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心意六合拳

2019-11-12     武術人

前些時候一些朋友和心意六合拳愛好者多次要我說說練拳體會,因時間關係不能一一交流,綜合大家所關心的眾多問題,稍加歸類在此和同門師兄弟及愛好者共同閒聊。

一.初練階段注意事項

1. 練拳猶如練字,隔行不隔理,先從外形動作學習,動作身形學得像老師,這是首要的,也是第一步。這裡要強調的不能貪多,老師的動作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場子上不好當老師面練,私下裡偷偷模仿,結果老師教的動作沒有多練。真正傳承武術文化的老師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教學,按照學習的規律授藝。當然商業性的另當別論這裡不評論。這個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心急,貪多,恨不得老師一晚上就把自己教成高手,認為老師有什麼秘籍,要記住任何一位大師級別的拳師,都沒有秘籍,拳譜寫的東西是前人血汗的結晶,都是千真萬確的正確,加以文字潤色,描寫,修辭,那裡面的真正含義不是望文生義的,那是給你指明一個方向,走到那個境界需要你日日夜夜的勤學苦練,然後你才能一點一點地感悟到拳譜里的精妙,這種體悟和拳譜的統一就是大師的秘籍。拳打千遍理自通,要在合乎形體力學規律的前提下才行的通的。大師的這種秘籍告訴你,不是數學知識,不是你知道了身上就有了功夫,是需要你刻苦訓練去一點一點地找到這種體悟。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他練的比常人苦比常人勤比常人愛動腦思考。陳照奎大師年輕時低架陳式太極一天幾十遍,現在人能每天堅持十遍也是寥寥無幾的。盧嵩高祖師年紀大了還能每天走低雞步幾千步,現在在走低雞步的又有幾人。不但自己沒有走過,練過低架,還說那樣傷膝蓋。說這些話的人他師傅就是練高架,走高雞步的。師傅都沒有真正進門何況徒弟。當然為了普及推廣,為了讓大多數人都能鍛鍊身體,太極,心意,八卦都根據學習對象不同分為高,中,低架子,這也無可非議。八十年代初期我去上海解和平師傅在魯迅公園的場子,裡面幾十個學生都是走得高中架子,晚上在解師傅家隔壁的弄堂里,以井森金師兄為首的入門弟子全是低架子練拳。

2.練好每一個動作,弄懂動作的勁路。武術任何拳種每個動作的本意都是擊技,都是攻防,都是化打,否則就是舞蹈。但是一個幾乎相同的動作在不同的拳種裡面打擊,防守的線路有曲有直,弧線有大有小,有上有下,不盡相同。這個本意要領會就知道勁是怎麼走,根據自己體力,精力狀態用意輕重。如太極拳的單鞭,身體好力氣大的可以想像自己兩手拉著五根彈簧的拉力器,慢慢拉開。體弱的力量小的可以想像自己拉一根彈簧。更重要的是周身協調勁需要老師給你調整,通過鍛鍊定型。這就涉及到名師與明師的問題了,這是緣分,可遇不可求。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練了幾十年是不明白,也沒有徒弟承認自己跟了多少年的師傅沒有明白。這也是武術在現代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而滯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種內家拳譜裡面都說了基本相同的身形要求,但是具體的形象地把要求講解出來,各家說法都不一樣。但是現代人多數是有文化的,老師對身體每個部位的要求是否說出道理,是否符合力學規律應該是有鑑別能力的,怕就怕老師說不出來科學的道理,用封建的迷信的玄乎的東西來掩飾自己的無知。這個階段要對自己所學的動作知道身體各個部位怎樣用力,形成整體,如天地勁,對稱勁,忌諱偏勁,很多初練者前手用力後手軟塌,或者前腿有力後腿軟塌,周身要有八面支撐的勁使每個動作穩如泰山。這種實物感貫穿練拳始終。我練拳的場地是長江岸邊江灘,每天都有挑糞澆菜的,我經常把糞擔子挑在肩上做動作找自己錯誤。讓一百多斤的擔子壓在肩上,身體不中正,不坐胯,就會傷腰,腳下不站穩,就不能邁腳,體會單重,兩隻手不撐著,繃著,糞桶就會晃,這時全身無處不是勁。什麼地方平時練的對不對通過實物的檢驗才是正確的。拳是勞動創造的。

3.發力的問題歷來是拳家爭論之事。形基本對了,勁路也基本了解了,那就注重發力了。(單純練養生健身可以不學發力)前面兩個階段練的時候注意力在調整形體正確與否,勁路是否正確,力量不是充分地發揮出來,這時候有多大的勁就發多大的勁,在規範的動作要求下儘量打出來,把自身原有的本勁,絀勁打散,就像拌麵粉一樣,粉原本是干散的,加進水攪拌,越撹越連胡,最後可以成大團搬起來摜。也是一如各種拳譜中所說,力發與腳,傳於腰胯,送於肩,達於手等等。具體怎樣形象生動的比喻解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五花八門,各具特色,舉不勝舉。今天不詳說了,以後再專門討論。(文:陳軍)

作者陳軍演練的一組心意六合拳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9usMW8BMH2_cNUgaJ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