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濤今年14歲,已經是初中生了,期末考試成績很差,在班級已經是倒數了。媽媽問他怎麼回事兒,他說,我感覺及格就可以了,得那麼高分有什麼用,何必那麼累呢?
老母親生氣地說,你趕緊把試卷上的錯題都改過來,然後多做幾遍,省得下次再錯。沒有想到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把卷子扔到一邊,打遊戲去了。
媽媽恨鐵不成鋼地把他訓斥了一遍,爸爸卻說這孩子心態挺好,還挺佛系的。小濤媽媽生氣地說,他對什麼都是無所謂的樣子,成績,榮譽,自信心,對他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
表面上看,這孩子心態平和,很容易滿足,其實他太倦怠了,錯把懶惰,逃避,消極的狀態當成了佛系。
我想說的是,發現孩子身上有這樣的問題,家長不能輕易忽視。如果任其發展,孩子,慢慢就會沒有上進心,頹廢,悲觀,缺少青少年應有的信心和活力。
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長知識,長本領,也長膽量的年齡段。
家長也不用覺得孩子一無是處,他們對於學習沒有上進的態度,可能是讓父母特別生氣。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那些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依然很優秀的,是因為父母從四個角度出發,做好了引導。
角度一:找到孩子偏科、不愛學習的原因
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的孩子來說,除了學習方法不對,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喜歡那個科目的老師。曾經和老師發生矛盾,或者是被老師批評過。才會產生討厭老師的心理,從而放棄了一門學科。
我上初一的時候,數學老師是一個年齡很大的老教師。平時不修邊幅,邋裡邋遢的,個人形象很差。
而且,講課的語速太快,還喜歡說髒話,我就非常討厭他,甚至想放棄學習數學了。
媽媽知道我的心態之後就開導我,老師說髒話一定是不對的,但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好多年。
想讓他們幾天全都改掉又不太可能,你覺得老師講得有道理的地方,就好好學習,覺得他說髒話很難聽,就把那幾個髒字自動忽略。
只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就可以了,不能因為老師的一點點小錯誤。就懲罰自己,放棄這一門學科。
我感覺媽媽說得非常有道理,也慢慢地發現,這位老師身上還是有很多優點,他的重點知識點講得確實不錯,從而改變了自己的放棄數學想法。
所以,找到孩子不愛學習、偏科的原因很重要。進入初中後,主科由原來的3門變為7門,孩子成績很容易下滑。做好規劃,才能更好的提升成績。
初一要加速,適應學習節奏;
初二要勻速,一邊回顧一邊學習;
初三要查缺補漏,把三年所學基礎打牢。
這三點,也是我在《拿來就用的學習規劃初中3年》中學到的。當時看這本書,以為只是一本教師指導書。
沒想到,非常適合學生、家長看,內容簡單清晰,而且對每個學科都有詳細的學習指導,讓孩子知道怎麼學,如何補,做好規劃後,成績自然就提升了。
如果你家有即將升入初中,或者是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建議看看這本書,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規劃好整個學年的學習。
一位看過這本書的家長跟我說,以前覺得,這本書就是大道理堆砌,結果翻看後,發現好多真的【拿來就能用】。孩子原來在班上30多名,用這本書規劃後,已經進入20名的行列。不出意外,下次考試,還能提高點名次,真的太棒了!
幾十塊錢一本書,能用三年,理論+實踐,讓孩子愛上學習,知道怎麼學,還會高效學習,怎麼算都合適!
角度二: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明明自己家的娃不愛學習,和交朋友有什麼關係啊。青春期的孩子雖然長得又高又大,甚至比父母的個頭都高了,但他們的思想還不太成熟,很多行為讓人無法理解。很多他們認為是真理的事情,其實根本不值得推崇。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位母親曾經講述自己家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和一些抽煙的孩子同桌,平日裡經常一起玩耍,從而導致成績下降。
後來,這位媽媽請求班主任幫忙把自家孩子調了座位,和成績優秀的孩子同桌。沒想到,孩子真的變得愛學習了。
角度三:家長少和孩子嘮叨
青春期的娃兒正處於叛逆的階段,不希望總是被父母約束。而家長總是把自己當成孩子的領導者,希望孩子凡事聽從自己的安排。
換一種方式,用平等的態度和孩子去交流溝通,像朋友一樣去談話,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總是被嘮叨指責,他們就會陷入負能量的怪圈。如果孩子性格偏激,還可能因此而做出傻事。
角度四:對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實際
比如說孩子考了90分,家長應該表示考得挺好。鼓勵他們,再接再厲。不要總覺得孩子少考了那麼幾分,認清自己家娃的真實水平,把目標定得合理一點,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熱情。
枕邊育兒寄語:
作為家長自然非常辛苦,但現在的孩子也不容易。不僅學業繁重,還要面對成長中的困惑和青春期的煩惱。所以,家長要多一些理解,從4個角度出發,用科學的方式來進行引導教育,讓孩子愛上學習。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