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活埋母親案:母親的一句話,揭開了逆子殘忍冷血的隱秘內因

2020-05-12   親子溝通如何說

原標題:陝西活埋母親案:母親的一句話,揭開了逆子殘忍冷血的隱秘內因

父母親的無邊界寵溺,無底線縱容,無原則寬宥,無條件包庇,就是人性發生惡性變異的催化劑。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5月5日,陝西靖邊縣警方接到一個女子報警,聲稱癱瘓在床的婆母被丈夫帶走,至今未歸。

隨著調查展開,一個駭人聽聞的弒母案浮出水面。

報案人丈夫老太太長子馬某,因嫌棄母親大小便失禁,屋裡惡臭,而生出遺棄之心。

2號晚上馬某用一輛手推車,將母親推到野外一處荒廢的墳墓前,將母親活活推下墳坑並掩埋。回家後,在妻子一再追問下,他支支吾吾說是送到親戚家去了,然後躲出去不見面了。

天良未泯的兒媳覺察到不對,立即帶人四處尋找,無果後報警,這才將困在暗黑墓穴三天的老太太救了出來。

作為被親骨肉殘害的老母親,在經歷了陰陽相隔三天,與閻王爺擦肩而過之後,悲憤,心碎,絕望,憤恨之情,可以想像。

我們設想了無數個表情語言:

逼問——「第一鍬土埋向親娘時,你的手可曾顫抖?」

怒斥——「你是禽獸還是魔鬼?」

傾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你就這樣報答你的母親嗎?」

詛咒——「人在做,天在看,你會遭報應的!」

總之, 是對逆子惡行的正面硬剛。不要小看了這一句句憤怒的話,它是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對待惡行應有的嚴正叫停。

因為,不只是孩子,就算是成年人也需要通過別人的反饋,決定自己後續的行為方向。

不幸的是,馬某沒有等來這句譴責的話。

王老太太在醫院醒來第一句話,不是慶幸還活著,不是感謝警察救命之恩,不是譴責不孝子。而是擔心兒子會被重判。甚至作偽證,說是自己爬進去的。

尤其對待深明大義,救了自己一命的兒媳,不但沒有絲毫感恩,反而埋怨兒媳不該報警,導致兒子可能到來的重判。

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往她嘴裡抹蜜,還咬你手指頭。

這句話,解開了野蠻兒子弒母行兇的隱秘內心動因。

長期以來,他已經確立這樣一種認知,做任何壞事,母親一定不會責怪,反而會原諒他,並且千方百計替他遮掩洗白。

作惡不需要付出代價——這就是母親糊塗的愛,給予兒子的默許。

最近趁五一假期看望了年邁的姨母。

姨母高級教師退休,收入頗豐,長女和次子也很孝順,應該晚年生活無虞吧?

然而現狀卻令我吃了一驚。

姨母的生活狀況,寒酸簡陋如山區貧困農婦。

因為她十幾年如一日,供養著組團啃老的三女一家。

因為從小體弱,姨母就把這個么女當作特殊對待,啥活也不讓干,啥規矩也不講,學習不用功不追究,不好好上班不干預,懶饞貪壞,無恥腹黑,歪脖子樹一般長大了。每當大姐大哥建議母親適當管教妹妹時,母親總是這樣回覆:

「她那個身體,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她這麼笨,能幹啥?」

「咳,她就這樣不講理,你能怎麼著?總不能眼巴巴看著她活不下去吧?」

當么女的胃口越來越大,為了從母親手裡多多撈錢,一次次辱罵虐待母親,令姨母生不如死時,面對長女和兒子的仗義執言,她一方面依仗這些外援,一方面又趕緊給么女道歉抹稀泥。

這種沒有是非底線的曖昧,給了惡人作惡底氣。么女與哥哥姐姐大吵大罵,將長姐長兄推出家門,然後繼續對母親實行冷暴力。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明明旁邊有兩個孝順孩子伸出手臂歡迎,她卻依然困守在家中,與那個吃著她花著她,還傷害她的么女捆在一起苦苦煎熬。因為,小女兒狠心對她不好,她卻狠不下心舍下小女,去投奔另外的孩子。

由此,我忽然明白了一個久困未解的問題。

所有的冷血逆子,都是父母親手栽培養成的。

從始至終,父母對這樣孩子的不軌言行,就沒有過一次義正詞嚴的揭露,駁斥,痛批,警告,詛咒。而是一次次原諒,妥協,退讓,直到孩子變成冷血野獸,犯下滔天大罪。他依然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只有替他考慮,為他洗脫。

這是怎樣的父母? 打著愛的旗號,從小就混淆了是非界限,模糊了對錯的底線,從來沒有給過孩子一個正確的認知和明晰的做人標準。在父母無下線溺愛遷就姑息下,漸漸人生之路走向傾斜。

也許有人不同意這種歸因法,認為這是孩子有錯,大人吃藥。

可是,沒有是非分明,立場堅定的父母點點滴滴的灌輸暗示,一個善良的孩子怎會變成一個毫無人性的惡魔呢?

姨母曾經悲憤地向我發問:「你說,我和你姨父老實巴交一輩子,她哥她姐也都很懂事善良,怎麼會出了她這麼個怪胎呢?恐怕是變異吧?」

說對了,這些冷血逆子的人性產生了劇烈變異,善的部分日漸式微,惡的種子發芽壯大,結出一朵孽之花。

這個人性變異需要一個決定因素,父母親的無邊界寵溺,無底線縱容,無原則寬宥,無條件庇護,就是行為發生惡性澶變的最後催化劑。

如果家長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喪盡天良的冷血逆子,那就請以此為戒。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