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需要家長抱著來回走動,一放下就哭?知道原因你就不嫌煩了

2024-01-16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小寶寶需要家長抱著來回走動,一放下就哭?知道原因你就不嫌煩了

都怪你媽,現在寶寶不光要抱著還要不停走動」,曉婷抱著6個多月兒子牛牛忍不住向丈夫撒氣。畢竟,為了哄好一放到嬰兒床就大哭不止的兒子,夫妻倆已經輪流抱著持續來迴轉悠1個多小時,別說她吃不消,丈夫也「累癱」在沙發上。

而曉婷之所以埋怨婆婆,主要是平日裡孫子稍微哭一哭,立即被奶奶抱起在各個房間、陽台上溜達直到停止哭泣

每每看到這一幕,她都出言阻止:「媽,他哭就讓他哭唄!我看網上說,這麼抱著走,會讓他養成習慣,以後不這樣哄他都不行!」但婆婆不以為意:「咱們也就累這段時間而已,等他再大點想抱都不給抱了!」

正好這一個星期婆婆回老家,曉婷立刻抓住機會,爭取讓兒子改掉這個「毛病」。只是,連續幾個晚上,只要不是被大人抱著活動孩子哭個不停。別說夫妻倆要熬到深夜孩子因為情緒波動大,睡眠不好,胃口受影響,短短3、4天就瘦了不少

這可把曉婷和丈夫給急壞了,連忙帶著兒子到醫院檢查。而當醫生進行檢查了解情況,便教育夫妻倆:「寶寶喜歡被抱著活動是一種天性,加上一直得到奶奶縱容,自然習慣了。雖然需要糾正,但也不能立即停止,應該循序漸進!」

也正是因為醫生的這番話,夫妻倆才知道原來兒子喜歡被抱著走動並非個人不良習慣,只是後天需要逐漸幫他戒掉罷了。而且,一旦採用的方法不正確,還會直接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

日本物理化學研究所經過對多名媽媽嬰兒進行觀察、監測後發現,寶寶們「媽媽抱著」「媽媽抱著不停走動」兩種狀態下,心率截然不同

即當媽媽抱著寶寶來回走動時,小傢伙的心率會減慢心跳間隔有所增加,進而情緒很快趨於平穩。而研究員們又對猴子進行相似的研究後也發現,小猴子被猴媽媽抱著活動也是如此

可見,這是一定的天性,但不少寶爸寶媽們誤會了寶寶!他們喜歡被抱著來回走動,可能是下面的幾個原因。

原因一:身體不適

不少寶寶吃奶過程里會吞入不少空氣,導致腹脹腹痛等情況出現,如果沒能及時通過拍嗝排出空氣,那麼這些不適感不會得到改善

被抱著不停走動時,可以讓這種不適感得到改善,而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寶寶喜歡被抱著活動狀態下入睡原因

針對這個情況,寶媽們在完成喂奶後,可以輕拍寶寶後背,通過拍嗝輔助排出空氣,並認真觀察寶寶的狀態幫助改善不適感

原因就二:還原子宮環境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有了羊水包裹,他們一直處於漂浮、活動狀態。而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熟悉了數月環境發生改變,讓他們感到不適應不安

此時,被抱著不停走動的狀態,就像還原了子宮環境,寶寶們自然喜歡。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暖心?

Tips:為了消除寶寶不適不安,寶媽們可以輕輕撫摸他的身體增加安全感,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利於入睡

原因三:出於天性

母貓叼著幼崽行走時,通常小貓會表現得非常乖順,哪怕是老虎、獅子、猴子等也都是如此。而這種被科學家們稱為行為抑制(PIBI)不僅僅是動物的天性,作為從動物進化而來人類基因里自然也有這種天性

此時,需要寶媽與家人們理解、包容適當滿足寶寶的天性,並採用循序漸進方式,慢慢緩解這種天性的渴望。

除了以上幾個原因外,幼小寶寶因面對高大的大人周圍看不清環境,有一種「站得高、望得遠」渴求,也是他們期望能得到大人抱著的同時,可以通過走動看到更全、更廣的環境等,也是寶寶們偏愛被抱著活動緣由。

當然,雖說偏愛被抱著走動原因主觀也有客觀不能一味錯怪寶寶。但不管是從降低育兒精力還是避免寶寶養成習慣家長們希望改掉寶寶喜歡被抱著不停走動的舉動。

不過,為了孩子身心健康家長們注意方式方法!那麼,如何改善寶寶偏愛被大人抱著走動的情況呢?

我家孩子也喜歡被抱著來回走動,當時我是用了三個方法來改善,那以後,抱著的情況,也減少了許多。

第一個方法是,給予充分輕撫。

美國兒科協會發布的育兒指南提到,充分輕撫利於寶寶感官神經發育,同時也能讓他們放鬆身心減輕不安與緊張比如,早上起床、晚上睡前等,期間還可以溫聲細語與寶寶進行對話

第二個方法是,與寶寶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第三個方法是,為寶寶打造一個舒適的襁褓。

媽媽子宮待了近10個月,早已經習慣封閉環境的寶寶們突然面對空曠又陌生環境,自然充滿了不安,希望能時刻被緊緊擁抱

用大浴巾或者毛巾,為寶寶打造一個舒適襁褓,將他包圍、裹緊一點,如此一來,寶寶會因為這份「依靠」逐漸緩解內心的不安不再緊張、哭鬧。

枕邊育兒寄語:

育兒專家尹建莉說過:「育兒是一件複雜漫長事情,每一個父母不能掉以輕心。」就像是寶寶表現出偏愛被抱著不停活動的情況,如果父母不能了解其中緣由運用正確辦法緩解、改善,很可能影響寶寶身心健康成長之餘,也讓自己苦不堪言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