機,假設我們努力節省十秒的開機時間,十秒乘以五百萬人就等於每天省下五千萬秒,一年下來就三億多分鐘,這相當於十個人的一生啊!為了這十條人命,大家再努力減十秒吧!」
雖然肯尼恩理智上覺得已經到達極限了,但是受到了喬布斯「現實扭曲力場」的故事激勵,最後又和團隊拚命的優化,最後成功的將開機時間整整縮短了二十八秒!也就是二十八條人命!
在這裡,喬布斯又通過把開機速度和人命作對比,兩者毫不現實關聯。
但是喬布斯就是運用這種「具象化」的類比,把冰冷的數字,轉換成直觀可得的心理感受,進而產生了說服人的力量。
當然,你可以認為,喬布斯是領導,領導要求下屬工作,下屬怎敢不從呢?其實這裡所說的說服,就是讓別人能夠減小心理的抗拒感,去完成說服者所想目標的做法。
如果你用強迫的方式威脅別人去做事,儘管別人也會去做,但這就不是說服了,能夠讓別人發自內心去做一件事,這才能稱得上說服。
但是通過喬布斯這個故事就可以明白到,當你準備說服別人時,需要怎麼做。
一般來說,在說服別人時,有四個步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步,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為了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就需要讓對方處於一種能夠傾聽你觀點的狀態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
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如何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就比較重要了。例如喬布斯剛開始說的那句話「如果開機速度再快十秒,就能拯救一個人的命,你做不做」,就起到了吸引對方注意力的作用。
這句話勾起了肯尼恩的興趣,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喬布斯接下來要說的話上面。有了這個鋪墊之後,那麼當喬布斯把想說的話說出來之後,肯尼恩自然明白到他的說服目的了。
而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訴別人「我要說服你」,「我要讓你接受我的意見」,這樣反而會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更難說服。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動機隱藏起來,然後勾起對方的興趣,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對方,這才是最好的說服。
第二步,明確表達你的觀點;
想要說服別人,你對於觀點的表達一定要做到準確、流利、清楚。如果對方連你說什麼都搞不懂,自然就難以說服了。
同時,為了讓對方能夠更容易被你的話語說服,你需要引用一些修辭手法、實例或者是故事來加深聽者的印象。
因為修辭方式和事例故事,不僅能夠讓別人對你的觀點有一個具體的畫面感,而且還能讓抽象晦澀的道理,變得通俗易懂。
看看喬布斯是怎麼利用類比這個手法的?縮短十秒等於拯救十條人命,多麼具體化的類比。如果喬布斯在說出這話時,他還用一種語重心長的語氣去說,說不定這番話的說服力量會更大。
也就是說,當你說服的時候,你說話速度的快慢、聲音的大小、語調的高低、停頓的長短和口齒的清晰度,都會影響到你的說服力。
當然,你也需要通過適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輔助的。
第三步:給對方提供一個被接受的理由。
說服別人,理由是不能缺少的因素。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Ellen Langer做過一個研究,當我們請求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原因就是,人們喜歡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個行動的理由,而你就給了對方這樣一個理由。
而「因為」一詞,就是提供理由的「號角」,在你說完「因為」之後,接下來就要提供一個理由了。如:
你可不可以幫我拿快遞呢?因為我現在在工作,暫時無法分身,謝謝你了!
你下周去香港時,幫我代購某某護膚品好不好,因為我這段時間去不了買啊!
今天輪到你請我吃飯啦,因為之前我對你這麼好,是時候要給我報恩啦!
對比一下,省略「因為」後面的句子,說服力是不是沒那麼強呢?
第四步,適當調動對方的情感,滿足其利益;
我們常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實就是這樣一種說服的方式。
「動之以情」之所以放在面前,這就是情感力量比理智力量,更能影響到人的心理。
人的思維和行動都是由意識控制,就算他人或者外界如何強迫或威脅,也很難改變這種主觀意識。
所以,想要說服別人,就需要調動對方的情感。而運用故事去塑造情感也是很重要的做法。這一點,可以參考那些寫得好的雞湯文。
同時,你也不要忽略理智的作用。當對方無動於衷的時候,適當給予對方一些「物質利益」,對方在心裡衡量之後,自然就能夠願意被你說服。
如,你可不可以幫我拿快遞呢?因為我現在在工作,暫時無法分身,頂多晚一點我請你喝飲料!
還有喬布斯當年想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斯卡利到蘋果擔任總裁,斯卡利拒絕了。喬布斯就是以此說出了至今,仍然被視為最好的銷售廣告詞的話:「你究竟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希望獲得改變世界的機會?」
這就是同時運用情感和理智的方式,說服了對方。
最後注意事項
美國心理學家盧維斯說過:「不論誰,在被說服的最開始階段都會有戒心,不希望因被說服而有所損失。因此,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對外來的說服保持戒心,處於封閉狀態。」
所以說服,就是破除對方的戒心,適當滿足對方「情感」和「物質」的利益,這樣才能提高說服的效果。
如何破除戒心呢?有三點:
1,掌握勸說的時機。不要在不適合的環境和情況下,貿然去說服對方;
2,不要引起對方的敵對立場。一上來就推銷產品的人,就激起我們的敵對立場了。
3,找到你們的共同點。我們更願意跟有共同點的人交往,找到彼此的共同點,取得思想的一致性很重要。
這些注意事項,在說服時一定要加以注意。
按照這些方法去說服別人,說不定你說服的能力,就會提升到一個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