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帶來滅頂之災;也能帶來脫胎換骨的成長。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隨著綏芬河,舒蘭,豐滿等地陸續封城,武漢全市普檢出200多例無症狀感染者,國人對疫情的反撲復燃,又增添了幾分憂懼。
然而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孩子們的遭遇。
一個視頻在網上流傳:
吉林某高三學子們在教室里舉拳宣誓:「有擔當,不埋怨,成功路上永向前。戰勝病魔斗新冠,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然後,含淚默默離開學校。
作為一個教師,我對孩子們的境遇感同身受。高考前夕,知識的查漏補缺融會貫通,考試技巧的摸索與心理素質的錘鍊,何其重要,說一刻千金也不為過。很多孩子因為一個知識點的疏漏或者考試技巧的不足,與名校與理想擦肩而過。如不是情況過分危急,誰也捨不得耽誤孩子們這千金一刻呀!
天底下沒有一個個體會獨立存在。此次疫情,整個地球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地地道道的人類大劫難。
看著身邊聚精會神上網課的孩子,我心想,十幾年,幾十年後,這幫孩子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領銜主演,那時的他們會如何談論這次人類災難?除開親身感染或家人感染的痛苦煎熬,這次災難會給所有的孩子們留下怎樣的人生刻記呢?
也許高三考生會痛惜被疫情耽誤了的名校夢?
也許孩子們的眼鏡又增加了幾百度?
也許因為迷戀遊戲與父母關係勢同水火?
也許因為家庭收入銳減,孩子待遇降到谷底?
也許是異國他鄉的驚恐,回國途中的驚險以及還回不回英國拼綠卡的糾結?
總之,只要孩子到了幼兒園大班年齡以上,就不可能對這次疫情沒有絲毫印象。
而如何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有正面影響,有成長價值的客觀印象,就看家長如何引導了。
印象一,災難前的悲憫。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建有關於戰爭和災難的紀念館紀念碑,如「奧斯維辛集中營」,「汶川地震遺址」,「日軍731部隊遺址「等。用真實存在告訴人們不要忘記人類曾經受過的苦難,共情人們對自由和安全的渴望。喚起人們的同理心和慈善情懷,盡最大努力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們。
同時,讓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懂得,災難和意外是常態,如果遇到了,悲傷絕望無所裨益,只有冷靜面對,用心思考,才有可能找到出路。讓孩子在心裡建立起對災難的認知和接納意識,練就一顆強大堅韌的心臟,應對不知何時猝然降臨的災禍。
印象二,災難中的堅強。在孩子未來幾十年人生旅途中,還會遇到數不清的天災人禍。與其現在遮遮掩掩,擔心孩子安全感受損,莫如告訴孩子這次災難的真實情況,告訴孩子別怕。引導孩子看到國家的力量,民眾的堅韌,個體的奉獻和體制的優越,讓孩子看到光明和希望,樹立戰勝艱難困苦的信念。
印象三,深知災難的代價。除了生命健康的失去,還有經濟的停滯倒退,生活秩序的打亂,學業收入的受損,尤其個人活動的受限以及各種不完美不適應。告訴孩子,這就是災難的代價,雖然痛苦鬱悶,但比起那些失去生命健康和受傷受損的人們,我們應該感恩和知足。
特殊情況下,聽從國家統一號令,對於暫時失去自由和快樂的鬱悶,請愉快接受,默默消化,而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不爽,鬧到別人無法生活和工作,那就是素質修養問題了。
印象四,在苦難中成長。古人云「多難興邦」。說的就是災害和苦難,可以激發人的意志和改變命運的決心。面對滔天的災難,是就此躺倒認慫,還是奮起迎戰,戰勝困苦,全看個人心態如何。十幾年前非典爆發,各種實體店紛紛倒閉,馬雲劉強東卻創立了阿里巴巴和京東,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時代春天。
2018年杭州「毒保姆縱火案」男主林生斌,面對妻子和三個孩子葬身火海的滅頂之災,他心碎神傷,抑鬱迷茫,失去活下去的勇氣。但全國人民的關愛,讓他挺了過來,走了出來,將個人痛苦化為對弱勢群體的慈悲關愛。多次捐贈,為貧困地區孩子送物資。
最近,他又開始網上帶貨,瞬間圈粉200萬,災難讓他失去親人和家園,災難也促使他頑強挺立,活出了生命的質感。
印象五,災難後養成好習慣。
要通過此次疫情,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生活習慣上:勤洗手,戴口罩,減少聚集,使用公筷,不購買食用野生動物;早睡早起勤鍛鍊;
生活方式上:在家做飯吃飯,減少聚餐和外賣;斷掉虛榮奢侈的月光習慣,開始儲蓄理財;少玩遊戲,多報課程,儲備幾個謀生救命的技能,以備不時之需;
人格修為上: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悖逆;多一些謹慎,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謙恭,少一些輕狂。牢記因果定律,做內斂自律的君子,規避災禍。
我們已經與疫情博弈幾個月了,今後還將繼續與之在搏鬥中共生,並且準備迎接更多災難的發生。
作為家長,面對孩子天真無邪的目光,我們該怎麼辦?
災難是一面雙刃劍,可以帶來滅頂之災;也能帶來脫胎換骨的成長。
面對災難的不可避免,是讓孩子被負面影響嚇趴,還是學會苦難中成長?
全看家長的修為了。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