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7天嬰兒竟做面部艾灸」:這些母親為什麼如此不靠譜?

2020-06-19   親子溝通如何說

原標題:「出生7天嬰兒竟做面部艾灸」:這些母親為什麼如此不靠譜?

安全第一,平緩,溫和,綠色,尊重孩子的感受和自己的直覺,不要跟風胡來。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圖片,瞬間頭皮一炸。

白白嫩嫩的小嬰兒,面部,頭部卻貼著6個黑黢黢的艾灸貼,像突然長出的巨型釘子,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嬰兒痛苦得面部扭曲,哭得滿面通紅,依然阻擋不了大人的毒手。這個被料理的嬰兒出生才7天!

我的第一反應是,造孽呀,對這麼小的孩子用成人都怵頭的保健手法,這位母親吃錯藥了嗎?

畫面令人極度不適,不放了,自己腦補

前不久被母親活活悶死三個月嬰兒慘烈的哭聲猶在耳邊。

這是一幀被反覆播放的視頻:

畫面上三個月的小嬰兒被迫趴在床上,她不停蠕動,掙扎,試圖結束這個不舒服的姿勢。無奈氣弱力小,無法支配自己小小的身體。她只好拿出常用的法寶,拚命哭,想用哭聲傳遞自己的不爽,呼喚母親來幫助自己解脫困境。這次嬰兒失望了,她一直在掙扎哭號,哭得聲嘶力竭,身體在小床上擰地變換了很大角度,卻沒有等來媽媽的救贖,最後筋疲力盡,氣絕身亡。

事實上,她的母親就在旁邊,一眨不眨看著視頻中的女兒。

原來,這位母親加入了某嬰幼兒睡眠訓練付費群,正在引導3個月大的孩子趴睡。媽媽通過監控,觀察孩子的睡眠情況。聽到哭聲很著急,又很猶豫。著急的是擔心孩子會出事,猶豫的是一旦出手幫助,就會導致訓練失敗。

她拍下視頻發在群里求助:「孩子在哭,要不要幫她翻過身來?」

可惡的群友裝逼樣回應:「不是大哭不干預。」愚蠢的母親終究沒能伸出援手,於是孩子哭聲漸漸微弱,直至無聲。就在群友們歡呼孩子終於「解鎖了趴睡技能」時,母親發現,孩子已經斷了氣。

當下各種輔導機構遍地開花,育兒理念滿天亂飛,導致一些缺心眼的母親屏蔽自己與孩子之間緊密連接的直覺,拒絕別人的勸阻,鬼迷心竅般對年幼的孩子實施不合時宜的養育「鮮招」,導致孩子無端受傷害,甚至花蕾凋謝。

艾灸屬於傳統中醫保健範疇,對於疏通經絡,排毒驅寒,改善體質,治療一些慢性病,有著一定輔助效果。

有些人在微商蠱惑下,把艾灸當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但自己動不動就燒一燒,還把範圍擴大到孩子身上。

艾灸有作用,更有禁忌。

艾灸講究體質,季節,年齡,穴位,不是什麼人,任何時候都可以灸上一灸。搞不好,會把人治出毛病來的。

對於出生不久的嬰幼兒,絕對不可以用艾灸。

新生兒屬於純陽體質,不能耐受過多的陽氣,灸的火性易使新生兒驚厥,抽搐。感冒後更是嚴禁熱上加熱的艾灸。

新生兒皮膚嬌嫩,艾灸後有可能導致皮膚起泡發炎,造成感染。

頭面部更是慎灸。頭部艾灸會導致頭暈目眩,視物不清。也容易損傷面部神經,驚嚇到孩子。

聽到老人說,過去缺醫少藥,就給孩子燒一燒,出現過孩子高燒加重落下抽風病根,還有的在孩子臉上留了個難看的疤。

嬰幼兒因為身體嬌嫩和發育沒完成,抵抗力承受力差,原本在求醫用藥上需要慎之又慎。

孩子發燒醫生很少建議用藥,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

孩子拉肚子,視情況停止或減少進食,讓腸胃休息。或者服用一點健胃消食藥,抗菌消炎的藥,為防止脫水,還可以補充一些液體;

其他病症可以通過按摩保暖調動孩子自身的能量促進恢復。

嬰幼兒治療要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儘量不用藥;

二是按照嬰幼兒藥劑;

三是遵醫囑,遵醫囑,遵醫囑。

人體本身自帶醫藥,有著神奇的自愈功能,嬰幼兒更是從母體中帶來強大的免疫力。沒有特殊情況,沒有醫囑,一般不建議大人憑經驗擅自給孩子用藥,或者移植成人的保健治療方法。孩子太弱,擔不起那樣強烈的刺激和傷害。

如果希望孩子能在中醫理念燭照下長大,建議父母學一下中醫理論,將「寒」,「濕」,「毒」,「燥」理念運用到衣食住行中。避免暴食暴飲,過涼過熱,肥甘厚膩,過多穿戴,避免直接長久吹空調等現代文明弊病,學一點小兒按摩撫觸技能,運用綠色,傳統的養育方法,保小兒平安。

無論用哪種方法養育孩子, 請一定記得安全第一,平緩,溫和,綠色,尊重孩子的感受和自己的直覺,不要跟風胡來。

孩子是我們千辛萬苦孕育的,孩子身上寄託著我們全部的愛和希望。追求最佳的保健治療效果,動機可敬,但一定要理智清醒,不可聽風是雨,不可魯莽愚蠢,更不可率性而為。

作者: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頭條號簽約作者 頭條青雲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