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看到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媽媽對孩子說:「你準備好的購物清單呢,按照你寫的開始選吧!」
雖然是偶然聽到,但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詫異,這麼小的娃,她能懂怎麼挑選物品?
沒有想到,小女孩居然拿出一個小紙條,對著櫃檯一樣一樣的選了起來。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會詢問媽媽,不過,大多數字,她都認識。
等到結算時,小女孩表示想買個糖,媽媽對孩子說了一番話,也讓我有些吃驚,真的有這麼神奇的教育方式,不哭不鬧也能搞定娃!
這位媽媽說:「今天咱們來超市之前,並沒有在清單上寫買糖,如果現在買,就超出預算了。我想問一下,你認識糖上這兩個字嗎?如果你認識,咱們就買一個吧!」
女孩低下頭說不認識,媽媽就念了一遍。然後又對娃說,你記住這兩個字,下次再來超市,你認識了,咱們再買,好嗎?
小女孩沒有哭也沒鬧,乖乖的跟回家去了。看起來,孩子和媽媽都很普通,但這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了不起。
我把這件事分享給了大寶的班主任,結果,老師都豎起了大拇指,還說,這種方式真的太贊了!
一位北大畢業的高知媽媽坦言,相當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很迷茫,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以至於,很努力卻沒啥效果。
還有的家長會找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認為花錢了就算給孩子好的教育了。但其實,花了大力氣、金錢,卻沒啥效果。
高知媽媽分享了下面的育兒方法,我覺得都挺管用。咱們作為普通爸媽,可以跟著學一下。
方法一:尊重孩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尊重被教育的對象,是教育的實質和精華。
以前我也會和孩子發脾氣,覺得娃不聽話,想用強硬的方式,讓孩子遵從我的意見,後來發現,這種方式不起作用。
有次大寶在廣場上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我喊他回家寫作業。大寶表示還想玩一會兒。放在以前,我肯定會特別生氣,但這次,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催促,而是跟他說,你再玩十分鐘吧,到了時間,咱們再走!
十分鐘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大寶開心的和小夥伴們揮手作別,馬上回家寫作業了。
你看,這件事情中,大寶想和小夥伴們再玩一會的想法實現了,我希望孩子回去寫作業的想法也實現了。
所以,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長用尊重的口吻和孩子交流,他們更樂於接受。
方法二:多鼓勵孩子
王琨老師在《經營孩子的智慧》一書中說:去鼓勵你的孩子,相信他們,孩子就會證明給你看。
身為父母,不要說自己的娃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可能真的就不行了。家長的鼓勵,才是娃信心十足的源泉。
有次二寶畫了幅畫,其實畫的很一般,但孩子畫畫過程中的認真和熱情的盡頭,非常值得表揚。
當孩子把畫好的畫捧到我的面前時,我微笑著跟他說:「想不到你年齡這麼小,畫畫如此認真,很有想像力,為你點贊!」
孩子得到了誇獎,特別開心,對畫畫也更感興趣了。印證了那句話,心理學家認為,凡是被鼓勵的行為,都會被複製。
方法三:充分信任孩子
蔡元培先生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我想說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幫助孩子創造良好的人生平台。更能讓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修養,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大人,他們渴望長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都期待著得到父母的信任。
有次大寶說想和小夥伴們一起去踢足球,娃爹說,你年齡小,萬一摔到,碰到怎麼辦呢?
我跟娃爹聊了一陣後,跟大寶說,既然想學,我們就要做勇敢的孩子,偶爾的磕碰都是正常的,不能怕疼哦!
大寶堅定的點點頭,嗖嗖就跑出去踢球了。現在,他每天晚上放學後,都要出去踢上一陣子,身體素質好了很多,幾乎不生病了。
高知媽媽提醒家長們,當孩子遇到了困難,想要退縮時,家長不必要挖苦,這樣只會給娃帶來傷害,讓他們失去自信,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比如說,小寶寶多數喜歡亂丟玩具,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玩完之後要學會自己整理,相信寶寶會和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來的地方。對嗎?
相信娃聽了家長的話,會開心的跟家長整理玩具,而且養成收納的好習慣。
枕邊育兒寄語: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是普通家長,想讓孩子更好,就遵循高知媽媽分享的三個辦法,對娃尊重、鼓勵、信任。相信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